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2 毫秒
21.
An evaluation of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in the territory of Armenia is presented in this work. The catastrophic M = 7.0 Spitak earthquake in 1988 revealed the drawbacks of the acting seismic zoning map. Two seismic hazard maps have been compiled in NSSP RA during 1991–1996. The deterministic approach was applied in the first one and the probabilistic in the second one. Both maps were compiled on the basis of the same databas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aps shows good correl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ne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2.
Geostatistics has traditionally used a probabilistic framework, one in which expected values or ensemble averages are of primary importance. The less familiar deterministic framework views geostatistical problems in terms of spatial integrals.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two frameworks and examines the issue of which spatial continuity measure, the covarianceC (h) or the variogram (h), is appropriate for each framework. AlthoughC (h) and (h) were defined originally in terms of spatial integrals, the convenience of probabilistic notation made the expected value definitions more common. These now classical expected value definitions entail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C (h) and (h); the spatial integral definitions do not. In a probabilistic framework, where available sample information is extrapolated to domains other than the one which was sampled, the expected value definitions are appropriate; furthermore, within a probabilistic framework, reasons exist for preferring the variogram to the covariance function. In a deterministic framework, where available sample information is interpolated within the same domain, the spatial integral definitions are appropriate and no reasons are known for preferring the variogram. A case study on a Wiener-Levy process demonstrate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frameworks and shows that, for most estimation problems, the deterministic viewpoint is more appropriate. Several case studies on real data sets reveal that the sample covariance function reflects the character of spatial continuity better than the sample variogram.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clearly for most geostatistical problems, direct estimation of the covariance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variogram approach.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MGUS 87 Conference, Redwood City, California, 14 April 1987.  相似文献   
23.
近10年来,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因其对全球气候系统的深远影响而得到广泛的研究。PDo指的是在太平洋的气候变率中具有类似ENSo空间结构但周期为10-30年的一种振荡,当北太平洋中部海面温度异常增暖(冲却)时,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以及北美沿岸常同时伴随有同等幅度的异常冷却(增暖)。总体而言,有两类观点分别认为PDO起源于确定的海气耦合过程或起源于大气的随机强迫。确定性起源论强调,一个海气耦合系统内部的物理过程可以提供一个正反馈机制以增强一初始扰动,及一个负反馈机制以促使振荡位相发生逆转;海洋环流的动力演变过程决定了振荡的时间尺度。随机性起源论则强调,因为大气活动没有一个特定的时间尺度,其时间尺度谱实际上对应于白噪音谱,所以大气对海洋的强迫是随机的;而海洋常在低频谱段有最大的响应振幅,其对应的周期约为十几年或几十年。作试图系统性地理解PDO在观测、理论和数值方面的研究现状,从而为当前研究提供一个有用的背景性参考。  相似文献   
24.
根据150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用确定性方法对华北地区地震地面危害分布图进行了定量计算。震源和研究区域均用网格单元表示,网格点的间距取为0.2°。计算中主要的输入参量为该地区的地震目录、震源机制、地震活动水平、深部结构模型等。各个单元上模拟的理论地震图考虑到了来自不同地点的震源和传播路径的影响。计算获得了华北地区最大地面运动和设计地面加速度(DGA)的分布图。最大DGA值位于北京以东,达0.75g。该结果可对未来华北地区地震危害的分布特征研究和该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以某大型水电站为例,阐明了AutoCAD三维实体模型在地下洞室块体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首先采用AutoCAD软件建立地下洞室群与周边断裂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沿洞室拱顶和边墙的剖切,即可获得各断裂在洞室拱顶及边墙的确定位置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可能滑动块体的检索,进行了确定性块体稳定性评价,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利用地质统计学反演进行薄砂体储层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地区三角洲前缘砂体相变快,非均质性强,单砂体厚度小,常规的确定性反演由于受到地震频带限制,反演地震体的垂向分辨力低,往往难以识别。基于随机建模技术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能有效地综合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数据,极大地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垂向分辨率,能更加精确地描述储层细微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识别薄层砂体。利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对某地区三角洲前缘目标层段的薄层砂体进行了预测,通过高分辨率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波阻抗体和密度反演体剖面对比,可以有效识别出薄层砂体在反演剖面上横向展布。  相似文献   
27.
