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8159篇 |
免费 | 2100篇 |
国内免费 | 3057篇 |
测绘学 | 224篇 |
大气科学 | 1560篇 |
地球物理 | 1270篇 |
地质学 | 7302篇 |
海洋学 | 1110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808篇 |
自然地理 | 1030篇 |
2024年 | 134篇 |
2023年 | 379篇 |
2022年 | 541篇 |
2021年 | 634篇 |
2020年 | 590篇 |
2019年 | 732篇 |
2018年 | 542篇 |
2017年 | 517篇 |
2016年 | 611篇 |
2015年 | 620篇 |
2014年 | 747篇 |
2013年 | 581篇 |
2012年 | 682篇 |
2011年 | 650篇 |
2010年 | 561篇 |
2009年 | 542篇 |
2008年 | 517篇 |
2007年 | 529篇 |
2006年 | 475篇 |
2005年 | 419篇 |
2004年 | 356篇 |
2003年 | 290篇 |
2002年 | 259篇 |
2001年 | 204篇 |
2000年 | 198篇 |
1999年 | 172篇 |
1998年 | 144篇 |
1997年 | 124篇 |
1996年 | 99篇 |
1995年 | 100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摆动阀泥浆脉冲器本身可以产生较高频率的载波,成为高速泥浆脉冲传输的较好选择。由于工作时负载力矩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为电机输出特性研究带来较大困难。利用在井下工作时的动力学平衡方程,通过水循环实验方式测量得到摆动阀电机在最大转矩比电流控制方式下的位置角度和输出电流数据,进而计算井下工作时电机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受惯性转矩、弹性转矩和动态水力转矩的影响,电机输出转矩在不同工作频段表现为不同特征;低频段时,电机输出转矩的变化幅度随载波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输出功率随载波频率的增大而缓慢增大;中低频段时,电机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在该频段幅度变化较小,相对比较稳定;高频段时,电机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均随频率的增大而快速增大。可以通过增大扭杆刚度系数和降低摆动阀转子轴系转动惯量的方式降低电机在高频段的输出,以保证电机在额定转矩和额定功率下可以控制摆动阀在井下实现高频快速的摆动,产生稳定高载波频率下的泥浆脉冲压力波形,实现高频载波的目的,为随钻测井数据的高速传输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e Program,简称ISCCP)提供的1998—2007年共10 a的深对流路径跟踪资料,统计分析了影响江淮地区对流系统(Convection system,简称CS)的时空分布及其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影响江淮地区的CS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大多生成于江淮本地及我国中西部地区,呈现以江淮地区为中心的带状分布特征,越靠近江淮区域CS分布越为密集。依据源地不同,将影响江淮地区的CS分为5类,受气候条件与地形地貌的共同作用,各源地CS参数特征差异显著,总体来说CS的水平尺度越大,其生命史、对流云团(Convective clusters,简称CC)数目及水平云温度梯度也越大。其中江淮中心区域(MID)区域CS水平尺度、生命史和CC数目的平均值均为最小;东南(SE)区域CS生命周期以中长周期为主,水平尺度、最大对流比和云温度梯度的平均值最大。梅雨期内江淮地区对流活动频繁,CS的水平尺度大、生命史长、CC数目多。
相似文献基于云南省1977—2017年124个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运用时空平均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云南地区夜雨率、夜雨频次和夜雨强度的基本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云南夜雨占日降水量的比例较大,各个季节大部分地区夜雨率均能超过50%,且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多年平均夜雨率逐候变化呈现复杂和特殊的三峰型变化。(2)云南夜雨年频次呈现东部和西部多,而中部少的特征。主要是因为春、冬季云南东部和西部受南支西风系统、昆明准静止锋及云南地形的共同影响,是典型夜雨高频区。(3)云南北部和南部边缘在全年多数时段为夜雨强度的大值区,而中部常年夜雨强度相对较弱。云南大部地区夏、秋季夜雨强度大于春、冬季,但云南西北部边缘夜雨强度春、冬季高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