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0篇
  免费   3618篇
  国内免费   4313篇
测绘学   1034篇
大气科学   4456篇
地球物理   3087篇
地质学   9625篇
海洋学   1773篇
天文学   123篇
综合类   1371篇
自然地理   4392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771篇
  2021年   1002篇
  2020年   951篇
  2019年   1217篇
  2018年   896篇
  2017年   1019篇
  2016年   1060篇
  2015年   1115篇
  2014年   1373篇
  2013年   1581篇
  2012年   1258篇
  2011年   1304篇
  2010年   1092篇
  2009年   1192篇
  2008年   1183篇
  2007年   1191篇
  2006年   1066篇
  2005年   961篇
  2004年   771篇
  2003年   658篇
  2002年   574篇
  2001年   465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赵建军 《海岸工程》2002,21(2):45-52
在对中国西部的区域划分进行界定并阐述中国西部区域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西部的开发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中国西部开发的优势和制约条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中国西部开发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2.
南极冰层的冰量为24.5×106km3,占地球总冰量的90%以上,南极冰川进退控制着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波动。酉部南极乔治王岛第四纪冰碛与湖积剖面记录了近12000a来南极曾于距今11000a,9000a和6100a出现过3次快速的冰消过程,近6000a来是一小幅度冷暖交替的气候波动过程。深圳湾北岸潮间带堆积是在近6000a以来发育的,堆积物的环境记录表明,海平面呈周期性升降变化,波动周期平均为670a,低海面时期发生于距今5500—4900a,3900—3600a,2400—2200a和1300—1200a。相邻低海面间则是海面上升时期,每一升降周期的海平面变化幅度为80cm左右,近100a的现代增温,海平面处于上升阶段,上升速率为2—3mm·a(-1)。  相似文献   
63.
本文对南海中部陆坡区和海盆区的5个岩芯中的 Si,Al,Fe,Mn,Ca,Mg 和 CaCO_3成分做了分析,并对其分布特征与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受沉积区环境差异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受海区特定地理位置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呈现出过渡性特征(浅海到大洋的过渡);受沉积过程中环境变化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展示了周期性变化或旋回性。根据岩芯中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参考有关古地磁,氧碳同位素和钙质超微化石的测试分析结果,将本区岩芯划分为14层地球化学层,并将本区划分为两个沉积地球化学区,揭示了早更新世以来本区沉积环境的变化和存在的两种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4.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increased growth of salmon during early marine life contributed to greater survival and abundance of salmon following the 1976/1977 climate regime shift and that this, in turn, led to density-dependent reductions in growth during late marine stages. Annual measurements of Bristol Bay (Bering Sea) and Chignik (Gulf of Alaska) sockeye salmon scale growth from 1955 to 2002 were used as indices of body growth. Dur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years at sea, growth of both stocks tended to be higher after the 1976–1977 climate shift, whereas growth during the third year and homeward migration was often below average.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indicated that return per spawner of Bristol Bay sockeye salmon and adult abundance of western and central Alaska sockeye salm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rowth during the first 2 years at sea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rowth during later life stages. After accounting for competition between Bristol Bay sockeye and Asian pink salmon, age-specific adult length of Bristol Bay salmon increased after the 1976–1977 regime shift, then decreased after the 1989 climate shift. Late marine growth and age-specific adult length of Bristol Bay salmon was exceptionally low after 1989, possibly reducing their reproductive potential.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greater marine growth during the first 2 years at sea contributed to greater salmon survival and abundance, which in turn led to density-dependent growth during later life stages when size-related mortality was likely lower. Our findings provide new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importance of bottom-up control in marine ecosystems and highlight the complex dynamics of species interactions that continually change as salmon grow and mature in the ocean.  相似文献   
65.
河口涨落潮槽水动力特征及河槽类型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前人对河口冲刷槽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长江口南支、新桥水道、南小泓和南港主槽作为典型涨、落潮槽研究对象,以2001年洪季和2003年枯季实测资料为根据,比较分析了长江口涨落潮槽的水流、泥沙、优势流和优势沙等动力特征,结果表明用单一因子分析河槽性质不够全面.提出了一个(无量纲因子)河槽类型系数(λ)来综合表述河槽的多种水文泥沙特征,可以较全面地用多个影响因子来合理地判断河槽类型.  相似文献   
66.
崇明东滩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崇明东滩的沉积环境,了解崇明东滩的植被、水动力等对沉积的影响,对崇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观测和采样实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沉积物中含有细砂、粉砂、黏土,其中粉砂是主要组分。塑造滩地的动力以潮汐作用为主,波浪作用居于次要地位;②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自北线断面向南线断面、自高潮向低潮滩有逐渐变粗、分选变差的趋势,且平均粒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③潮滩季节性冲淤变化主要是与不同季节水文条件的差异性、潮滩植被季节变化及风暴天气等有关。  相似文献   
67.
许炯心 《海洋学报》2007,29(5):88-94
以夏季风强度指数和年均气温作为反映气候变化的指数,以人类净引水量和流域水土保持面积作为反映人类活动变化的指标,并以黄河流域为例,研究了三角洲造陆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表明,夏季风强度指数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1)在1951~1963年夏季风强度指数呈持续增强的变化趋势;(2)在1963~1965年夏季风强度指数呈突变式减弱;(3)在1966~2000年夏季风强度指数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且呈缓慢减弱的趋势.年降水量变化与夏季风强度指数有同步关系.从1950到1970年的年均温度在波动中略呈降低趋势,然而从1970年开始年均温度在波动中具有持续上升的趋势.气候变化会导致入海泥沙通量的变化,并可能进一步导致三角洲造陆速率的变化.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入海泥沙通量在1952~1964年均呈增大的趋势,1964年后则呈减小的趋势,在总体上与夏季风强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同.除了气候变化以外,流域水土保持和引水对三角洲造陆也有影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三角洲造陆速率随夏季风强度指数的减弱而减小,随年气温的升高而减小,随梯田林草面积的增加而减小,随年净引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还表明,夏季风强度指数、年均气温、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和人类净引水量对三角洲造陆速率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4.94%,3.80%,53.82%和7.44%.表示气候变化的两个变量的贡献率之和为38.7%,说明气候变化对黄河三角洲造陆过程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8.
本文根据植物生态学分析方法,通过对艾比湖ZKooB孔中孢粉组合及植被生态的定量分析,阐述了北疆内陆干旱区冰消期以来的气候演化状况。孢粉组合特征及其植被生态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受大气降水以及大气和土壤中相对湿度波动变化的影响,艾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在最近15000a中至少经历了10次比较明显的波动变化,并且与全球气候变化过程基本符合,表明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晚更新世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是在全球变  相似文献   
69.
安徽宣城地区中晚更新世风成堆积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通过对宣城向阳中晚更新世沉积剖面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剖面与中国北方同时代的黄土—古土壤剖面相比较,虽然长江下游以南地区中晚更新世多个冰期中风成堆积的单层厚度与累积厚度,亦即风成物质的沉积通量与沉积速率均比北方黄土区要小,但它们所反映的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70.
珠江口现代沉积速率及其反映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珠江河口海区泥沙来源及淤积动态,采用以历史海图分析对比为主,~(210)Pb测年数据校核等方法,参考有关沉积速率定性方面的标志,推算出珠江口不同地段的现代沉积速率,并相应划分出高速率沉积、快速率沉积、中速率沉积和慢速率沉积或稍有侵蚀等4个分区.进而,还论述了沉积作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