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95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096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张永红  葛徽衍  郭建茂 《气象科技》2014,42(6):1095-1099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花生产中吐絮收获期连阴雨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和水平,采用陕西关中棉区42个气象站1970—2010年的8月下旬至10月中旬逐日降水资料,同期的棉花灾情资料,经济资料和地理信息资料,基于GIS技术,针对影响陕西棉花吐絮成熟收获期的主要灾害——连阴雨进行风险区划研究,以期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避开不利气候条件,提高应对连阴雨灾害能力。结果表明:陕西关中棉花吐絮成熟收获期连阴雨灾害的高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在宝鸡市和西安南部沿秦岭北麓的周至、户县、长安和蓝田,不利于大面积种植棉花。关中东部渭南市、咸阳大部分区县,西安的临潼、阎良、高陵县,处于棉花种植的低风险区,能够保证棉花正常吐絮成熟收获。  相似文献   
92.
2014年秋季渤海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王俊  马武  王宏  高燕  刘克奉 《海洋学报》2020,42(8):89-100
基于2014年秋季在渤海进行的水文、化学和生物方面的综合大面调查,研究了渤海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结果显示:2014年渤海秋季共鉴定浮游植物3个门42属96种,其中以硅藻为主,为34属79种,占总物种的82%;甲藻门7属16种,占总物种的17%;金藻门1属1种。其中,角毛藻属的种类最多,共17种;其次为圆筛藻属,共13种。浮游植物总细胞丰度介于(0.71~72.15)×104 cells/m3,平均为13.88×104 cells/m3,硅藻与甲藻细胞丰度比值为2∶1,硅藻在莱州湾的细胞丰度极显著高于其他海区,甲藻在渤海中部海区的细胞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海区。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威氏圆筛藻(C. wailesii)、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梭状角藻(Ceratium fusu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渤海秋季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分布不均,局部海域由于单一优势种过量繁殖多样性降低,低值区分布于辽东湾和渤海海峡海域。与历史同期资料对比,渤海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出现明显的物种演替现象,甲藻中的角藻逐渐兴起,其在渤海中部及辽东湾的优势地位已经超过角毛藻属和圆筛藻属,渤海秋季局部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已经由硅藻控制转为硅藻和甲藻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93.
在干旱少雨的山区开展小流域的暴雨山洪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2018年7月31日新疆哈密北部山区出现特大暴雨,发生罕见的山洪灾害,致使射月沟流域水库漫坝溃口,下游受灾严重。射月沟流域气象观测站点少且缺乏水文监测资料,为客观定量分析射月沟流域大暴雨面雨量、形成的洪水汇水量以及致灾水库过程。通过采用空间插值法和多源融合逐时降水资料(CMPAS)计算了射月沟水库上游面雨量并进行检验分析。根据不同面雨量驱动Floodarea模型得出射月沟水库上游累计汇水量,结果表明:多源融合降水产品估算所得最大洪峰流量和累计汇水量与水利部门事后调查数据较吻合,最大洪峰量为1 756 m3·s-1,精确性达到调查值的95%,射月沟水库上游暴雨山洪总量为2.64×107 m3,远超该水库的防洪库容和溢洪道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的海表面温度(SST)资料等,从北大西洋秋季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变化入手,对其影响后期冬季大气环流场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北大西洋SST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2)秋季北大西洋SSTA具有较好的持续性,"正负正"海温异常空间分布导致12月巴伦支海上空500hPa位势高度异常偏高;(3)异常环流形势对应的海表面风异常场(SSWA)通过阶段性风-蒸发-SST异常反馈机制(WES机制)利于海温异常分布的持续及对上空异常大气环流的反馈;(4)三极子海温结构中负异常海温自10月份开始有自西向东的移动,风作用下蒸发加大,伴随上升运动自欧洲西部爱尔兰群岛出现自西向东移动的降水正异常区,潜热释放有利于冬季巴伦支海上空的异常高压脊发展。研究表明,北大西洋秋季SSTA通过阶段性海气相互作用机制影响海洋温度分布和大气环流异常,对后期冬季中国东北部的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5.
