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1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671篇
测绘学   391篇
大气科学   534篇
地球物理   237篇
地质学   935篇
海洋学   316篇
天文学   96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33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Kiwi数据格式的地图显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分析Kiwi显示数据存储组织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Kiwi显示数据在内存中的动态组织,改进了地图显示的二级缓存方法,提出了地图显示的双缓冲池策略。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数据动态组织方法和地图显示策略提高了地图显示速度。  相似文献   
32.
西北地区不同类型云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3年7月~2001年9月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的月平均资料,对西北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云的云量和云水路径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气候区是各种云出现最多的地区,特别是积状云的云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区,但这些云的云水路径值低;西北地区大多数云云量的高值区出现在天山山区、北疆地区、陕西东南部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高云和部分中云云量空间分布特征与降水有着较好的一致性:沿着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以及陕南和/或陇南地区是高值区,低值区在塔里木盆地—内蒙古西部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西北部一带;绝大多数云类春夏季节云量维持较高,秋冬季节云量较少。云水路径值较大的层状云类的云量多寡与降水多寡相一致;积状云类和层积云类云量多少与降水没有一定的关系,在降水偏少时,这类云的云量大多与降水正常时相近,有些云的云量甚至比降水偏多时还要多。  相似文献   
33.
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利用1983年7月至1998年12月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的月平均云资料,对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不同区域的月平均总云量、光学厚度和云水路径的区域平均值分别在52.5%~58.3%,2.6~6.6和44.9~77.6 g.m-2之间;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多年平均分布有其沿地形分布的特点,总云量、中云量、总光学厚度和总云水路径的高值区均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而低值中心一般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内蒙古西部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西北部一带。此外,祁连山、青海所在的高原气候区云水资源近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总光学厚度和总云水路径15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别约上升了0.8和16.4 g.m-2。  相似文献   
34.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十分发育,且与油气运聚关系非常密切:二叠系、三叠系底不整合面是该区侏罗纪末成藏的主控因素,侏罗系底不整合面是深部油气进入该系的有利通道,而白垩系底不整合面又是油气顺利从侏罗系进入白垩系的必要条件。研究区的不整合面有褶皱、断褶、超覆、削截、平行5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不整合面对研究区油气运聚作用也有着差异,其中断褶不整合面对油气的垂向运移与聚集作用最大,是研究区最为典型的油气成藏方式。不整合面的分布具有差异性、继承性、迁移性,三性对油气的演化和分配有着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5.
基于先验知识的GIS路径寻优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特定的两点路径寻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知识的快速搜索算法。该算法模拟人脑寻找路径的思维过程,首先针对实际问题建立先验知识库,在路径搜索过程中,利用知识库中的信息剪去不可能的搜索路径,构造出简化的查询树,从而大大提高最优路径的搜索速度。  相似文献   
36.
New data on the metamorphic petrology and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high‐grade rocks in the central Mozambique Belt (MB) of Tanzania show that this part of the orogen consists of Archean and Palaeoproterozoic material that was structurally reworked during the Pan‐African event. The metamorphic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clockwise P–T path, followed by strong decompression, and the time of peak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is similar to other granulite terranes in Tanzania. The predominant rock types are mafic to intermediate granulites, migmatites, granitoid orthogneisses and kyanite/sillimanite‐bearing metapelites. The meta‐granitoid rocks are of calc‐alkaline composition, range in age from late Archean to Neoproterozoic, and their protoliths were probably derived from magmatic arcs during collisional processes. Mafic to intermediate granulites consist of the mineral assemblage garnet–clinopyroxene–plagioclase–quartz–biotite–amphibole ± K‐feldspar ± orthopyroxene ± oxides. Metapelites are composed of garnet‐biotite‐plagioclase ± K‐feldspar ± kyanite/sillimanite ± oxides. Estimated values for peak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are 12–13 kbar and 750–800 °C. Pressures of 5–8 kbar and temperatures of 550–700 °C characterize subsequent retrogression to amphibolite facies conditions. Evidence for a clockwise P–T path is provided by late growth of sillimanite after kyanite in metapelites. Zircon ages indicate that most of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MB in Tanzania consists of reworked ancient crust as shown by Archean (c. 2970–2500 Ma) and Palaeoproterozoic (c. 2124–1837 Ma) protolith ages. Metamorphic zircon from metapelites and granitoid orthogneisses yielded ages of c. 640 Ma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date peak regional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during the Pan‐African orogenic event. However, the available zircon ages for the entire MB in East Africa and Madagascar also document that peak metamorphic conditions were reached at different times in different places. Large parts of the MB in central Tanzania consist of Archean and Palaeoproterozoic material that was reworked during the Pan‐African event and that may have been part of the Tanzania Craton and Usagaran domain farther to the west.  相似文献   
37.
大气遥感与卫星气象学研究的进展与回顾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遥感作为大气科学中的重要基础与技术支柱,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年轻学科.中国大气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也紧密结合国家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理论研究,技术发展与实验研究,以及在气象、环境和国防应用等多方面开展了活跃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作者主要对中国科学界在大气遥感与卫星气象学发展方面作简要回顾,并着重介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大气遥感的基础与方法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以及对大气遥感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大气遥感的简要发展过程、卫星气象的早期发展、卫星红外遥感的基  相似文献   
38.
基于资源卫星图像对NDVI进行大气修正的一种简单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遥感应用领域,植被指数己被广泛用来定性和定量表征植被覆盖度及其生长状况。由于大气变化的影响,使植被指数未能真实反映地表植被的真实分布状况,造成其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简易方法,仅通过中巴资源卫星(CBERS:China Brazil Environment Resoure Satellite)图像的第3、第4波段中的水体,推算卫星接收到的大气程辐射,消除了大气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ce Vege—tation Index)的影响,减小植被指数所受的大气影响。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植被指数较好地反映植被的生长及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9.
VLBI观测的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电离层是大气层中的一个电离区域,高度范围大约在60-1000km。电磁波信号穿越电离层时其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传播路径也会略微发生弯曲,从而使信号的传播时间乘以在真空中的光速不等于信号源至测站的几何距离。对VLBI观测来讲,电离层引起的差异可达近百米百米。文中从电磁波的传播原理出发,讨论了信号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变化引起的VLBI观测延迟;对目前采用的各种电离层延迟模型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指出单频率VLBI观测应顾及高阶项和路径弯曲的影响或使用区域性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  相似文献   
40.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高地震剖面图像信噪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了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高地震剖面信噪比的新方法,首先根据数字图像处理要求的格式,对地震剖面数据进行转换,得到地震剖面图像,分析了地震数据特点和初步地震图像的实验结果后,设计了新的预处理方法——“二维沿层滤波”,在此基础上,利用可以计算帧间运动速度及其变化都较大的改进的光流分析技术,计算出多幅地震剖面对应点的偏移量,然后应用图像积累技术对这多幅地震剖面进行积累,实现对三维地震数据体提高信噪比的处理,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三维地震信息,不但可以提高整个数据体的信噪比,而且可以减少信号能量的损失,并保持原来的信号能量关系,使地震剖面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为地震解释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