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3篇
  免费   823篇
  国内免费   1605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882篇
地球物理   1292篇
地质学   3065篇
海洋学   973篇
天文学   565篇
综合类   249篇
自然地理   99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01.
认为有必要在基于碳汇的土地利用和当地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一种更加明确的联系.依托一个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以中国贵州省黎平县为例,阐述了一种将森林碳汇、森林资源管理以及如何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能帮助资源管理和规划部门实施这种综合评估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工具(LUDST) .  相似文献   
102.
从地上、地下有机物质生产对湿地碳输入的贡献,湿地土壤碳库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土壤碳库和碳排放的影响,甲烷排放和可溶性有机碳输出以及影响因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4个方面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了我国亚热带区域天然湿地碳循环研究的主要热点和方向:⑴沿海湿地碳库估算及土地利用转化对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⑵酸沉降对于我国东南沿海低纬度地区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⑶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的应用与开发;⑷湿地系统可溶性有机碳的输出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103.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中不同粒级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粒级土壤中的碳有着不同的周转规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它们含量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碳是累积还是减少,对明确土壤碳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培养试验初步模拟研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分布.结果表明,加入秸秆培养1年,由于CO2浓度升高的原因导致在低氮(LN)、常规氮(NN)和高氮(HN)水平下土壤中碳分别增加0.01、1.10、1.22g/kg,表现为粒级〈53μm土壤颗粒中碳分别增加1.53、2.19、2.70g/kg.粒级〈53μmm土壤颗粒碳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重量分配百分数显著增加36.2%,碳浓度增加5.4%;粒级〉250μm和250~53μm土壤颗粒部分虽然其碳浓度分别增加20.8%和17.3%(P〈0.05),怛由于重量分配百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2.8%和36.1%,结果碳量降低.试验表明高CO2浓度导致不同粒级土壤的分配及碳浓度的变化;高氮施肥水平下有增加土壤碳量特别是小粒级土壤碳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4.
认为有必要在基于碳汇的土地利用和当地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一种更加明确的联系.依托一个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以中国贵州省黎平县为例,阐述了一种将森林碳汇、森林资源管理以及如何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能帮助资源管理和规划部门实施这种综合评估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工具(LUDST).  相似文献   
105.
The dynamics of organic carbon (OC), turbidity, faecal indicator bacteria and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was studied in a karst system near Yverdon, Switzerland. Online measurements and sampling were done at a swallow hole draining an agricultural surface (the input), and two groups of springs (the outputs) that often show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A fluorescent tracer that was injected into the swallow hole during low-flow conditions first arrived at the springs 10–12 days after injection; the total recovery rate was 29%. Previous tracer tests during high-flow conditions gave shorter travel times. After a major rainfall event, a primary turbidity peak was observed at the springs. It coincides with the rising limb of the hydrograph, indicating remobilisation of autochthonous particles from the aquifer. A secondary turbidity peak occurs several days later, suggesting the arrival of allochthonous particles from the swallow hole. Wider peaks of OC and bacteria were observed simultaneously. Applying methods from molecular microbiology (PCR-DGGE) allowed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at the swallow hole and the spring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wallow hol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while its contribution to aquifer recharge is insignificant. OC appears to be a better indicator for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than turbidity.  相似文献   
106.
InSAR系列讲座4InSAR数据处理及关键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祥 《四川测绘》2005,28(1):45-47
作为InSAR系列讲座的第四篇,本文介绍并讨论InSAR数据处理方法和关键算法,并对主要的数据处理流程以数学模型的形式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07.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岩心进行了声发射测量,确定了301~1531m深度的最大主应力。并与钻孔崩落法(深度1269~1655m)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声发射测量所得测值基本上落在钻孔崩落法测值的趋势线上,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说明测量结果可信。测量结果表明科学钻探主孔地应力大小随深度增加,在浅部301m最大主应力为13.4MPa,在深部1655m为55.2MPa。随深度的增加率为0.0279MPa/m。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54°±3.3°E,且方向不随深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自配标准样品(正构烷烃)进行5à分子筛吸附试验,测定了用5分子筛吸附法分离前后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碳同位素值,探讨试验前后碳同位素值的变化。尽管实验过程中样品经过85℃长时间加热回流及吸附样品的5à分子筛用氢氟酸酸化处理,但实验结果经仪器检测,证明该方法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影响因素不大。本文还介绍了原油和煤可溶有机质中饱和烃络合前后的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方法。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改进采用微型索氏抽提加热回流实验装置,既提高了样品的回收率,也减少了样品中轻组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9.
原油在储层介质中的加水裂解生气模拟实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方法,开展了原油在砂岩和火成岩储层介质中的加水裂解生气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原油开始大量裂解的温度是400℃,随模拟温度增加,甲烷相对含量增大,乙烷以上重烃气尤其是丙烷相对含量减小.其中砂岩的油水混合物裂解生气主要发生在450~500℃之间,生气窗范围小,对应的烃气产率高,火成岩的油水混合物裂解生气主要发生在450~600℃之间,生气窗范围大,对应的烃气产率小.模拟烃气的组分碳同位素分馏显著,随模拟温度增加呈变重趋势.在裂解生气过程中,水解加氢和催化作用对烃气的组成、产率和碳同位素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全谱直读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直接测定天然矿泉水中的SO2-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直接测定天然矿泉水中SO2-4的方法在优化工作条件下SO42-的测定下限为0.09mgL-1,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