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55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925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168篇
天文学   75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欧亚500 hPa月平均大气环流的年际振荡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敏  罗艳 《应用气象学报》1995,6(4):461-467
文章用主分量、功率谱、带通滤波及复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欧亚地区1951~1992年的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进行分析,研究了欧亚大气环流年际振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欧亚500hPa月平均大气环流主要存在准2.5年、准3.5年振荡周期。副热带地区大气环流以准3.5年振荡为主要周期;中高纬地区以准2.5年振荡为主要周期。复主分量分析还表明了这两种振荡的传播方向和随时间变化各不相同。欧亚500hPa月平均大气环流的准3.5年振荡特征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及厄尔尼诺现象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异常与1997年El Nino 事件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崇银  龙振夏 《大气科学》2001,25(5):589-595
利用美国NCEP资料分析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与ENSO的关系,揭示了1997年E1Nino事件的发生,与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大气ISO在1996年冬到1997年春期间的异常增强有重要关系.而且该地区ISO的异常增强并不主要由赤道印度洋地区移来,主要表现为ISO在印度尼西亚上空被激发增强和东传.印度尼西亚地区ISO的被激发,则是由于东亚冬季风强异常在该地区引起的强对流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3.
使用1998年美国NCAR再分析的逐日资料,研究了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大气低频振荡的源、汇特征。青藏高原对于纬向风的低频波来说,有时是低频振荡的源区,有时是汇区。通过计算低频涡度的通量散度,进一步研究了低频涡源、涡汇特征。青藏高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低频涡源、涡汇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传播特征也不尽相同,青藏高原上空100hPa低频涡源、涡汇受到了南亚高压的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4.
1991年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和风场的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1 991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和风场进行 Morlet小波分析 ,结果表明 :这些要素有明显的低频特征 ,其变化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6月中旬之前主要表现为准双周振荡 ,6月中旬之后 3 0~ 60 d振荡逐渐明显 ;低频西风峰值超前降水峰值 2~ 4d。通过对散度场及流场的分析发现 ,7月份以后 ,低纬低频系统北传 ,同时中纬 40~50°N低频系统南传 ,两者交汇在 3 0~ 3 5°N,低频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辐合造成了两次大的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85.
1998年我国东部大陆夏季风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徐国强  朱乾根 《气象》2002,28(3):8-1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OLR资料,研究了1998年我国东部大陆夏季风的特征。结果指出,1998年夏季副高脊线的平均位置偏南,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夏季风较强,强对流维持时间长;华北地区的夏季风较弱,对流比常年偏弱;我国东部大陆夏季风存在明显的低频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86.
大气环流的变化与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双溪  何财福 《气象》2002,28(5):11-16
通过对近20年观测资料的计算分析表明,在南海夏季风活跃与中断期,南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和热带东风急流以及青藏高压和墨西哥高压有明显的差异。从南半球向北传播的散度场低频振荡以及从北半球高纬向南传播的西风场低频振荡等的有利位相同时传入南海并共同作用可引起南海夏季风的活跃或中断。各种低频振荡的有利位相传播到南海并发生锁相的时间决定着南海夏季风明显的活跃或中断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87.
应用奇异谱分析(SSA)方法,对全球及南北半球近100多年(1856~1997年)逐月地面气温距平序列的年际变化准周期性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序列中以准5~6年和准4年周期振荡最显著,其次是准两年周期振荡.各种准周期振荡年代际演变特征及其变率的阶段性,不但表现在振幅上,而且其波数亦很明显.上述特征在全球、南北半球都各有明显的差异.奇异交叉谱分析(SCSA)表明,全球平均地面气温的年际振荡与气候系统中其他各子系统所隐含的准周期信号具有各种耦合关系,尤其表现在与Nino区海温或南方涛动指数中的准周期信号的耦合关系上.  相似文献   
88.
多窗谱分析方法及其在全球变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江志红  屠其璞  施能 《气象学报》2001,59(4):480-490
多窗谱分析方法是一种低方差、高分辨的谱分析方法 ,尤其适合于非线性气候系统中高噪声背景下弱信号、时频演变信号的诊断分析。文中简要地介绍了多窗谱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并将其用于近 1 5 0 a来全球及南、北半球温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1 )在温度呈线性变暖的背景趋势下 ,北半球、全球年平均温度还具有显著的 40~ 70 a的准周期低频振荡 ,它们与变暖过程中的波动性密切相关 ;(2 )年代际振荡信号在北半球温度序列中也相当明显 ,南半球则存在多种低于 5 a尺度的显著振荡周期 ,半球或全球 ENSO振荡分量、QBO周期信号的振幅都具有缓变包络的特性 ;(3 )与传统功率谱估计、最大熵谱估计结果的对比表明 ,多窗谱分析方法方法得到的谱估计分辨力高 ,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89.
大气季节内振荡:其全球同步性及其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的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揭示了全球不同纬度带之间存在着的大气季节内振荡年际变化的同步性,以及大气季节内振荡与海温和大气向外长波辐射之关系的复杂性。我们还发现大气季节内振荡与Nino3指数的关系存在年代际尺度的变化,即,这种关系有时强时弱的现象。  相似文献   
90.
强弱南海夏季风活动及大气季节内振荡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降水资料,分析研究了对应南海强、弱夏季风的环流形势及其与之相应的中国东部的降水异常。其结果表明,由强、弱夏季风所引起的中国气候异常是完全不同(甚至反相)的。分析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活动还表明,对应大气强(弱)南海夏季风,南海地区 850 hPa也有强(弱)大气 ISO;而强、弱南海夏季风环流(200 hPa和 850 hPa)主要由异常的大气ISO所激发。本研究还揭示了南海地区大气ISO的变化往往与江淮地区大气ISO的变化反相,例如南海地区的强(弱)大气ISO常与江淮流域的弱(强)大气ISO相对应。对于大气ISO的强度,一般多表现出局地激发特征,经向传播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