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83篇
  免费   11872篇
  国内免费   16001篇
测绘学   4912篇
大气科学   8556篇
地球物理   14465篇
地质学   39317篇
海洋学   7681篇
天文学   2223篇
综合类   4513篇
自然地理   11689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691篇
  2022年   1824篇
  2021年   2286篇
  2020年   2364篇
  2019年   2848篇
  2018年   2296篇
  2017年   2466篇
  2016年   2717篇
  2015年   2958篇
  2014年   3767篇
  2013年   4072篇
  2012年   3964篇
  2011年   4407篇
  2010年   3749篇
  2009年   4329篇
  2008年   4329篇
  2007年   4746篇
  2006年   4686篇
  2005年   4036篇
  2004年   3756篇
  2003年   3516篇
  2002年   3123篇
  2001年   2770篇
  2000年   2524篇
  1999年   2280篇
  1998年   1962篇
  1997年   1799篇
  1996年   1581篇
  1995年   1305篇
  1994年   1318篇
  1993年   1105篇
  1992年   868篇
  1991年   621篇
  1990年   522篇
  1989年   434篇
  1988年   312篇
  1987年   203篇
  1986年   140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41篇
  1977年   24篇
  1973年   5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71.
黑河流域水资源系统演变和人类活动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河流域降水集中于山区,平原稀少。50多年来,除了20世纪70—80年代上游的中东部地区降水偏多外,其它区域为正常变化;蒸发量从山区向平原逐渐增大,除了中游蒸发量显示稳定变化外,山区和下游区表现为减少趋势;黑河多年出山径流量呈现稳定变化,但在中下游盆地间的正义峡水文站,径流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减少过程:这是受到中游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增加、补给量减少和水位下降的影响,主要是中游地区人口数量增多、大规模扩耕灌溉和水工建设作用的结果。计算表明,人类活动影响强度:20世纪50年代占18%,60—70年代占28%,80—90年代占54%;上游占1%,中游占87%,下游占12%。这说明黑河中游80—90年代是人类活动影响强度达到最大的地区。因此,提出了充分认识流域水资源系统演变规律性,约束人类活动的影响,均衡保护利用流域水资源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72.
松辽盆地白垩纪湖泊水体温度与古气候温度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沉积物沉积的第一场所是湖底,湖底温度的高低影响沉积有机质的保存,也影响湖底下部地层的温度。了解古水体温度尤其是古水底温度情况成为评估松辽盆地白垩系生物气勘探前景的必要研究内容之一。根据已有的古气候研究成果与现今气候对比,得出白垩纪松辽盆地年平均气温约为14~24℃。再根据水库温度的计算方法和利用已有的古纬度及古水深的研究成果计算得出,白垩纪松辽盆地古湖盆水体表面温度为17~25℃;水深大于20 m的深湖区,水底温度为6.2~12.5℃;湖底最深处温度为4.0~11.3℃;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沉积时期,湖水分层明显,湖底温度季节性变化很小且温度较低,约为8℃。湖底的低温对松辽盆地白垩纪生物气勘探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73.
基于灰色模糊聚类分析的吉林省黑土结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土结构指标的定量研究,确定颗粒组成、团聚性和孔隙性3个方面的9个结构指标,建立结构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灰色模糊聚类分析法对黑土的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吉林黑土的结构质量及肥力状况。结果表明,肥力中-低等样品数量占总量的53%,吉林黑土总体肥力状况不容乐观。以灰色模糊聚类分析法评价土壤结构不需要建立评价的分级标准,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最优聚类分析,采用结构性指标对黑土肥力和退化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74.
