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7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927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721篇
地球物理   372篇
地质学   276篇
海洋学   394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22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青海对流云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文 《气象科技》2004,32(5):343-347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三维对流云模式和2002年青海省河南县秋季外场试验取得的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该地区秋季对流云降水主要为冷云降水,暖雨过程不易启动。降雨主要是由于霰落入暖层融化,雨水的蒸发是雨水减少的主要机制。霰在降水的产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霰的生成又与冰晶密切相关。冰晶是霰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霰生长的主要因素。初始的霰粒主要由冰霰自动转化生成,而较少由雨滴冻结生成。霰胚通过收集过冷云水和冰晶与霰的碰并又促进了霰的进一步生长。冰晶的生成主要是由于自然冰核的核化,因此,自然冰核的数浓度对整个降水过程都有影响。霰是云中过冷水消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
傅丙珊 《气象科技》2004,32(5):363-366
利用风云2号水汽通道的云图进行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警,发现每小时1次的风云2号云图对强对流天气有着重要指示作用,尤其水汽图反映了大气中上层的水汽分布,水汽区的活动、干湿区边界、暗区等都与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并找出了可以作为临近预警的关键指标,在2003年的几次强对流天气预报中,风云2号云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沈阳地区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路爽  张菁  孙凤华 《气象科学》2004,24(1):112-119
本文总结了沈阳地区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从天气条件、地表自然条件(沙源)两方面分析了沈阳地区沙尘天气的成因,总结了沈阳地区预报沙尘天气时应参考的5个因素。  相似文献   
54.
应用MICAPS平台所提供的数值预报产品,分析影响牡丹江市大一暴雨的天气系统,并找出关键区域及预报指标,在实际预报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Dust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1995 to 1998 in Beijing, Dunhuang, Inner Mongolia, Kashi, the Kunlun Mountains, Lanzhou, Ningxia, the Taklimakan Desert, and Xi‘an, China, wer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their physical, 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Most aerosols and dust analysed ranged in texture from silty clay to clay loam. Their median particle diameters (Mds) generally ranged between 5 to 63μm,coinciding with those of loess from central China and the finest sand from northwestern China. The dust sedim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predominance of SiO2 and Al2O3, followed by K2O. Their SiO2/Al2O3and K2O/SiO2 molar ratios ranged from 5.17 to 8.43 and from 0.009 to 0.0368, respectively. The mass concentration spectrum during a dust storm showed a single peak, rather than the triple peak generally observed under clear sky conditions. The dominant minerals were chlorite, illite, calcite, and dolomite.These physical, 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aeolian soils and loess in western and central Chin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erosols and fine-gained fractions of dust sediments collected in northern China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oil material transported from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of China and Mongolia by prevailing winds. The rate of de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dust falling on eastern China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season, latitude, longitude, and altitude of the sampling sites.  相似文献   
56.
重点应用雷达回波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 ,综合分析了 50 0hPa中尺度切变与陕北南部地区对流阵性降水形成、发展条件 ,指出了 50 0hPa不同的中尺度切变与有利的环境合理配置 ,是导致对流云团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特征环境风切变配置与对流单体的发展趋势、强度变化、移动和合并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7.
Gönnert  Gabriele 《Natural Hazards》2004,32(2):211-218
Computations of storm surge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needs to incorporate globalwarming of about 0.6 °C ± 0.2 °C (IPCC, 2001). In order totake this global warm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ll storm surgesoccurred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have been analysed. The study comprises determiningto what degree the storm surge curve and storm surge level depend on each other. Thisfact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a maximum storm surge curve and each single storm surgeevent can be summarised. The tendency of the surge and wind parameters do not showthat this maximum storm surge levels in the 20th century will occur earlier than predicted, however, the global warming of 0.6 °C will extend the duration of the mean storm surge curve.  相似文献   
58.
沙尘暴的发生受大气环流、地表状况、降雨的影响,还受到局部地区地形的影响。一次规模较大的沙尘暴过程,沙尘可以从蒙古国和我国西部沙源地输送到我国东部、韩国、日本乃至夏威夷、美国西海岸。中日亚洲沙尘暴ADEC项目对亚洲沙尘暴的起沙、传输和降落的运行机制已经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亚洲沙尘暴的数值模拟系统。本文以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暴事件为例,利用遥感技术,综合DEM地形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分析西风引导气流和地形对沙尘运移路径影响,将MODIs影像数据和DEM地形数据以及地面观测站点实测数据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一次沙尘暴过程中,沙尘在运移过程中的运移路径明显地受到西风引导气流、沙尘粒子自然沉降规律以及局部地形的影响,要预防(减少)北京地区的沙尘暴仅仅作好北京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不够的,加强北京周边地区,尤其是张家口地区、官厅水库库区及库区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9.
沙尘天气等对西安市空气污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通过对西安市1981—2000年TSP、SO2和NOx年平均浓度资料,1998—2000年周报和日报环境监测资料以及相应的地面、高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市空气污染的时间变化特点以及沙尘天气等几种气象条件对其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污染物(TSP和PM10)是西安市的首要污染物,其次是SO2。1981—2000年期间,TSP年平均浓度降低了75%,SO2年平均浓度降低了77%,NOx年平均浓度总体上变化不大;这三种污染物月平均浓度的年变化都呈单周期型,冬季1月份最高,夏季最低(TSP是7月份最低,SO2和NOx是8月份最低)。(2)2001年春季3~4月份沙尘天气的频繁发生,使西安市空气污染日出现全年的第二个多发期(23d·月-1),这有别于正常年份仅在冬季1月份出现一个浓度峰值的特点;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会使西安市PM10浓度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提高3倍左右,造成严重的颗粒物污染。(3)西安市冬半年出现轻度污染以上级别的几率明显大于夏半年。影响西安市的地面天气系统可归纳为12类,当受不同天气系统控制时,其污染状况会有较大差异。(4)西安市一年四季都有逆温存在,100m平均逆温强度为0.90℃;全年以低层逆温出现日数最多,但冬季贴地逆温出现日数最多,厚度最厚,强度最大,是造成西安市冬季空气污染严重的最重要气象因素之一。(5)西安  相似文献   
60.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闽东北地区夏季对流云的回波特征。分析表明:多单体合并对流云在生命史、回波高度、强度、尺度等方面都超过了单体对流云,其液态水总量也更大,自然降水条件和人工影响潜力都优于单体对流云,是夏季降水和人工催化的重要云系。分析得到对流云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高度层辐合辐散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夏季对流云结构和降水原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两个个例的天气形势分析,指出冷空气对对流发展有一定的激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