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1篇
  免费   815篇
  国内免费   1072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228篇
地球物理   1588篇
地质学   1157篇
海洋学   624篇
天文学   588篇
综合类   336篇
自然地理   47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天津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津断裂分为天津南断裂和天津北断裂。根据人工地震探测结果,分别在天津静海县城西、西青区炒米店村、小南河村以及宁河县朱头淀村布设了4条钻孔剖面,对这2条断裂开展了钻孔勘探工作。经微体古生物鉴定,获得了各钻孔的海相层位置;经地层年代测试,确定了第1、第2和第3海相层的年代;通过以海相层为标志层的地层对比,并结合小南河村BZ1、TN3孔古地磁的测试结果,对这2条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南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未发现有过活动的迹象,其最新活动年代可能在中更新世。而天津北断裂也未发现晚更新世以来存在活动的迹象,该断裂在早更新世早期可能有过活动。由此可见,天津南断裂活动性可能要强于天津北断裂。同时发现,第2、第3、第4海相层在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因此,在将其用于地层对比时,必须同时确定各海相层的地质年代,否则对比结果可能会出错。对于发生年代存在争议的第2海相层,认为其形成时间应在7万a左右。  相似文献   
95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extracts from Zostera marina against the pathogens of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kin ulceration disease. When 95% ethanol (v/v) solvent was used to extract Zostera marina at 50°C, aqueous extract (ZA) showed obvious bacteriostatic effects on the tested bacterial strains (inhibition halo diameters between 8.23 mm and 13.62 mm), whereas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ZE) was almost inactive.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of ZA against four pathogens were homogeneous at 12.8 g L−1. ZA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assay and six fractions were obtained. In another study, the six fractions showed inhibitory effects against the tested bacteria while their functions seemed to counteract the ZA activity.  相似文献   
953.
榆林长城沿线处于环境变化敏感带,其风沙滩区沉积剖面的磁化率和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全新世早期11 500~10 000 a BP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转暖,磁化率、黏粒和粉沙含量逐渐增高;全新世中期的10 000~4 500 a BP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植被覆盖度增大,风沙活动减弱,地表沉积物当中粉沙和黏土成分含量显著增大,风化成壤作用增强,地表发育沙质弱古土壤;全新世中期后段的4 500~3 000 a BP期间,气候以比较温和湿润为主,但在4 200~4 000 a BP出现一个气候干旱事件,风沙活动强烈;近3 000 a以来,气候显著干旱化,波动频繁,地表风沙沉积物显著变粗,表现出有5次沙漠扩张。该区生态环境演化、人文历史变迁基本上是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以自然演化为主,近代人为因素对环境变化起着加强和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954.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前人地表地质、地球化学探测与构造年代学,形变资料等方面入手,结合遥感影像信息,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其活动性差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在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时期总体活动性不强,表现为右旋走滑性质。断裂以宿迁为界具有明显的分段活动差异性——北段较强,南段较弱;在北华北块体内部,郯庐断裂带通过其活动性的分段差异调节次一级块体的不同方向位移;枣庄—宿迁断裂对郯庐断裂带的切割及其左旋走滑调节作用是郯庐断裂带江苏段活动差异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55.
新疆伊犁喀什河断裂带分段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两种关系,即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与断裂破裂的对应关系和地震最高烈度与破裂延伸烈度区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古地震研究成果和现代地震活动特征,对喀什河断裂带进行了破裂分段性研究,将喀什河断裂带以博尔博松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长220 km以上,西段长290 km。研究表明,东段目前处于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以后的地震活动相对平静期,在未来的时间里喀什河断裂带西段可能是大震活动的主要区段。  相似文献   
956.
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时间序列谱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对晋冀蒙交界区1494年至2009年间发生的30个M_S≥5.0地震的时间—震级序列的准周期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区M_S≥5.0地震序列现阶段存在333年的较长稳定周期和77年的中等周期以及11年、8.6年的优势短周期,333年的长周期表明该区5级以上地震高潮期已过,但仍处于地震的较强活跃时段,77年的中等周期表明目前处于5级以上地震成组活动的低潮期,而11年的短周期显示2010年前后周期峰值达到极大值,表明2010年在77年成组活动的低潮期内有一次小的高潮,而8.6年的短周期显示周期已于2007年达到峰值极大值。相比于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方法不仅能够分辨出地震活动的优势准周期性,而且能够对不同周期在不同时段的活跃程度给出清晰的描述,对当前及未来地震活动趋势的判断相对更准确。  相似文献   
957.
青藏地块活动区南部的II级拉萨和羌塘地块内部的M≥6.5强震活动比北部的巴颜喀拉、 柴达木和祁连II级地块内部明显活跃, 这可能与拉萨和羌塘地块处于地壳厚度较大、 较高的热状态和较低的正断层剪切强度等地学背景下, 导致地壳强度较弱有关。 拉萨和羌塘地块内部两次拉张性正断层活动的强震(2008年于田7.3级和当雄6.6级)前热异常的震例, 可能与临震前孕震区及邻近断层带扩容, 以及中下地壳低速层熔融物质或流体的进入有关。  相似文献   
958.
着重分析研究华北地区第四活动期以来M_S≥5.0地震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第四活动期从1820年至1976年期间,地震活动出现了前后两次基本相似的强弱起伏活动过程,分别历时69年和66年。前后两个活动过程不但时序结构类似,进程一致,且空间演化格局相似,都是先从华北地区的中南部开始,再迁移至东北部辽东半岛及附近海域,最终在华北地区北部集中出现一系列强震活动,而完成整个活动过程。进一步分析表明,前后两活动过程的第一阶段6级以上强震,在空间分布上除南黄海地区外,基本上互不重复。这一现象的发现,有助于该地区今后地震活动主体区域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959.
对山西地区1970年至2008年的小震年频次分布用Klo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法进行检验,得出,山西地区的年频次累计次数与年频次有类似G-R的关系;由年频次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山西带及其北、中、南三个区域在中强震前,小震年频次的峰度、偏度、标准差、CV值、bm值等统计函数均表现出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60.
在了解长春地区地震相关资料和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区域断裂构造特征,并说明了F1~F10断层的长度、产状、类型及特征、活动年代等,比较得出对长春地区影响较大的4条活动断层,即F1、F2、F4、F6断层。对古近纪以来构造运动和有历史记录的区域地震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构造断裂和地震时空分布特征,推测潜在震源区,并按照区域地貌特征分别给出了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