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滴滴涕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研究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DDT的含量和组成,探讨了该区土壤中DDT的残留特征及其可能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普遍残留DDT,质量分数为0.384~54.159μg/kg,残留水平较低,土壤DDT同系物中以p,p’-DDT和p,p-’DDE为主。DDT的组成表明,土壤中DDT主要是过去输入环境的DDT及其降解产物,但近期仍有少量的DDT输入。生态风险评估则显示该区土壤中的DDT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75.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of volcanic volatiles and petrologic estimation of the total mass of volatiles erupted, we showed importa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Mesozoic and Cenozoic volcanic activities on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China. The volcanic activities include western Liaoning and Zhangjiakou Mesozoic intermediate-acidic explosive eruptions, southern Tibet and Shanwang Cenozoic volcanism, and Mt. Changbai volcanic eruption around one thousand years ago. The paper predominantly discusses the earth’s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s, ozone depletion, acidic rain formation and mass mortalities of vertebrate induced by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volcanism in Chin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2007, 26(4): 319–322 [译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相似文献   
976.
This paper presents pelagic records of planktic foraminifera, as well as data of stable isotope stratigraphy and carbonate stratigraphy since 3.5 Ma B.P. from site ODP758 in the Ninetyeast Ridge of the Indian Ocean. Based on these data, manifestations and related mechanisms of major tectonic and environmental events such as the rapid uplift of the Himalaya Mountains, “middle Pleistocene climatic transition” and “mid-Brunhes dissolution event” in the region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various indices and changes in terms of foraminifera assemblage, paleotemperature, paleosalinity and themocline from site ODP758, the authors deduce that the paleoclimatic changes might correlate with the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at 1.4–1.7 Ma B.P. The changes of CaCO3, mass accumulation rates (MAR) of CaCO3 and non- CaCO3 MAR indicate that the loaded terrigenous sediments increased at 1.7 Ma,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uplift history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s shown by the available data. The last two changes coincide with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ence they are called “Qinghai-Tibet movement” (1.7 Ma), and the “Kunlun-Yellow River movement” (1.2–0.6 Ma). The changes of the CaCO3 content, coarse fraction (> 150 μm) content and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biostratigraphy show that strong dissolution of abyssal CaCO3 occurred in the study region during 0.5–0.4 Ma. The event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mid-Brunhes dissolution event” in the sedimentary records of the Atlantic Ocean, Pacific Ocean, Indian Ocean and Nansha sea ar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7, 26(12): 1627–1632 [译自: 地质通报]  相似文献   
977.
河南荥巩矿区岩溶水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寒武-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是矿区的主要含水层。岩溶水受地层岩性、构造的作用明显,岩溶发育程度在矿区呈现出西弱东强,浅部强、深部弱的发育规律。岩溶水动态受大气降水和矿井排水的双重控制,大气降水是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井排水是主要排泄方式,水位动态属于降水-矿排型。在天然状态下,岩溶水主要接受南部露头区大气降水的补给,然后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径流,经过新中-三李一带的岩溶水强径流带,在三李一带以岩溶大泉的方式向外排泄。  相似文献   
978.
通过对井田内泉和暗河流量的调查研究,认为永宁镇组一、三段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为井田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流的渗透补给;煤层上覆地层飞仙关组为相对隔水层,厚度大于500m,下覆无强含水层,其地下水对煤层的开采影响不大,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采用比拟法对井田的涌水量进行了预算,推算该矿井开采设计涌水量为13 238m^3/d。  相似文献   
979.
西藏扎布耶盐田盐渍土的改性配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盐渍土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掺入不同比例石灰或水泥的方法进行改性处理。经击实、抗剪和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土掺入石灰或水泥改性后,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强度指标等均有增加,特别是内聚力迅速增长。研究表明,盐渍土混合料的性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改性后的混合料可用于修建盐田埝堤类相关工程。  相似文献   
980.
选择辽西为中心,以近东西向延伸800km的辽蒙地质走廊为研究区,通过年代学研究,确认130Ma以来的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对称分布的时空格局,具有“中间老、两侧新”的特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软流圈来源的岩浆向东西两侧侧向流动,岩浆来源不断加深。在此基础上提出“软流圈底辟体上涌和水平侧向流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