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91篇
地质学   272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711.
陈栋为  陈晓宏  李翀  杜河清 《水文》2011,31(2):54-57
以珠江水系典型流域—东江流域为例,通过IHA和RAV法分析东江水文情势变化情况,计算了不同水利工程开发程度对河流水文情势的改变度,探讨了河流水文情势随水利工程的开发程度提高所产生的变化趋势和累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水利工程开发等级的提高对东江水文情势影响程度的累积效应逐渐削弱,具体表现为随着东江流域三大水库和各梯级的陆续建成,东江水利工程对下游博罗站的水文情势综合改变度逐渐降低,但对流量变化的频率、改变率的影响逐渐增大,对高低流量延时、次数方面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12.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翟裕生  吕古贤 《地球学报》2002,23(2):97-102
在控制成矿过程的多种参数中,构造动力转换可能起着根本的作用,以胶东金矿床为主要实例,结合国内外有关问题,分别论述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对其它成矿参数转换的制约、多重尺度的构造动力转换、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所诱发的突发地质事件及伴随的成矿作用;详细列举剪切带构造中的临界转换现象,重点论述了整体构造背景下的局部转换(例如,总体挤压背景下的局部拉张、总体拉张盆地中的局部封闭)是一种常见的矿源-运输-汇聚结构。在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带动下,多种成矿参数的联动转换是形成大型矿床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713.
城市化生态水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城市化的生态水文效应对于指导河流的保护与生态修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流径流情势在维持河道生态系统完整性方面的重要性,在分析现有生态水文指标体系的特征及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径流历时曲线、洪峰流量频率超出曲线和T0.5(区域径流超出天然状态下重现期为0.5年的降水所产生的洪峰流量的时间占区域有径流总时间的比例)为代表的生态水文指标体系。利用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来模拟不同城市化程度下的降雨径流过程,并利用所建立的生态水文指标体系模拟其生态水文效应。结果表明:城市化程度越高,其时段流量幅度及历时越大,洪峰流量及发生的频率越大,T0.5越小。城市化通过改变径流的大小、历时及频率,改变了水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多样性,进而对河道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14.
安徽明光盆地第三系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明光盆地第三纪沉积物以陆相红色类磨拉石建造为主 ,晚期覆盖陆相火山岩建造 ,通过对陆相红色类磨拉石建造的分析表明其形成于冲积扇和扇前河湖环境。在对明光盆地内各类陆相沉积建造的沉积环境、沉积相、陆相沉积体系域和地层层序界面的分析基础上 ,根据盆地的充填沉积序列划分出 5个层序 (三级层序 ) ,由于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 ,其层序发育皆不完整。在对其进行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 ,初步建立了明光盆地的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715.
GIS在江苏省实时水情图形显示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锡林  闻余华  董家根  黄利亚 《水文》2002,22(6):43-45,64
江苏省实时水情图形显示分析系统是在MapInfo平台支持下,应用MapBasic和VB开发语言,通过访问远程Sybase实时水情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处理,使雨情、水情数据在电子地图上可视化,并提供了暴雨查询闪烁显示、暴雨分布可视化图生成、雨量等值线图的生成和修改、暴雨笼罩面积和区域面平均降雨量计算等功能,同时系统还提供了超警戒水位报警,实时暴雨和洪水位分析评估等功能,从而为防汛会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16.
湿地水文学研究进展及科学前沿问题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23  
邓伟  胡金明 《湿地科学》2003,1(1):12-20
湿地水文过程控制湿地的形成与演化,湿地水文情势制约着湿地环境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从而影响到湿地类型分异、湿地结构与功能,湿地水文研究是认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功能的主要内容。湿地水文情势分析涉及湿地的降雨-径流、湿地蒸散发、湿地地下水运移等主要过程。湿地水循环及水量平衡是湿地水文情势和过程研究的综合,关系到湿地水文循环过程的各个方面。湿地水文过程、边际效应和参数特征及对不同尺度水周期的响应与功能差异等是现代湿地水文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17.
本文系统总结了东北亚陆缘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增生杂岩的构成与形成时代,并结合同时代火成岩组合及其时空变异以及沉积建造组合,重塑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演变历史.结果表明:①位于佳木斯地块东缘的跃进山杂岩代表了二叠纪俯冲带,它是古亚洲洋构造体制的产物;②侏罗纪增生杂岩代表了侏罗纪俯冲带,与陆缘同期钙碱性火成岩组合以及含煤建造一...  相似文献   
718.
Shallow marine deposits comprising the Silurian Gray Sandstone Formation (GSF) exhibit pronounced process regime changes through time. The formation was deposited on the southern shelf of the Lower Palaeozoic Welsh Basin (UK), and conformably overlies the Coralliferous Formation. The basal Lithofacies Assemblage A (of Sheinwoodian age) is dominated by a storm‐dominated process regime, comprising shoreface and offshore shelf facies associations. The overlying Lithofacies Assemblage B records a mixed process regime, with units being deposited under both storm‐ and tide‐influenced conditions. Tidal‐influence prevailed during deposition of the overlying Lithofacies Assemblage C, with proximal to distal facies variations across a significant tide‐influenced river delta being observed. A return to storm‐dominated shoreface conditions is seen in the succeeding Lithofacies Assemblage D. Lithofacies Assemblage E (Homerian age) records the return of a tide‐influenced river delta to the area, prior to the conformable transition into the overlying Old Red Sandstone (ORS) Red Cliff Formation (of Ludlow age). Northward thickening of the formation across southern Pembrokeshire into the Musselwick Fault indicates a tectonic control on sedimentation, the formation infilling accommodation space developed in an intra‐shelf half‐graben. Recurring changes in process regime from storm‐ to tide‐influenced sedimentati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onset and subsequent cessation of tidal resonance in sub‐basins across the shelf area which itself was probably controlled by episodic tectonism.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oralliferous and Gray Sandstone formations comprise the newly erected Marloes Group.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