基于WRF集合预报系统开发了概率匹配平均降水产品,选取了山东省2014—2016年共13次强降水过程,检验评估了概率匹配平均法在山东省强降水预报中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强降水过程,各预报产品的预报能力差异较大,尤其是对暴雨以上量级降水的预报存在较大偏差;概率匹配平均相对集合平均,对大雨以上量级降水预报有明显改善,较WRF确定性预报产品也有一定提高,对强降水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意义;该方法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对不同量级降水的调整上,尤其是强降水的落区,相对集合平均增大了强降水的范围和强度,但对整个区域的总降水量预报没有很好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28.
广州市表层土壤磁学性质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广州市范围内的350个表层土壤样品χlfχARM/SIRM、HIRM等14个磁学参数的测试结果,在对各磁学参数分别进行统计特征分析和正态性检验的基础上,对满足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磁学参数进行趋势分析。利用确定性插值法(包括反距离权重法和径向基函数法)和地统计法(包括普通克里金法和泛克里金法)对14个磁学参数进行空间插值并根据交叉验证法(比较不同插值方法的交叉验证参数)的结果,比较地统计法和确定性插值法的预测误差,从而确定14个磁学参数的最优插值方法。结果表明:1)地统计法中,χARMχlfχhfS100S300S-100、SIRM和HIRM的普通克里金法插值效果最好;SIRM/χ的泛克里金法插值效果最好;χARM/SIRM和S-300的普通克里金法(OK)和泛克里金法(UK)的插值效果接近。OK法作为最常用的地统计空间插值方法,在表土磁学参数上也相较于UK适用范围更广。2)确定性插值法中,χARMχlfχhfχfd(%)χARM/χχARM/SIRM、HIRM的径向基函数法插值效果最优;S100S-100S-300和SIRM的反距离权重法插值效果最优;反距离权重法和径向基函数法均可作为χfd、SIRM/χS300的插值方法。3)综合比较地统计法和确定性插值法,发现χARMχlfχhfχfdχfd(%)χARM/χχARM/SIRM、S300、HIRM的空间插值应采用径向基函数法;S100S-100S-300的空间插值应选择反距离权重法;而SIRM/χ和SIRM空间插值建议分别采用泛克里金法和普通克里金法。  相似文献   
29.
地震波衰减规律及其恢复方法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面地震分辨率低,不能有效识别薄层储层、薄层地层等问题,本文通过地震波衰减规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恢复地震波高频衰减获得宽频带地震剖面的方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地震分辨率.应用双井微地震测井资料对松辽盆地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地震波衰减规律是在近地表低速层和近地表低速层的近震源区地震波高频衰减巨大,而在高速层地震波高频衰减很小.药量大近震源区地震波高频衰减大,药量小近震源区地震波高频衰减小.那么,近震源区和近地表低速层对地震波的衰减是地面地震资料频带窄、分辨率低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如下确定性反褶积方法,用双井微地震测井资料求取近震源区、近地表低速层和虚反射等滤波因子,用其对地面地震资料作确定性反褶积处理,从而恢复近震源区、近地表低速层等几种因素的地震波衰减,将大药量激发地表接收的地面地震延拓成小药量激发高速层接收的宽频带地震.应用该方法对松辽盆地优势频带宽5~90 Hz,视主频50 Hz的地面地震资料处理后,地震剖面优势频带宽达5~360 Hz,视主频达180 Hz,使常规地震剖面分辨率提高2倍.具体的说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的地面地震分辨能力由9~15 m提高到3~5 m.宽频带地震剖面与160 Hz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对比符合的很好,表明其处理结果是正确.该成果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油气储层预测、构造学研究、沉积学研究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两个集合预报系统对秦岭及周边降水预报性能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ECMWF)、美国大气环境预报中心 (NCEP) 集合预报系统 (EPS) 降水量预报资料,CMORPH (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Method) 卫星与全国3万个自动气象站降水量融合资料,基于技巧评分、ROC (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分析等方法,对比两个集合预报系统对秦岭及周边地区的降水预报性能。结果表明:两个系统均能较好表现降水量的空间形态,对于不同量级降水,ECMWF集合预报系统0~240 h控制及扰动预报优于NCEP集合预报系统,但NCEP集合预报系统264~360 h预报时效整体表现更好; ECMWF集合预报系统0~120 h大雨集合平均优于NCEP集合预报系统,两个系统集合平均的预报技巧整体低于其控制及扰动成员预报,这种现象ECMWF集合预报系统表现更为显著; ECMWF集合预报系统降水预报概率优于NCEP集合预报系统。ROC分析显示,随着预报概率的增大,ECMWF集合预报系统在命中率略微下降的情况下,显著减小了空报率,NCEP集合预报系统则表现出高空报、高命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