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86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珠江三角洲5个城市气象观测站 (广州、深圳、台山、惠州、高要) 的长期能见度观测资料, 采用累积百分率、Ridit分析法和烟幕/霾日频率3种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能见度变化趋势, 初步探讨了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近50年来, 珠江三角洲城市能见度呈显著下降趋势。能见度的下降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 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80—90年代初进一步恶化, 90年代中期之后虽然能见度变化趋于平缓, 但能见度下降的趋势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珠江三角洲能见度与当地的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污染物的区域输送对西部下风向城市能见度也有很大影响。珠江三角洲能见度未得到有效改善的主要原因, 很可能是由于细粒子污染, 尤其是二次粒子前体物如SO2和NOX等的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92.
北京市气温对电力负荷影响的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温度派生变量度日指数为解释变量构建了气温与电力负荷的计量经济模型。模型证明了天气对电力负荷的季节性影响, 且影响显著。通过引入序列相关AR结构和解释变量的动态结构, 模型得到逐步优化, 调整的拟合优度达95%。为了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 利用历史数据对其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模型有较好的中期电力负荷预测能力。该模型对电力企业电力调度、电力建设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3.
40余年来中国地区季节性积雪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王澄海  王芝兰  崔洋 《冰川冻土》2009,31(2):301-310
利用全国700余个气象站的地面积雪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地区季节性积雪年际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北部,东北-内蒙古地区和青藏高原西南和南部地区为我国季节性积雪的3个高值区,也是积雪年际变化变化大的地区,也即为中国积雪年际异常变化的敏感区.综合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的变化趋势,可大致分为3种变化类型:1)增加和减小同步,主要在新疆天山以北、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到大兴安岭以西的地区,减少区人体在内蒙古西部、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2)积雪深度增加但积雪日数减少,主要在东北平原东部的部分地区,长江上游的部分地区;3)积雪深度减小而积雪口数增加,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部分地区.中国地区积雪总体上呈现出平缓的增长趋势,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呈现为稍有增加;70年代有所下降;80年代又增加;90年代又有略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94.
广西云资源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正国  杨振球 《广西气象》2006,27(3):67-69,25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广西有代表性的30个站点的观测资料其中包括降水量、降水日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摸清广西适合人工增雨云的情况,减少作业的盲目性,为全区人影作业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5.
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系统中露水凝结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三江平原露日季节变化的分析及对毛果苔草沼泽群落中露水的实地观测,探讨了年露日的出现规律及露水凝结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三江平原露水出现频率较高的季节是夏秋季(6~9月),近12年来露日在66~108d/a,平均为95.42d/a;每年露水的凝结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分别是6月(或7月)、9月;露水量随高度的变化明显,植物冠层高度处的露水凝结量较多;由于沼泽植物茂密,叶面积较大,加之地面粗糙,单位土地面积上在植物及地面实际凝结的露水量远高于相同面积下较光滑的收集器测得的露水量。用杨木棒测得的毛果苔草地表面的露水量为2.83mm/a,折算成单位土地面积上地表面和植物叶片实际凝结的露水量为20.68mm/a,占同期降水量的5.05%。露水是影响水量平衡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96.
分析了广州市雷暴日变化的基本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雷暴日主要集中在5~8月,占全年雷暴日总量的71.38%,雷暴日的季节分布具有双峰型的特征。近48年以来广州市雷暴日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广州市5~8月的雷暴日与同期850hPa大气环流的关系:多雷暴年整个亚洲中纬地区(35N)有明显的偏西风距平,南海及广东以及向北延伸的广大地区的西南及偏南气流盛行,少雷暴年则刚好相反。与近海海温做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得出:广州市雷暴日与前期4~6月印尼附近西太平洋海温呈负相关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97.
为评估不同再分析地面气温资料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采用双线性内插法将JRA55、ERA Interim、ERA5和MERRA2等再分析地面气温资料降尺度至气象观测站,评估其对实测气温的平均态(平均偏差、均方根误差、相关性分析)、趋势态(年际趋势)和极端态(高温日数、低温日数)的再现能力。通过在江西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利用邻近格点气温和高度值计算的逐时气温垂直递减率具有合理的波动范围以及季节性周期,适用于复杂地形下逐时再分析资料的内插订正;②订正后JRA55地面气温资料的均方根误差最小,MERRA2其次,ERA Interim和ERA5最大;③从气温年际变化趋势来看,JRA55、ERA Interim和ERA5增温速率与实测值较为一致,且JRA55对增温中心的刻画更优;④4种再分析资料均能再现高、低温日数的年际波动,但JRA55在量级上描述最优。综上,再分析地面气温资料的适用性JRA55>ERA Interim>ERA5>MERRA2,JRA55再分析资料能较好地再现气温实际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398.
江西省2000年秋季异常连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江西省 2000年 10月 12~ 28日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期间的 500 hPa和地面形势特征及 700 hPa湿度场特征,发现西风带低槽活动频繁、副高位置适中稳定使得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持续交汇于江南中北部是造成这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9.
We analyze the Wolf number daily series WN (1849 to present) as well as two other related series characterizing solar activity. Our analysis consists in computing the amplitude of a given Fourier component in a sliding time window and examining its long-term evolution. We start with the well-known 27.03- and 27.6-day periods and observe strong decadal variations of this amplitude as well as a sharp increase of the average value starting around 1905. We then consider a packet of 31 lines with periods from 25.743 to 28.453 days, which is shown to be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of the synodic solar rotation. We first examine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individual lines, then the energy of the packet. The energy of the packet increases sharp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leading by more than two decades the well-known increase of the Wolf number. The nonaxisymmetry of sunspots increases before the total increase of activity and may be considered as a precursor. We discuss briefly and tentatively this observation in terms of solar dynamo theory.  相似文献   
400.
私人日记中的天气记录是重建历史时期高分辨率降水量序列的重要资料.通过摘录、整理《翁同龢日记》中晴、雨(雪)记录,统计了逐月降水日数,并利用降水量与降水日数之间的转换方程,重建了北京1860~1897年的夏季和年降水量.将重建的降水量与当时的器测降水量和依据“晴雨录”重建的降水量进行对比,综合这3种资料重新估算了北京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