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86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基于1962-2020年南澳县气象观测站的逐降水日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线型趋势、多项式拟合、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南澳县暴雨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①南澳县暴雨日数与年暴雨降雨量、年降雨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年平均暴雨日 数 6.3 d,以0.013 d/年的速率略增加,暴雨日数存在12年的周期变化.②南澳县平均暴雨强度为8...  相似文献   
362.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data of three different neutron monitoring stations, Deep River, Tokyo and Inuvik located at different geomagnetic cutoff rigidities and altitudes has been harmonically analysed for the period 1980–1993, 1980–1990 and 1981–1993 respectively to investigate fo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urnal, semi-diurnal and tri-diurnal anisotropies in cosmic ray (CR) intensity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hange in IMF Bz component and solar wind velocity on 60 quietest day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amplitude of first harmonic is highly anti-correlated to the solar wind veloc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high-speed solar wind stream (HSSWS) epoch on quiet days for three neutron monitor stations at different geomagnetic rigidity thresholds. During quiet days the amplitude of all the three harmonics significantly deviates on the onset of HSSWS epoch, whereas the direction of the anisotropy of all the three harmonics remains time invariant at three different cut off rigidity stations. The amplitude as well as the direction of anisotropy of all the three harmonics does not have tim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Bz component of IMF on geo-magnetically most quiet days.  相似文献   
363.
运用最小二乘法、非趋势波动分析(DFA)与小波变换三种方法对比分析许昌市1961—2012年52 a雷暴日时间序列的变化特性,揭示雷暴日的长程相关性及其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许昌市52 a月雷暴日时间序列属于分形时间序列,存在内在的长程相关性,其雷暴日数每10 a减少1.6689天,雷暴日时间序列长程幂律相关的标度指数为0.8940,该幂律关系至少可持续17个月,并将2011年和2012年观测数据作为验证数据加以验证,结果与DFA分析结果一致;雷暴日时间序列具有2个显著的标度不变区域,存在一个突变点,反映了雷暴日系统具有复杂的物理作用机制;三种分析方法均得出许昌市雷暴日呈减少趋势的结论,最小二乘法虽然能定量计算出雷暴日每10 a的减少量,但年度尺度较大,精确度变低,而DFA和小波分析法的分析结果更加细致;但在定量描述雷暴日变化趋势上DFA法优于小波分析结果,而在分析雷暴日时序的细节分量和周期特性时小波分析更加清晰;DFA法可作为预测未来雷暴日发展趋势时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64.
文章利用通辽市境内科尔沁区、开鲁、鲁北、保康、甘旗卡、库伦、大沁他拉七个测站53a(1959—2011年)逐日降水量资料进行通辽市连续5d最大降水量(R5d)的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通辽市R5d为减小趋势,在0.05显著性水平以上,倾向率为-4.56mm/10a,各站R5d均为减少趋势,其中库伦、开鲁、科尔沁区的倾向率为-7.0^-5.64mm/10a,减少较为明显;R/S分析结果为,全市及各站均符合赫斯特现象,H指数>0.5,未来将持续减少,其中鲁北、科尔沁区、开鲁的H指数较大,维持减少趋势将较为强劲;M-K突变检测发现,R5d在1965年发生突变,此后UF下降趋势超过了0.001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65.
利用1952—2006年呼和浩特市逐日平均温度统计了热度日(HDD)和冷度日(CDD)变化特征。表明,呼和浩特市HDD以1月最大(918度日),多年年均值为4527度日,55a间呈现比较明显的平稳降低态势,线性趋势率为-145.5度日/10a;CDD以7月最大(42度日);多年年均值为74度日,多年变化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线性趋势率为16.5度日/10a。HDD和CDD的日数动态变化与二者多年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分别呈现降低和上升的趋势。呼和浩特市理论供暖和制冷日数分别为271d和38d。  相似文献   
366.
利用江苏省分布较为均匀的59个台站1961—2006年的大雾日数资料,分析了大雾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利用1961—2006年南京、淮安、徐州、赣榆、射阳、东台、吕泗、溧阳8站的资料重点研究了大雾的生成、消散及大雾持续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雾日数呈先升后降的分布形势,80年代前中期为大雾的鼎盛期,之后呈较快的下降趋势。大雾持续时间呈显著增长趋势,主要表现为雾消时间的推迟。考虑大雾日数和大雾持续时间2个因子的综合作用,设计了大雾综合影响指数,该指数的年际变化表征了江苏区域大雾天气的高影响性趋强。  相似文献   
367.
探讨精细尺度上的干旱评估指标对于开展冬小麦干旱动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在河南省选择灌耕比相对较小的代表站点,利用1971_2008年10月上甸至次年6月上旬逐日气象资料、冬小麦产量资料,计算了基于全生育期及旬尺度的缺水指数,提取了产量变化率序列,结果发现,冬小麦全生育期及旬缺水指数与产量变化率呈极显著相关。根据二者的回归方程及农业上划分干旱的标准,确定了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指标:全生育期,-1.5≤H.〈1为轻旱,-3.1≤Hi〈-1.5为中旱,-4.6≤Hi〈-3.1为重旱,Hi〈-4.6为严重干旱;旬尺度上,0.8≤H,〈1为轻旱,-0.7≤Hi〈0.8为中旱,-2.3≤Hi〈-0.7为重旱,Hi〈-2.3为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368.
近30年四川冰雹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璐  刘东升  张世林  刘平  郝克俊 《气象》2012,38(10):1217-1224
利用四川省148个站点1978—2007年的30年逐日观测资料,对四川省冰雹发生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冰雹日数高原山地多于盆地,其年际变化主要有准两年和6a的振荡周期;冰雹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高原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冰雹发生频率以夏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相近的站点,冰雹发生频率的月际变化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369.
The daily snow cover data from 23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o the west of 105°E in China for the period 1951–2004 were used to classify the snow cover and analyze decadal variations of snow cover types in western China, and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al data and those retrieved from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data (SMMR and SSM/I) in 1980–2004.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able snow-covered areas included northern Xinjiang,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with more than 60 snow cover days; no snow cover was found in the center of the southern Xinjiang Bas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southern Yunnan.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mentioned, there were unstable snow-covered areas in western China. Furthermore, the snow cover types in northern Xinjiang, the Tianshan Mountains, the Hexi Corridor, and the vast areas from Chengdu to Kunming were unchanged. In the 1980s, the south-north dividing line between the major snow-covered area and snow-free area advanced to its most southern position. The snow cover days calculated fro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were generally longer than those from observational data in western China, mainly in the higher-altitude mountains, the Hexi Corridor, and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相似文献   
370.
为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短期温度波动变化规律,利用全国80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资料,计算隔日平均温差大于1℃的天数以及隔日温差的变化幅度,分析了1957~2015年我国短期温度波动频率与波动幅度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探讨了春季短期温度波动与经纬度及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57~2015年我国春季短期温度波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以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季短期温度波动频率及幅度没有明显变化趋势,1990年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约70%)春季短期温度波动呈上升趋势。此外,我国春季短期温度波动规律有地域性差异,表现为与经纬度关系密切,波动频率与波动幅度与经纬度等线性相关系数较高。结合波动趋势分布与隔日温度波动的地域分布可知,处于低纬度地区(如广东、广西等地)波动天数和波动幅度均增加,造成人们对于"天气变化无常"的感受强烈。由于生物生长发育等过程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结果提示在讨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长期影响时可能还需要关注短期的温度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