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6篇
  免费   1228篇
  国内免费   2567篇
测绘学   892篇
大气科学   660篇
地球物理   2234篇
地质学   5009篇
海洋学   1191篇
天文学   209篇
综合类   600篇
自然地理   836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391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512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591篇
  2010年   553篇
  2009年   611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611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工作面顶板水疏放程度,分析了工作面涌水量预测值和疏放水观测值等要素,构建了顶板水疏放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相应的评价等级标准,并利用AHP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顶板水疏放程度的物元可拓模型。利用AHP-物元可拓模型对宁东煤田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5个工作面顶板水疏放程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均为顶板水疏放程度好,并且各工作面已经实现了安全回采,实际情况与评价结果一致。AHP-物元可拓模型可以用于评价顶板水疏放程度,并且可以作为工作面采前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Based on 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governing the effect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on water level of confined well, deriving the boundary condition and considering the seepage water between well and aquifer, the author obtained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water level change in time domain under the action of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history with the Laplace transform method. This solution is composed of two terms:stable and retarded terms. The stable term is the multiplication of barometric efficiency and simultaneous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it implies the value of water level after infinite time when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is a constant from the time in question. The retarded term is the transient process due to the time lag of water exchange between well and aquifer. From the solution, it is obtained that the interference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on water level is the integral superimposition of the contribution of all atmospheric pressure changes before the time in question. So that, we further found out the response function of pulsive atmospheric pressure history. Calculation shows: (1) The pulsive response function starts from zero and tends to a steady value, which is proportional to the barometric efficiency, when the time tends to infinity; (2) The retarded time depend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aquifer and the radius of well. The larger the seepage coefficient, the smaller the radius of well and the thicker the aquifer, then the shorter the retarded time gets. This solution can be used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atmospheric effect and practical correcting metho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03.
浅埋地下结构和土层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地下结构遭到了严重破坏。正确分析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提出合理的抗震设计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十分必要。用FLAC v4.0对某地的一个地铁车站进行了动力分析,发现随着埋深变浅,土体的加速度时程曲线表现出以某一确定的频率振动,该振动频率与模型的基频相近;位移在正方向和负方向的振幅都随埋深的增加而变小:在地表处达到最大值。一些认识和结论对于正确的进行抗震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趋势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种方法相结合,估计了京、津、冀地区2009-2050年的能源碳排放量、水泥工艺碳排放量和森林碳汇量,计算了区域总的碳排放量和净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碳排放量都呈现先升后降的Kuznets趋势,森林年碳汇量对碳排放降低影响不明显;2)在自由排放条件下,北京、天津均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高峰期,河北省及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高峰将延迟到2039年;3)在2050年前,北京、天津年碳汇量将有所降低,河北年碳汇量则上升。  相似文献   
105.
刘丽珺  吕萍  梁友嘉 《中国沙漠》2013,33(6):1840-1847
本文应用CFD软件对多种流场的强大模拟功能,模拟小尺度的兰州市城关区风环境。选用SRTM资料表征兰州市城关区的地形,应用ArcGIS生成兰州市地形模型,计算相关参数,将计算得到的地形粗糙度和兰州多年气候资料转化为CFD模型的数字参数及模拟边界条件等,首次模拟得到河谷型地区兰州城关区的风环境。结果表明:(1)河谷型地区中,气流过山时风速达最大值,依山体高度增大,而在背风坡风速值明显降低,达到0~1 m·s-1;(2)气流过境时在沿河谷前进,且在谷底风速值达0~1 m·s-1;(3)在模拟城市热岛效应的对比实验中,地块加热对气流过境有停滞作用。  相似文献   
106.
Earthquake magnitude predic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human safety. The earthquake is a very complicated and non-linear dynamic process. It cannot be described adequately by any deterministic models. In this paper a neural dynamic modelling for earthquake magnitude prediction is reported. Historical records of earthquake magnitude series a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optimal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and the consequent outcome of the earthquake behaviour is then predicted by this model. In turn, the latest recorded data set can be fed back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neural dynamic model. The modelling of experiments of three earthquake magnitude series in China and Japan and their extrapolated predictions are included in this paper. The values predicted by extrapola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historical data.  相似文献   
107.
石漠化斑块动态行为特征与分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漠化土地的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有助于石漠化土地分类治理和生态恢复重建。本文以SPOT5影像(分辨率2.5m)和航片(空间分辨率1m)为基本数据源,辅以实地踏勘和农户访问,通过跟踪每个石漠化斑块在2个时段的演变关系,研究了贵州清镇簸箩村1973-2005年石漠化斑块的新增(延展、新生)、消融和未变等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发现轻度石漠化土地斑块与其他石漠化类型在空间上存在着强烈的转换,相互之间的频繁转换使斑块具有不稳定性而处于一种波动状态。从各类石漠化斑块的来源看,存在一些斑块由无石漠化直接到极强度石漠化斑块之间的转换。根据石漠化斑块的动态演替行为认为,可将研究区2005年的石漠化分为未变石漠化、新生石漠化、延展石漠化,并据此提出石漠化强度指数和石漠化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8.
Kean Birch 《Area》2009,41(3):273-284
The loss of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 to lower cost economies has meant that countries like the UK have sought to promote innovation in areas such as biotechnology. The emergence of the 'bioeconomy', however, has been highly uneven, with concentrations of activity in certain countries and particular regions in those countries. In the UK, for example, there are four major concentrations of the bioeconomy. Each of these concentrations exhibit distinct patterns of knowledge and spatial inputs into the innovation process, meaning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knowledge–space dynamic in and of each region.  相似文献   
109.
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区域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调控及效益定量评价提供依据。以辽西大黑山生态修复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软件和ArcGIS技术平台,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转移矩阵等指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其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10 a间,耕地保持面积最大,其次是林地和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减少了28.43%和44.32%,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交通、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83.68%、10.75%、21.07%和162.74%。2.2000—2005年,林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为12.42%,其次为未利用土地和草地;2005—2010年,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为24.82%,其次是草地、未利用土地和耕地。3.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和开发强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000—2005年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2005—2010年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入和转出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4.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变微地貌、减少地表坡度、提高植被盖度,在短时间使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发生较大变化,是其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绿洲是干旱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载体。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是关系到干旱区绿洲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选取干旱区典型绿洲——于田县1949\_2004年的自然与人文统计资料,首先分析了五十余年来该县耕地变化的情况。然后从自然与人文两个角度对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往往构成一定区域绿洲发展的基本限制,人为因素在短时期内,对耕地的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如果顺应自然因素的限制,则对绿洲发展有利,绿洲稳定性增强;反之,绿洲稳定性减弱,由于新疆绿洲外围多为戈壁及沙漠,因此,对绿洲的利用要遵循自然规律,以保护绿洲为前提,合理利用水等自然资源,否则绿洲的面积随时都有可能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