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4篇
  免费   1007篇
  国内免费   1510篇
测绘学   742篇
大气科学   2442篇
地球物理   999篇
地质学   1478篇
海洋学   522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403篇
自然地理   127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71.
风廓线雷达在一次短时暴雨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4年8月24日天津地区一次短时暴雨天气的3部风廓线雷达资料和降水实况资料,对比分析降水发生、维持和消亡期间风廓线雷达资料的变化特征,以探讨风廓线雷达对降水天气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1)风廓线雷达不仅能够反映大气层结上冷下暖的结构,并且能够探测到切变线的存在,对风的垂直结构有较强的探测能力。2)当降水出现时,垂直速度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明显增大。4 m·s~(-1)的垂直速度出现和消失时刻,对应降水的开始和结束时刻;降水期间,4000 m高度以下的垂直速度越大降水越强。西青、静海站的折射率结构常数与降水强度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但不同地区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值对降水强度的指示标准并不一致。3)在降水最强阶段,风廓线雷达数据获取率明显下降,因此低的数据获取率对强降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72.
江苏文化产业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召宜  渠爱雪  仇方道  马晓冬 《地理科学》2016,36(12):1850-1859
在明晰相关概念基础上,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定量方法分析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格局,研究表明: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呈现倒“U”型,发展态势显露转型性,发展水平具有非均衡性,发展格局呈现点轴趋向性,发展机制具有明显的外力驱动性。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强化政府调控,注重政策创新,促进江苏文化产业稳健发展;强化科技人才,注重市场激活,促进江苏文化产业转型发展;实施多元战略,注重因地制宜,实现区域文化产业特色发展;强化区域整合,注重优化布局,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73.
乡村发展水平测度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在构建福建省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县域层面测度并划定福建省乡村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及主导类型。结果表明:1福建省乡村发展增长趋势显著,闽南地区、北部地区、闽西小部分地区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特色,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期内乡村发展水平具有波动性;2福建省乡村发展受地理、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痕迹明显,特色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等是主要驱动因素;3将福建省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为工商业导向型(Ⅰ)、农工业导向型(Ⅱ)、农工商导向型(Ⅲ)、农业主导型(Ⅳ)4个基本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区的优势、潜力和限制因素进行政策导向分析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4.
近30年辽宁省夏季人体舒适度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永强  高璐  王学凤 《地理科学》2016,36(8):1205-1211
基于辽宁省25个气象测站1984~2013年6~8月的逐日平均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等数据,以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及着衣指数综合加权法与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REOF)相结合,分析辽宁省夏季舒适程度,并对舒适度变化趋势进行舒适区域划分。结果表明: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及着衣指数均呈现出6月指数最低,7月指数相对较高的特点,年际变化特征不明显,且3个指数各个月空间分布上呈现的趋势并不相同。 6月全省均处于“舒适”等级,而7月和8月处于“比较舒适”等级,说明6月是辽宁省夏季旅游最佳月份。6月和7月在空间分布中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但8月却呈现出相反的趋势。 根据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对前3个载荷向量旋转后的结果,将辽宁省划分为3个舒适区域,分别为辽宁中部及西北部区域、辽宁东部区域和辽东半岛区域。  相似文献   
875.
深入了解中亚五国的投资现状和投资潜力,对中国如何在这一地区进行有效投资具有重要意义。采用FDI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评价方法,运用UNCTAD和世界银行的数据,对2002—2011年中亚五国利用FDI的业绩和潜力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亚五国引资业绩突出,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国利用FDI业绩不平衡;中亚地区引资潜力变化趋于平缓,并略有下降;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利用FDI的综合能力较强,乌兹别克斯坦利用FDI的潜力突出,吉尔吉斯斯坦引资潜力较弱,塔吉克斯坦总体尚处于落后状态。在新形势下,中国对中亚五国的投资应明确各国的比较优势,适当调整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876.
