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55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925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168篇
天文学   75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李永康  陈正山  王甘露 《水文》2021,41(1):28-34
通过对贵州省石阡地区地热水、冷泉及河流的地热地质条件、水化学成分及氢氧同位素分析,对该地区的地热水、冷泉及河流的水化学特征、来源及石阡地区的补给模式进行了研究.温泉水属于低中矿化度的弱碱性水;温泉群中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以SO42-和HCO3-为主,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和SO4.HCO...  相似文献   
42.
利用NCEP/NCAR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海温资料分析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不同位相的年代际背景下北半球海气耦合关系的异常与风暴轴协同变化的联系,主要结果如下:1)冬季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北半球两大洋风暴轴协同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当PDO暖位相时,对应两大洋风暴轴南北位置反向的异常变化,其中北太平洋风暴轴偏南且中东部减弱,北大西洋风暴轴偏北且中东部增强,PDO冷位相时相反。2)PDO为暖位相时,对应El Niňo型海温异常,北大西洋海温呈三极型,平均槽脊加强,经向环流增强,极涡收缩,北太平洋风暴轴南压,大西洋风暴轴则北抬,此时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大部分地区温度异常升高,亚洲南部、非洲北部及巴伦支海以北的高纬温度异常降低,北美西南部和格陵兰岛附近温度也为异常降低,PDO冷位相时相反。  相似文献   
43.
本文利用8个CMIP5模式的日资料,预估了RCP4.5和RCP8.5情景下全球增温达1.5℃和2.0℃时西北太平洋夏季30~60天和10~20天季节内振荡(ISO)强度的变化情况.大多数模式都认为,无论增温水平或情景如何,预估结果均显示从中南半岛南部到菲律宾以东的带状区域内ISO强度增加,并且关键气象要素背景的变化会对...  相似文献   
44.
东亚季风涌对我国东部大尺度降水过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琚建华  孙丹  吕俊梅 《大气科学》2007,31(6):1129-1139
将NECP/NCAR资料中850 hPa纬向风分量进行30~60天带通滤波,用大气季节内振荡(ISO)来表征东亚夏季风涌的活动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分别出现涝年时,都伴有很显著的季风涌向北传播的特征。季风涌的北传实质就是季风中来自热带地区ISO的向北传播。季风涌北传过程中,得到来自东西两侧纬向传播的ISO补充。纬向传播的ISO在110°E~120°E附近汇合后增强自热带地区向北传的季风涌,使得季风涌在经向上可以继续向北传播,并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大尺度降水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纬向补充的ISO特征差异对我国东部大尺度降水位置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5.
曲铭  于定勇  王世林  康骁 《海岸工程》2020,39(2):111-118
基于不可压缩黏性流体理论和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建立了二维数值波浪水槽模型,将模拟波形与波浪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了模型可靠性,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5种不同前墙结构OWC气室在不同波高、周期时的出气口速度和气室内空气压强。基于模拟结果,从波能-动能转换效率和气室内空气压强角度分析了前墙结构对OWC气室的捕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传统的直立型OWC气室,采用合适的前墙结构可有效提高OWC气室的捕能效果;相比三角截面(20D型,30D型)和矩形(Y型)截面前墙,采用椭圆截面(20TY型,30TY型)的前墙结构的捕能效果更优,且在周期较大(1.6和1.8 s)时其作用更显著,其波能-动能转换率相对Y型前墙结构气室平均提升37%;5种前墙结构不同的气室中,20TY型和30TY型前墙结构气室的捕能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6.
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季节内振荡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三年卫星高度计(TOPEX/POSEIDON)资料和涡分辨率的海洋环流(POP)模式模拟计算的海平面高度资料,利用功率谱和最大熵谱的方法,揭示了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季节内振荡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准30d 周期的振荡集中出现在东太平洋(160°W 以东)赤道两侧,分别以5°S和5°N 为中心的纬向带状域中;准90d 振荡出现在分别以20°S和20°N为中心的南北二个纬向带状域中,北太平洋西部振荡最明显;准60d 振荡集中出现在分别以10°N和10°S为中心的带状海域中,北太平洋比南太平洋更明显,但比准90d 振荡信号弱;从TOPEX资料分析还发现在赤道中太平洋(5°N~5°S,170°W~120°W),准60d 振荡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47.
中国降水季节内振荡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对全国730个站点自1951~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进行气候平均分析,研究全国降水季节内振荡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主要以季节变化为主,而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主要以季节内振荡为主.气候平均下降水的准双周振荡和Madden and Julian Oscillation(简称MJO)的振幅都在4月份开始加强,在11月份开始减弱,而MJO全年表现都很显著,准双周振荡主要在夏季显著;MJO主要分布在36°N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准双周振荡主要分布在115°E以西的内陆.  相似文献   
48.
49.
2016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显著成因分析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中国沿海及西北太平洋区域的水位、海温、气温、气压和风等水文气象资料,详细分析了2016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显著升高的成因及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2012-2016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处于准2 a、4 a、准9 a和准19 a周期振荡的高位,几个周期振荡高位叠加,对该时段海平面上升起了一定的作用;(2)2016年,中国沿海气温和海温较1993-2011年的平均值分别高0.7℃与0.5℃,均处于1980年以来高位;气压较1993-2011年的平均值低0.2 hPa;(3)2016年4月、9月、10月和11月,中国沿海海平面均达到1980年以来同期高位,这4个月的风场距平值在东海以南均明显偏大,且以偏南向和向岸风为主,风生流使得海水向岸堆积,沿海长时间以增水为主,对当月局部海平面上升的贡献率达到40%~80%;(4)2016年,中国沿海降水总体偏多,局部区域降水量达到历史同期最高,加上沿海径流量的增加,对沿海局部海平面升高有一定贡献;(5)2016年9-10月,有5个台风相继影响我国南部沿海,持续的风暴潮增水导致台风影响期间的海平面高于当月平均海平面70~360 mm,风暴潮和洪涝灾害给当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  相似文献   
50.
基于受激电磁耦子散射原理,采用已报道的利用非线性光学参量振荡方法产生可调谐太赫兹波的实验条件作为理论分析的实验模型,以GaAs,GaP, InP,ZnTe晶体为代表,计算分析了在闪锌矿晶体中参量振荡产生太赫兹波的吸收、增益特性,对输出THz波的调谐特性给出了详尽分析.分析太赫兹波高效耦合输出的腔型结构,并与掺氧化镁铌酸锂晶体组成的太赫兹波参量振荡器做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