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65篇 |
免费 | 3568篇 |
国内免费 | 163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295篇 |
大气科学 | 2371篇 |
地球物理 | 2949篇 |
地质学 | 4463篇 |
海洋学 | 2343篇 |
天文学 | 1276篇 |
综合类 | 1840篇 |
自然地理 | 243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369篇 |
2023年 | 320篇 |
2022年 | 593篇 |
2021年 | 745篇 |
2020年 | 843篇 |
2019年 | 846篇 |
2018年 | 651篇 |
2017年 | 1030篇 |
2016年 | 885篇 |
2015年 | 934篇 |
2014年 | 1092篇 |
2013年 | 1351篇 |
2012年 | 1427篇 |
2011年 | 1120篇 |
2010年 | 922篇 |
2009年 | 1091篇 |
2008年 | 1153篇 |
2007年 | 1284篇 |
2006年 | 1186篇 |
2005年 | 970篇 |
2004年 | 898篇 |
2003年 | 686篇 |
2002年 | 623篇 |
2001年 | 519篇 |
2000年 | 408篇 |
1999年 | 393篇 |
1998年 | 287篇 |
1997年 | 222篇 |
1996年 | 186篇 |
1995年 | 183篇 |
1994年 | 154篇 |
1993年 | 136篇 |
1992年 | 85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6篇 |
1977年 | 11篇 |
1972年 | 4篇 |
1971年 | 6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由浅部矿向深部隐伏矿、由易识别矿向难识别矿发展,找矿难度日益增大,地质专家越来越重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技术,对于实现矿产资源预测“智能化预测评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以陕西省镇安县西部钨钼矿集区单元素化探异常原始数据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钨钼矿产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归一化地球化学数据作为模型训练数据,通过深度学习中深度自编码网络方法实现异常值提取进而识别重点成矿有利地段,实现矿产资源找矿远景区定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对957条单元素化探异常原始数据分类且做好模型标签后,整个过程在计算机的“黑盒子”中自动完成学习和预测,相较于传统预测研究方法,本文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和客观性强的特征。此外,本文利用已知矿点构建训练数据集,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对预测区进行矿产资源找矿靶区预测圈定,为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基于IC卡综合换乘信息的公交乘客上车站点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研究在缺少公交车运营信息的情况下,利用公交线间正交换乘信息的方法来识别公交车持卡乘客的上车站点,但在实际运用中很多班次无正交换乘的乘客,容易导致公交乘客上车站点匹配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C卡综合换乘信息的公交乘客上车站点推算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IC卡数据中的综合换乘信息(公交线间的正交和非正交换乘信息、地铁和公交线间的换乘信息)与公交网数据确定班次行驶方向,对班次内的乘客进行分组,充分利用综合换乘信息确定基准组及其对应的上车站点;然后,通过最小偏差规则匹配待定组的上车站点,实现公交乘客上车站点的推估。利用换乘信息确定班次行驶方向弥补了现有研究无法确定班次行驶方向的不足,使公交乘客上车站点推算方法更科学;最后,基于2011年8月的“深圳通”IC卡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对比只利用正交换乘信息确定的基准组数量和利用综合换乘信息确定的基准组数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确定上车站点的组数占总组数的比值提高,克服了只利用正交换乘信息推算上车站点方法中存在的单个班次无基准组从而无法进行站点匹配的困难。本文方法比只利用正交换乘信息匹配站点,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与准确率。 相似文献
73.
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以浙江文物管理信息系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已经有多种,包括考古学文献情报检索系统,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各种文物的考古学资料数据库和文物管理信息系统。但前三类系统各有其局限性,第四类系统尚在探索阶段。本文即是对浙江的文物遗存进行分类,确定文物遗存的编码方法的第四类系统的一个探索。即对文物进行6个方面属性的编码描述, 包括文物类别、埋藏地点、经纬度、文物年代、文化类型、保护级别等,以及对每一个文物遗存长短不一的文字描述; 并运用相关的Visual Basic,ComGIS,MapObjects,Multi-Scale GIS等技术建立含文件建立、编辑、查询及帮助等功能的浙江省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另系统还运用了虚拟技术,对文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进行遗存分布特征的研究,向公众展示文物遗存和文物遗存数据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74.
在中国北方主要盆地铀矿地质调查工作中,煤田自然伽马异常作为主要矿化信息和找矿线索,为一系列铀矿床(点)的快速发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提高煤田资料铀矿二次开发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运用水成铀矿理论,以中国二连盆地ZS煤矿区典型铀矿点的发现为例,初步探讨了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技术,提出了"异常筛选与选区分析、原位验证与环境判别、等时地层格架建立与沉积体系分析、综合分析与靶区定位"四位一体的煤矿区铀矿地质调查模式。这对中国北方含煤盆地铀矿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新的找矿思路和技术路线,具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76.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管网和数字城市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该文探讨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从而为数字管网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7.
目前,地理空间数据面临着由于数据量膨胀和计算量高速增长而引起算法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分而治之"的数据分组策略提高运算效率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面向分布不均匀的线数据,本文提出了基于密度的线数据分组算法(简称LGAD)。首先,算法通过查找高密度区提取样本线段,保证了分组算法的起点落到高密区;其次,考虑线空间拓扑关系的复杂性,引用水平、垂直和夹角距离度量线段间距离,创建样本线段与其他线段的距离矩阵;最后,以距离矩阵和最优选择方法实现数据负载均衡分组。实验结果显示,对数据分组和分组后数据进行线段聚类的2个过程中,该算法体现了较好的时间优势,与串行计算相比,在分组数为2-12 时,平均比率达4.3,提高了应用的响应速度,具有较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8.
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和数据共享,需要把在模拟地震台网时期产出的纸介质观测报告实现电子化,本文简要叙述了数据的录入与初步验证工作情况,介绍了数据验证及格式转换程序的实现和使用。 相似文献
79.
80.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地质矿业部门的应用,建立地质矿产数据库,开发相应的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必然。结合VB下地质矿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实践,针对地质矿产数据种类繁多的特点,对系统中数据输入与输出(I/0)的通用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相应的运行界面和编程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