魏瑞江  王鑫 《山东气象》2021,41(4):73-81
设施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冷冻害)、寡照、风灾、雪灾及其复合灾害等,从国内设施种植气象灾害指标、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风险及灾害影响等方面对前人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灾害指标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人工控制试验或对历年实际发生的灾害样本进行分析总结;灾害监测预警方法一般是用设施内小气候或设施外气象条件作为灾害指标,将灾害指标植入计算机系统,对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多是从灾害的危险性角度去研究,确定灾害的风险概率、风险指数等;灾害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作物生理生态反应等方面。同时从设施种植气象灾害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出发,提出设施种植气象灾害指标、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方法及灾害的影响等方面仍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877.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及植被恢复遥感监测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邓铭江 《冰川冻土》2007,29(3):380-386
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普遍现象.向断流的河道和生态退化区域实施生态输水,是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行为和必然过程.基于向塔里木河下游7次生态输水过程中地表水、地下水、植被恢复等系统监测,并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生态输水后植被恢复响应特征指标NDVI(植被指数),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并提出植被相对恢复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78.
信息化赋能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热点,但通过大数据整合进行国土空间利用评价研究仍有待探索。本文旨在借助腾讯位置大数据开展城市居住用地效率评价实证研究,综合运用多源地理空间数据,以居民区为评价单元构建居住用地效率指标,揭示常州市新城区不同居民区用地效率差异。结果表明:① 居民区范围内小时粒度的人口规模呈周期波动,峰值一般出现在21:00,符合城市居民昼出夜归的作息规律,且不同容积率水平的居民楼人口集聚度和规模值也存在预期性的差异;② 29个居民区按建成年份划分为1980s、1990s、2000s、2010—2015年、2015年以后共5组,各组效率指标平均值分别为1.74、2.45、2.31、0.95和0.91人/百m2,2010年之前建成的居民区明显高于2010年之后新建的,2010年以后建成的居民区低于全市2.06人/百m2的平均水平(2018年标准);③ 效率指标值低并非完全等同于集约用地水平低,常州市新城新区开发建设的成长周期、居民对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需求,都是导致不同居民区用地效率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位置大数据作为高精度的人口数据源,能够客观反映居民区人口聚集的时空间特征,基于位置大数据构建的城市居住用地效率指数能够为高质量国土空间利用分析提供新途径。在我国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中,以位置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人口数据源将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9.
探究城镇空间扩张的方向性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能够反映都市圈发展过程中核心城市与边缘地区空间关联的动态过程,为制定都市圈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与边缘地区相互关联的视角,借鉴物理学中力的分解原理,构建了同时兼顾扩张强度和方向性的向心扩张指数CEI,并以郑州都市圈为对象,采用2000—2018年30 m分辨率的全球人造不透水面数据产品GAIA,分析了建设用地扩张的总体数量和占比变化、动态度及强度变化、以及空间方向性变化等特征,进一步应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揭示了影响城镇空间扩张向心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 向心扩张指数CEI为揭示都市圈核心城市对边缘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供方法支撑,能够定量刻画边缘地区朝向核心城市的发展趋势;② 在郑州都市圈近20年的快速扩张过程中,尽管各区县市的DEI指数和CEI指数随时间而增减波动,但郑州都市圈总体呈现“核心—边缘”发展模式,除个别地级市中心城区及其下辖县以外,多数区县市的向心性显著且随时间增强,郑州市中心城区对于边缘地区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③ 核心城市与边缘地区的人均GDP差异及城镇化率差异是影响边缘地区向心扩张的重要因素,与核心城市是否相邻、行政隶属关系及行政等级也对向心扩张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80.
外来人口是大型或超大型城市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特定城市外来人口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从迁入地视角发现以特定城市为目标的人口迁移规律,对新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化建设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通过收集2005—2018年的公安机关外来人口登记数据,对外来人口在不同年份的市级迁出地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空间回归模型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发现:① 北京市外来人口的迁出地在市级尺度下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且聚集效应逐年增强;外来人口迁出地空间分布基本稳定,热点迁出地分布主要集中在河北-天津和河南省南部-湖北省北部2个主要聚集簇中;② 影响人口向北京迁移的主要变量为各迁出地的人口规模、交通时间、人均收入、高等教育水平、人口密度等,其中人口规模和人均收入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为稳定,而高等教育水平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分别从2010年和2014年后才开始显现,交通时间对人口迁移的障碍性作用虽然有所下降,但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变化不大;③ 空间误差项持续显著,表明迁出地的人口迁出量可能受相邻地市的社会文化等其他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