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328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41.
“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旅游资源转换效率的视角,以“一带一路”沿线18个重点省份为研究靶区,运用修正的DEA模型等方法探究2008—2017年的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发展趋势。研究结论有:① 10 a间,18个重点省份旅游资源转换效率均值仅为0.312,远未达到生产前沿面。② 经过邹检验(Chow test),2014年为“一带一路”沿线18个重点省份旅游资源转换效率时间序列的突变点。③ 18个重点省份的旅游资源转换效率均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开放先行区、战略支点区未通过σ收敛检验、战略支点区未通过绝对β收敛。  相似文献   
842.
利用常规、非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及MM5数值模拟资料等对2004年11月9~10日山东青岛地区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此次暴雨是冷锋前暖区的强降水;(2) 此次暴雨局地性强、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3) 西太平洋的水汽是这次暴雨的主要水汽源;(4) 这次强降水发生时大气层结不稳定并不明显,对流层中低层存在对流不稳定,与山东夏季暴雨大气层结强烈不稳定有显著差异;(5) 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是这次暴雨出现的有利动力条件,强降水期间并不必需对流层低层出现辐合;(6) 中低层位涡中心对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7) 青岛特殊的地形和这次降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43.
The large-scale convergence of homotopy parametric inversion method on the water quality model parameters calculated was used, with application in parametric inversion calculation of total phosphorus of Beijing Miyun Reservoir. Through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he error of sedimentation rate by homotopy parametric in- version method and genetic inversion calcul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omotopy parametric inversion method has good stability, calculating speed, and even if the initial selection away from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solution still has a good convergence.  相似文献   
844.
This work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for simulating the random waves in viscous fluids and the associated bottom shear stresses. By generating the incident random waves in a numerical wave flume and solving the unsteady two-dimensional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the fully nonlinear free surface boundaiy conditions for the fluid flows in the flume, the viscous flows and laminar bottom shear stresses induced by random waves axe determined. The deterministic spectral amplitude method implemented by use of th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algorithm was adopted to generate the incident random waves. 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scheme is confirmed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ed wave spectrum with the target spectrum and by comparing the nanlerical transfer function between the shear stress and the surface elevation with the theoretical transfer function. The maximum bottom shear stress caused by random waves, computed by this wave model, is compared with that obtained by Myrhaug' s model (1995). The transfer function method is also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and is proved accurate.  相似文献   
845.
域间路由系统存在慢收敛现象,已有研究表明该现象与不同路由事件及AS之间的商业关系有关。文中结合AS层次关系推导算法及路由事件分类算法对路由事件进行细分,分析比较了各类细分路由事件收敛时间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将AS商业关系作为路由事件分类标准之一,直接影响了各类路由事件收敛时间的统计特征;并且定量说明了2006年12月26日发生在台湾海域的地震对整个路由系统造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46.
2019年3月21日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发生一次极端大风天气过程(以下简称"3·21"临桂大风),当日21:13临桂观测站记录最大阵风风速为60.3 m·s-1(17级).通过风灾现场调查判断这是强度为EF2级的微下击暴流过程.应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加密自动气象站、探空、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分析了"3·21"临桂大风的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847.
武威  顾佳佳 《气象科学》2021,41(1):108-11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CMWF ERA-Interim 0.125°×0.125°分析资料、FY-2G 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7年8 月18-19 日漯河极端降水的中尺度特征及降水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过程在200 hPa 高空分流区、500 hPa 高空槽以及副热带高压、低层急流切变、地面...  相似文献   
84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对流云团演变特征等方面,分析了2006年7月3~4日出现在湖北郧西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形势下产生的;700 hPa和850 hPa的冷槽、切变线是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区位于700 hPa切变线右侧、850 hPa切变线附近;暴雨区上空存在明显正涡度柱,低层辐合与中高层辐散形成抽吸作用,为暴雨过程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存在于孟加拉湾至我国西南地区的水汽通道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必需的水汽;整个暴雨过程都伴随着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初生、发展、合并和减弱,降水主要由发展型对流云团造成。  相似文献   
849.
利用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FY-2F云顶亮温资料和雷达产品资料等,对2019年5月24日夜间黔中地区暖区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小时雨强大、强降水范围广等特点;(2)高能高湿的环境及强的大气层结不稳定特征、深厚的暖云层以及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为高效率持续性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3)本次暖区暴雨主要由2个对流发展旺盛且伸展高度较高的对流云团连续影响造成,其移动路径在黔中地区存在叠加效应;(4)暴雨由积云为主的积层混合降水回波长时间滞留造成,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降水强回波质心低,具有热带降水型回波的特征;(5)地面辐合线为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强降水落区的位置随着地面辐合线的移动而移动,同时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地面辐合线左侧的偏北气流内。  相似文献   
850.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地面观测、FY-2G卫星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广西防城港沿海地区2020年6月16日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成因分析以及触发维持机制探讨。(1)此次极端降雨过程是一次暖区暴雨过程,降雨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具有局地性强,雨势猛,强度大,降水难预报和突发性等特点。(2)暴雨在弱环流背景条件下发生,暴雨区有深厚的水汽和较强的不稳定能量,但天气尺度系统上升运动不深厚强度也不强,因而预报难度大。(3)初始对流在防城港南部近海海面触发,靠近海岸线时迅速发展加强,在防城港沿海地区演变成一个较大尺度的MβCS,其西侧和南侧出现一连串强度45~55 dBZ γ中尺度对流系统,不断经过暴雨区上空,形成列车效应最终导致极端降雨的发生。(4)天气尺度背景为北部湾近海海面出现对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低空急流的显著加强触发防城港市近海海面初始对流生成;不同性质下垫面的热力差异和MβCS冷池出流造成防城港沿海地区出现中尺度低压及中尺度辐合线,致使对流在防城港沿海地区增强和长时间维持。(5)高温高湿环境中尺度扰动可能处于暖湿不稳定层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