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8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59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植被指数0.12为指标看我国的荒漠化与草原界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通过对荒漠化描述指标和方法的讨论,最后用植被指数(NDVI)作为描述荒漠化的指标,定性讨论了我国荒漠化和干草原区域近10 a的变化。结果表明,NDVI可以用来作为荒漠化特征的指标,NDVI的0.12线大致与200 mm降水量相对应。近10 a,我国的荒漠化在1998年以后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32.
本文利用1975年的MSS影像、1985~2015年TM影像等5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系统研究都兰县1975~2015年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趋势,旨在为都兰县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时期沙漠化面积呈波动变化,沙漠化面积在近40年,总体减少了868.12km2;(2)1975~2015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属于极缓慢变化型;(3)1975~2015年研究区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变化以稳定型为主,其中1995~2015年间逆转型沙漠化土地变化的比例明显增加。1995~2005年逆转型所占比重为27.47%;2005~2015逆转型所占比重为31.76%。并且2005~2015年间沙漠化逆转型与明显逆转型所占比重之和是沙漠化发展型与明显发展型所占比重之和的25余倍,表明研究区此阶段沙漠化治理效果显著,或气候因素有利于沙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33.
Dakhla depression in Egypt’s Western Desert is experiencing two soil degradation processes, notably: soil salinization and sand encroachment.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diagnose the severity of these processes using remote sensing. Soil salinity was determined by spectral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tasselled cap spectral transform extracted from a Landsat-8 image acquired in September 2013 along with synchronized soil salinity measurements. Assessment of sand advance rate was conducted by temporal change detection of brilliant crescentic sand dune visualized by Google Earth in old (2002) and recent (2013) images. Results showed that salinized soils (dS/m4<) represent 91% of bare lands and salinization is attributed to aridity, topography and poor drainage. Barchan dunes north and south of Abu Tartur escarpment moved at rates of 5.9 and 3.6 m/year, respectively. The escarpment protected the majority of the depression from massive dune invasion. However, sand encroachment is clearly observed west of the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34.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曾是科尔沁大草原,现在是农牧交错区,该区的土地利用关系到生态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该区域“坨甸相间”地貌特点造成不同地形部位土壤含水量存在差异,降水量年际变化大。通过卫星影像数据解译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图与土壤图进行叠加,获得了显性沙地和隐性沙地数量与分布信息。首先保留耕地以外的其他地类,再利用卫星影像数据反映不同降水年型耕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将偏欠水年NDVI低于平均值的耕地退耕还草,消除这些耕地的冬春沙化风险,以进行土地利用布局调整。这种直接利用遥感数据获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和耕地的NDVI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的方法,十分简单实用。本文还根据地貌和沙地降水入渗快的特点,提出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不同但与区域地理环境相吻合的农田整治模式,即利用自然沙丘作为区域风沙防护工程,土地开发不做大平整,不修建灌溉系统,发展雨养农业。以上根据区域地理环境条件进行土地利用布局和确定农田开发建设模式,可将农业生产与荒漠化防治和谐结合在一起,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5.
以达拉特旗西南部的高头窑镇为研究区域,以达拉特旗1987、1995、2000和2003年四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得1987-2003年来四个时期的沙漠化动态变化数据,分析了高头窑镇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的沙漠化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近20年来,沙漠化土地处于发展-发展-逆转的过程中。研究区是典型的荒漠草原区,草原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始终占有绝对优势,农田、林地和高盖度草原的面积变化较大,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主要表现为各种沙丘类型之间的转化、各种草原类型之间的转化和草原与固定沙丘之间的转化。1987-2000年期间,草原和林地的退化是导致沙漠化严重发展的主要原因。2000-2003年间,土地类型之间的转化表现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林地向草原的转化,这种转化有利于沙漠化的逆转。可见,在高头窑地区,草原的退化是导致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沙漠化的治理方面,应该合理利用草原,防止过度放牧,大力倡导退林还草。  相似文献   
36.
岩溶区土地石漠化已成为中国西部继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后的第三大生态问题,近年来岩溶槽谷区石漠化表现出增加趋势。通过获取槽谷区石漠化、岩性、坡度、海拔、降雨量、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等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了岩溶槽谷区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因子。主要结论为:① 岩溶槽谷区总石漠化面积为21323.7 km 2,占研究区土地面积的8.3%,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面积分别是11894.8 km 2、8615.8 km 2和813.1 km 2,分别占石漠化面积的55.8%、40.4%和3.8%;② 从石漠化的空间分布来看,槽谷区石漠化主要发生在连续性灰岩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面积分别为占槽谷区相应石漠化类型面积的22.1%、22.4%和1.9%;槽谷区石漠化主要发生在15°~25°的坡度范围,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面积分别为占槽谷区相应石漠化类型面积的27.1%、18.2%和2.3%;从海拔来看,主要分布于400~800 m范围内,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面积分别为占槽谷区相应石漠化类型面积的24.9%、18.4%和0.2%;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主要发生于山地旱地中;从人口密度来看,集中分布于100~200人/km 2中;从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来看,集中分布于25亿~50亿元中;③ 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器揭示了岩性(q = 0.58)、土地利用(q = 0.48)和坡度(q = 0.42)3个因子是槽谷区石漠化形成的主要驱动因子,交互式探测器进一步揭示了岩性与土地利用类型(q = 0.85)、坡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q = 0.75)共同驱动槽谷区石漠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7.
Can deserts be transformed into resources, into assets, and further into cash? It is necessary to scientifically assess desert ecological assets and incorporate them in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and the current evaluation system fo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and robust data for establishing a target system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both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an associated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as well as for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effective compensation policies for desert ecosystems. 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desert ecological assets, and then develops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m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desert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desert ecosystem services. This framework paves the foundation for quantitatively assessing desert ecological assets and preparing balance sheets of desert ecological assets.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current policies relating to deser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discusses how to design compensation policies based on assessment of desert ecological asset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current policies.  相似文献   
38.
张生元  武强  成秋明  葛咏 《地球科学》2006,31(3):389-393
为了使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被广泛用于点事件预测的证据权方法能对面事件进行评价和预测,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糊训练层的证据权方法.它是一种更广泛的证据权方法, 与普通证据权方法所不同的是, 它的训练层是模糊集合, 其取值是它的隶属度.通过适当的变换也可以把点训练层转换为模糊集合.因此, 该方法可以对面事件、点事件和线事件进行评价和预测.该方法可以处理训练层和证据层均为模糊集合的情况, 被称为双重模糊证据权方法.作为该方法的一个应用实例, 本文介绍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晋陕蒙地区土地沙漠化评价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9.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成因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首先探讨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成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原因,指出喀斯特石漠化引起的干旱缺水、土壤贫瘠、地质灾害等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据此,提出防治喀斯特石漠化的基本措施,即缓解人口压力、加快生态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等。  相似文献   
40.
以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0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经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和人机交互判读并结合野外调查提取土地水蚀荒漠化信息,建立土地水蚀荒漠化空间数据库,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蚀荒漠化率为10.64%,以轻度侵蚀为主。水蚀荒漠化空间分异明显,在北部中山区形成三个集中分布区。研究期内土地水蚀荒漠化动态为整体扩展,局部逆转,程度加强;中度、强烈和严重水蚀面积增加,轻度的减少;发生逆转的主要为轻度水蚀土地。人类不合理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与脆弱的自然条件耦合是研究区土地水蚀荒漠化发生并扩展的全部原因。因此要从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入手,高度重视农牧交错带东段退化土地的综合防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