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大气科学 | 170篇 |
地球物理 | 20篇 |
地质学 | 10篇 |
海洋学 | 17篇 |
自然地理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海风雷暴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沿海地区经济相对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对天气和气候的依赖性强,突发性强对流天气所造成的灾害也会更加严重;同时沿海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又与海风环流密切相关,因此沿海地区海风雷暴的研究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成为了气象学和大气科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海风雷暴的观测和模拟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这些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海风雷暴的结构和特征、发展演变过程、触发机制及其预报预警。最后对海风雷暴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有待于研究或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利于今后更好的开展有关海风雷暴的工作,加深对其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预报预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9~2017年7~9月福建省逐小时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和2015~2017年7~9月厦门站的探空资料,通过K均值聚类法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3.9.1.1版本)理想数值模拟,分析了我国东南沿岸及复杂山地(福建)后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揭示了地形热力环流以及海陆风环流在热对流降水日变化形成中的作用,探讨了环境温湿廓线及风垂直廓线对热对流降水日峰值强度和日峰值出现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东南沿岸复杂山地(福建)后汛期降水日变化受地形热力环流和海陆风环流的影响和调制,白天辐射加热在复杂山地形成的局地热力环流激发出对流降雨带,午后受海风环流的影响,对流降雨带组织发展达到峰值,之后随着地形热力环流和海风环流减弱雨带逐渐减弱。武夷山及周边复杂山地的降水日变化主要受地形热力环流的影响,在午后对流降水达到峰值,夜间减弱几近消失。理想数值试验进一步证实了我国东南沿岸复杂山地地形热力环流对对流降雨的触发以及海陆风环流在山地对流雨带组织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温湿廓线以及风垂直廓线对热对流降水日峰值强度以及日峰值出现的时间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环境温湿廓线的大气抬升凝结高度、大气可降水量、大气的对流不稳定度以及大气中低层湿度分布的不同,会影响热对流降水日峰值强度,并通过影响山地热力对流触发时间,改变热对流降水日峰值时间,而环境风垂直廓线的低层气流强度和方向、中低层垂直风切变的不同,会影响地形热力对流系统的启动、组织发展和移动等特征,进而影响热对流降水日峰值强度以及热对流降水日峰值时间。 相似文献
15.
利用浙江省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加密资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NCEP GFS分析资料以及WRF中尺度模式,对2013年7月29日发生在宁波市地区的一个局地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通过对天气环流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发现:本次强雷暴过程发生在较稳定的大气背景下,主要影响系统是中尺度辐合线海风锋;多普勒雷达出现弱窄带回波时,对应中尺度辐合线海风锋;海风锋向内陆推进时,对应站点温度降低、湿度增大。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此次雷暴过程以及宁波地区低层海风锋环流,高空回流随时间和空间的演变特征;海风锋的锋生造成的地转强迫促使次级环流加强,在东西风辐合线西侧有垂直上升运动出现;通过与敏感试验的对比可知,海陆热力差异是影响雷暴降水强度、海风锋水平垂直环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ulated air flow over Andaman Islands are studied with a two-dimensional vers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meso scale model (UVMM). Using the observed synoptic data as initial conditions, 24 hr simulations are obtained
for a day each in April and November. These days are chosen to study the variations in the simulated flow pattern under different
synoptic conditions including precipitation effects. A large scale condensation scheme is employed to consider the effect
of latent heat release on the perturb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tent heat released by condensation strengthens the
intensity of perturbations and the topography accelerates the arrival of sea breeze by about an hour. The model-simulated
results, given in graphical form,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available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17.
海岸地区TIBL廓线与局地海风环流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三次ElNino发生前后的ECMWF资料用滤波方法(带通,低通)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在ElNino发生前热带季节内振荡较强,而伴随ElNino发生,季节内振荡明显减弱,这种能量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对于周期在90天以上的热带准定常波,伴随ElNino的发生其能量明显增加,这种增加反映最显著的区域是从大西洋往西一直到西太平洋。对中纬度(25-35°N)及中高纬度(40-50°N)地区的准定常波能量分析表明,中纬度地区的准定常波能量比低纬大,准定常波能量变化在中纬度(25-35°N)表现出与低纬能量变化一致的情形,即伴随着ElNino的发生,准定常波能量增加;中高纬度(40-50°N)只在亚洲大陆(100-170°E)表现出与热带一致的能量变化。结果还显示,热带季节内振荡在低层的东传对赤道西风异常及对ElNino的发生、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In mountainous lake areas, lake–land and mountain–valley breeze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leading to an "extended lake breeze". These extended lake breezes can regulate and control energy and carbon cycles at different scales. Based on meteorological and turbulent fluxes data from an eddy covariance observation site at Erhai Lake in the Dali Basin,southwest China, characteristics of daytime and nighttime extended lake breezes and their impacts on energy and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in 2015 are investigated. Lake breezes dominate during the daytime while, due to different prevailing circulations at nigh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nighttime breezes. The mountain breeze from the Cangshan Mountain range leads to N1 type nighttime breeze events. When a cyclonic circulation forms and maintain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Erhai Lake at night, its northern branch contributes to the formation of N2 type nighttime breeze events. The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s for daytime, N1, and N2 breeze events are southeast, west, and southeast, respectively. Daytime breeze events are more intense than N1 events and weaker than N2 events. During daytime breeze events, the lake breeze decreases the sensible heat flux(Hs) and carbon dioxide flux(FCO_2) and increases the latent heat flux(LE). During N1 breeze events, the mountain breeze decreases Hs and LE and increases FCO_2. For N2 breeze events, the southeast wind from the lake surface increases Hs and LE and decreases suppress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用ECMWF2.5×2.5网格点资料通过一个例子,对有利于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环流场作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几点事实:(1)扰动在风的垂直切变较大的环境中仍可发展。(2)扰动位于中、低空西南急流左侧,高空南支东风急流右侧时,有利发展。(3)中,低空西南急流形成了扰动环流的强风潮,强风潮从扰动南侧入角,并包围扰动的东半圆。(4)扰动中、低层的入流和高层的外流呈现严重的不对称性。(5)当扰动发展到一定强度时,对南海热带季风环流圈的加强起到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