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85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377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434篇
海洋学   38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5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6 毫秒
991.
A mei-yu front proces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on 23 June 1999 wa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fifth-generat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NCAR (PSU/NCAR) Mesoscale Model (MM5) with FDDA (Four Dimension Data Assimilation).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seven weak small mesoscale vortexes of tens of kilometers, correspondent to surface low trough or mesoscale centers, 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in the mei-yu front were heavily responsible for the heavy rainfall. Sometimes, several weak small-scale vortexes in the PBL could form a vortex group, some of which would weaken locally, and some would develop to be a meso-α-scale low vortex through combination. The initial dynamical triggering mechanism was related to two strong currents: one was the northeast flow in the PBL at the rear of the mei-yu front, the vortexes occurred exactly at the side of the northeast flow; and the other was the strong southwest low-level jet (LLJ) in front of the Mei-yu front, which moved to the upper of the vortexes. Consequently, there were notabl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wind shears to form positive vorticity in the center of the southwest LLJ. The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convergence in the PBL and divergence above, as well as the vertical positive vorticity column, were related to the small wind column above the nose-shaped velocity contours of the northeast flow embedding southwestward in the PBL, which intensified the horizontal wind shear and the positive vorticity column above the vortexes, baroclinicity and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992.
实景演出是国内旅游开发中文化旅游融合的典范.基于旅游表演理论和空间生产理论,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桃花源记》为案例,探讨实景演出的空间生产机制,得出结论如下:①以桃花源景区和演出公司为主导,改造生产出物质空间,构成白天的景区游览空间;②通过灯光、音效、烟雾的效果将夜间的景区空间分割为前台和后台,在前台游...  相似文献   
993.
黔东北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冷泉碳酸盐岩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黔东北及毗邻地区新元古界南华系下统铁丝坳组冰碛层(相当于Sturtian冰期) 之上, 大塘坡组的底部分布一套黑色岩系.在一系列同期形成的断陷盆地近中心区域, 黑色岩系下部主要由菱锰矿、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组成.通过对该地区出露的这套碳酸盐岩的野外地质构造、矿物成分、碳、氧、硫稳定同位素特征的研究, 发现除碳稳定同位素表现出强烈的负偏移外, 硫同位素值表现出明显的正偏移, 还发现了大量气孔状构造和泥火山、底辟等典型构造.其特征与现代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渗漏、释放和环境突变所形成的冷泉碳酸盐岩机理一致, 进而认为这套碳酸盐岩成因是新元古界古海洋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渗漏所形成的冷泉碳酸盐岩沉积.该成果拓展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领域和时空范围, 对其所导致的成岩成矿作用、环境评价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4.
刘德昊  朱伟军 《气象科学》2021,41(3):331-338
基于1967-2017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及英国气象局哈德来中心(Hadley Centre)的海温资料,通过计算冬季东北冷涡结构的特征指数并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冬季东北冷涡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和海温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1)冬季东北冷涡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995.
王登炎  周小兰  董全 《湖北气象》2007,26(4):355-360
综合分析我国长江流域20世纪80和90年代的几次特大暴雨实例发现,江淮切变线和"湿度锋"是长江流域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高空的触发系统和低空的西南急流水汽输送才是必要的条件。在不同的高低空系统配置情况下,形成特大暴雨的云团的尺度(中尺度、中β尺度)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低层"湿度锋"的强弱与暴雨云团的尺度之间不是简单的正相关的线性关系。针对长江流域特大暴雨云团的以上特性,在参考暴雨云团发生发展的CISK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的更复杂的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对部分物理机制进行了修改完善。从而更好的解释了长江流域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96.
李细生  张华  罗慧妮  吴萍  曾欣 《湖北气象》2007,26(3):223-229
MCS(中尺度对流系统)是造成湖南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它与暴雨的落区、强度、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以2005年5月31至6月1日的湖南特大暴雨洪涝过程为例,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MCS的雨量、动力热力特征、三维结构以及发展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和研究,指出本次MCS发展的触发因子是近地层冷锋,维持机制是近地层不稳定能量的积蓄、中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结构,大尺度系统是其发展或消亡的主导因素,并分析了水汽对暴雨强度和落区的影响,旨在为预报和防御同类灾害性天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针对稠油蒸汽热采区常见的声波资料异常现象, 根据双相多孔介质声波传播理论及相关实验结果,对于这一特殊的声波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解释,认为注入蒸汽的影响导致了纵波速度的低异常及幅度的强衰减, 而使声波测井资料显现出异常高时差值或出现“跳变”现象.据此总结了利用声波资料评价蒸汽波及范围与蒸汽前缘的解释方法,并进行了多井评价实验, 取得了满意结果.同时,也为利用孔隙介质弹性波动理论评价地下蒸汽分布范围的适用性提供了新的现场实际例证.  相似文献   
998.
目前确定低渗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的方法,主要以启动压力梯度为判断基础,而实际生产过程中两相渗流阻力也有影响.从渗流力学出发,考虑非活塞驱替两相流及启动压力梯度,分别以油相区、油水两相区及纯水区的渗流数学表达式为基础,得出基于两相渗流低渗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的新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与结果对比证实其理论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实例计算得出注采压差为40.0MPa,渗透率为1.0×10-3μm2时油藏合理注采井距为130m.考虑两相渗流确定的合理注采井距随渗透率增大而增大,但增长幅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减缓,且渗透率与井距呈近似幂函数关系;随渗透率增大,新旧方法确定的井距相差越来越大,因此计算合理注采井距时,应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与油水两相渗流阻力共同作用,以使其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999.
基于1961—2017年京津冀地区126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最低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该区域寒潮发生频次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的干湿判别指标分析区域性寒潮的干湿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单站寒潮年平均发生频次空间分布呈西北多东南少,86%的站点寒潮年发生频次呈减少趋势。(2)1961—2017年寒潮累计发生站次呈显著减少趋势(P<0.001),气候倾向率为-5.7站次·a-1,且在1983年发生突变。1961—1971年寒潮累计发生站次出现峰值,从1972年开始锐减,2007—2017年寒潮平均发生站次为历史最少。(3)1961—2017年区域性寒潮发生频次年际变化总体呈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82次·(10 a)-1, 1960年代冬季区域性寒潮发生频次最多,1970年代秋季和春季最多,2000年代冬季和春季为次高峰期,2011—2017年3个季节最少。区域性寒潮发生频次季节分布中以秋季出现最多、其次是冬季、春季最少;10月、11月寒潮最为活跃。(4)京津冀地区区域性寒潮过程干过程发生频次最多,2011—2017年区域...  相似文献   
1000.
The Balderton Sand and Gravel has yielded one of very few mammalian faunas dated to the penultimate Cold Stage in Britain. The assemblage is dominated by mammoth and woolly rhinoceros, with subordinate horse, red deer, bison, straight-tusked elephant, musk ox, reindeer, wolf, lion, brown bear and cf. narrow-nosed rhinoceros. This fauna indicates cold stage conditions, probably including one or more interstadial episodes. The presence of straight-tusked elephant and cf. narrow-nosed rhinoceros supports its pre-Devensian age, and provides corroborati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taxa in the British Wolstonian. An attempt is made to analyse the fossil collection by preservation type and adhering sediment: the occurrence of individual species appears to be largely uncorrelated with lithology. The Balderton assemblage corresponds well to other British mammal faunas assigned to a cold interval between the Hoxnian and Ipswichian Interglac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