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4篇 |
免费 | 576篇 |
国内免费 | 4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6篇 |
大气科学 | 273篇 |
地球物理 | 482篇 |
地质学 | 1209篇 |
海洋学 | 244篇 |
天文学 | 36篇 |
综合类 | 116篇 |
自然地理 | 20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102篇 |
2013年 | 122篇 |
2012年 | 135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124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34篇 |
2007年 | 139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102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8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胶东北部超高品位金矿黄铁矿热电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胶东北部超高品位金矿集中区黄铁矿热电标型的时空分布研究表明,P型黄铁矿出现率和P型黄铁矿热电系统数平均值及P型黄铁矿热电系数离散性呈NE和NNE向带状展布,超高品位金矿位于这两级方向交汇部位的P型黄铁矿出现率大于90%,P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平均值大于250μV/℃,P型黄铁矿热电系数离散性小于1.5的区域内,反映了超高品位金矿形成于温度较低,成矿流体中As、Sb、Te等的含量较高,且温度和成分变化较小的条件,成矿部位处于成矿本上升通道附近。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灰区间偏好的群体决策问题.在专家灰区间偏好群体意见集结过程中,常规的灰区间运算会产生决策信息的失真.为了避免这一缺陷,首先引入了灰区间调节参数的概念,通过建立求解调节参数的二次规划模型,确定专家灰区间判断的真值.建立了专家客观权重求解的二次规划模型,并给出了专家客观权重的最优解.此外,从另外一个角度同时考虑调节参数与客观权重,建立求解灰区间真值与专家客观权重的群体最优决策模型.气象敏感性行业专家群体评估决策的算例表明,决策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3.
国家大剧院基坑地下水控制是大剧院工程的三大难题之一,也是专家们讨论的焦点.经过水文地质试验和充分论证,确定了地下水控制方案和施工方法,即采用反循环成井工艺施工引渗井,将上层滞水和潜水引渗到第一层承压含水层中消纳,保证第一步基坑开挖至-15.7m;在-15.7m位置采用连续墙阻隔第一层承压水,并使用旋挖钻机在槽内施工降水井,疏干槽内承压含水层并进行越流补给控制,保证基坑开挖至-26m;在歌剧院台仓局部加深部份(-32.5m),采用封闭布设减压井,解决基坑开挖和台仓地下结构施工时基坑突涌的问题;最后采用特殊的封井技术,将井管内高于槽底约10m的承压水头封堵在槽底以下0.5m,安全截断井管,保证了基础施工. 相似文献
94.
殷跃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6):52-56
格构锚固技术能有效地控制滑坡深部和浅表破坏,提高锚固体系的整体刚度.目前在格构+锚杆体系的设计中,大多采用经验设计钢筋砼格构,常导致配筋不合理,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可能埋下工程隐患.本文采用\"倒梁法\"对格构梁的内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对滑坡防护钢筋格构进行如下简化:(1)锚杆对格构梁的作用以垂向力为主,轴向力可以忽略不计.(2)纵向格构梁的刚度大于横向格构梁的刚度,因而横向格构梁的内力计算可以简化,钢筋砼格构可以作为在锚杆施力下的超静定连续梁.结合三峡工程库区巫山新城秀峰寺滑坡格构防护工程设计,通过\"三弯矩方程\"进行了格构梁内力实例计算,为格构梁的合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
利用NMC方法针对背景误差协方差的方差、三维相关与特征长度来揭示T213L31模式的误差主要特点,并与传统更新矢量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与调整.结果表明NMC方法结果与更新矢量方法结果在大体特征上基本吻合,但细节上的差异不可忽视,特别是对背景误差方差与特征长度的估计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NMC方法倾向于高估天气尺度波的背景误差,而低估次天气尺度到中尺度波的背景误差.通过对背景误差方差、特征长度的调整,显著改善了背景误差功率谱的分布特点,使得NMC方法结果与更新矢量方法结果更为吻合.通过三维变分同化与最优插值中观测与背景误差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发现两者结果基本一致,但三维变分同化在850 hPa以下的温度场和300 hPa以上的风场统计结果都表现出背景误差相对于观测误差偏小的特点.背景误差相对于观测误差偏小有助于保证分析场中质量场与风场平衡,消除了大气底层和高层质量场与风场不匹配现象.在数值试验中,针对不同的背景误差均方差与特征长度的特点,分析了分析增量和预报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准确的背景误差估计与优化工作改善了预报效果,使得北半球三维变分同化的120 h预报效果整体好于现有最优插值. 相似文献
96.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公路选线中,具有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国道314线焉耆盆地段高速公路前期选线研究中,以Landsat-5 TM457数字图象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数据处理和遥感判释并综合分析常规资料,对焉耆盆地段第四纪堆积平原土体工程地质区进一步划分亚区,探讨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规律、形成背景及发展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设计线路之优缺点,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97.
98.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侵蚀模型探讨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国内外曾研究出不同类型的坡面侵蚀计算模型,但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流域侵蚀计算模型,至今流域侵蚀量仍以输沙量替代。本文充分利用黄河中游不同区域具有大量淤地坝的条件,再通过侵蚀影响因素机理的分析、在侵蚀形态类型区的划分等基础上探讨侵蚀变权模型的建设。首先选择了155个“闷葫芦”淤地坝,采集每个坝的年均淤积量,以及相应流域的侵蚀影响因素:植被盖度、降雨量、沟谷密度、切割深度、地表组成物质、>15°的坡耕地面积比等资料,采用变权形式,建立侵蚀强度宏观估算模型。最后用年降水量与年输沙量的关系对模型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楼板空间作用对型钢混凝土(SRC)柱-钢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带有楼板和不带楼板的两跨三层SRC柱-钢梁框架,选取2组天然波和1组人工波对其进行弹塑性分析,对比2种框架结构的型钢应力分布、混凝土板损伤、层间相对位移角以及框架基底剪力,分析楼板在结构抗震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楼板可以有效增加框架抗侧刚度,最大可使层间位移角降低38.7%;同时可以减小核心区梁端塑性区域的面积,减缓型钢上翼缘应力发展速度;而且楼板的存在可使最大基底剪力提升60.7%,有利于减小结构损伤和提高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