北极海冰的年代际转型与中国冻雨年代际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璐  黄菲  周晓 《海洋学报》2015,37(11):105-117
基于1961-2013年HadISST海冰密集度资料,定义了北极海冰的季节性融冰指数,结果显示近几十年来北极季节性融冰范围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并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存在显著的年代际转型,相应地,中国冻雨发生频数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但也存在显著的年代际转型。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前,北极季节性融冰范围较小但显著增长,中国冻雨频数年际变化振幅较大,且主要受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冰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北极季节性融冰范围维持振荡特征,没有显著的线性趋势,中国冻雨频数变化振幅减小,与北极海冰相关较弱,主要相关因子为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而90年代中期以后,北极海冰融化加快,特别是2007年以后,季节性融冰范围大大增加,而中国冻雨频数处于低发时段,其变化与太平洋扇区海冰及堪察加半岛附近海温呈显著负相关,季节性融冰的显著区域也从东西伯利亚海逆时针旋转向波弗特海-加拿大群岛北部扩张,同时向北极中央区扩张。不同年代影响冻雨的海温或海冰关键海区不同,产生特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响应,进而影响到我国冻雨。  相似文献   
96.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to the oceanic carbon cycle and to calculate the ratio of calcium carbonate to organic carbon downward export, we have incorporated biological and alkalinity pumps in the yoked high-latitude exchange/interior diffusion-advection (YOLDA) model.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are represented by four parameters. The values of the parameters are tuned so that the model can reproduce the observed phosphate and alkalinity distributions in each oceanic regi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odel to the biogeochemical parameters shows that biological production rates in the euphotic zone and decomposition depths of particulate matter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biogeochemical substances. The modeled vertical fluxes of particulate organic phosphorus and calcium carbonate are converted to vertical carbon fluxes by the biological pump and the alkalinity pump, respectively. The downward carbon flux from the surface layer to the deep layer in the entire region is estimated to be 3.36 PgC/yr, which consists of 2.93 PgC/yr from the biological pump and 0.43 PgC/yr from the alkalinity pump,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e modeled rain ratio is higher with depth and higher in th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than in the Atlantic Ocean. The global rain ratio at the surface layer is calculated to be 0.14 to 0.15. This value lies between the lower and higher ends of the previous estimates, which range widely from 0.05 to 0.25.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rain ratio is unlikely to be higher than 0.15, at least in the surface waters.  相似文献   
97.
根据2007年11月在东海和南黄海海域表层海水测得的TCO2和TA数据,计算了表层海水pCO2,结合现场环境对表层海水CO2体系各参数的分布进行了讨论,探讨了pCO2与海水温度及叶绿素的相关性,利用Wanninkhof(1992)提出的通量模式并采用加权平均法估算了整个调查海域的海-气CO2的净通量。结果表明:观测海域表层海水CO2系统各参量的分布呈明显的不均匀性,在水团的混合处往往是各参量的高值或低值中心。由相关性分析可知,pCO2的分布主要受海水温度的影响,生物活动的影响较弱。受秋季较大风速的影响,调查海域表现为强的CO2源,秋季可向大气释放CO2约为556×104tC。  相似文献   
98.
2013年7月7~11日,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以下简称四川“7.9”暴雨).此次过程的降水中心稳定少动、降水强度及总量大、持续时间长,累积降水量最高达到了1000ram以上,造成严重灾害.为分析位于孟加拉湾地区的大气河对四川“7.9”暴雨的影响.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研究孟加拉湾大气河水汽对这次暴雨的作用及影响,得到的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孟加拉湾大气河受西太平洋副高东撤影响,并在200 hPa和850 hPa高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向四川地区输送水汽.这种水汽输送一直持续到11日才停止,此时降水也趋于结束.在整个暴雨过程中,850 hPa上孟加拉湾大气河输送的水汽由于云贵高原阻挡,而绕开云贵高原在南海地区与西太副高外围的水汽以及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汇合后,在低空急流左侧辐合气流作用下输送到四川盆地,为暴雨产生提供水汽.同时,700 hPa上的水汽直接越过云贵高原到达四川盆地.孟加拉湾大气河的这两种输送方式为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  相似文献   
99.
0605号台风"格美"在江西致灾的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常规观测资料、T213资料等,对0605号台风“格美”的移动路径和暴雨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格美”登陆后虽然强度迅速减弱,但由于其减弱后的低气压环流在江西逗留时间长,所携带的水汽和造成的辐合上升条件足以造成江西出现暴雨天气。通过分析探空、地面加密自动站和闪电定位等资料进一步指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对流不稳定和地形抬升的共同作用,加剧了赣西南局地降雨的强度。由于前期台风“碧利斯”已造成赣州市出现较强降水,赣南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和江河湖库水位均较高,使得“格美”造成的短时强降雨迅速产生有效径流和汇流,导致局地山洪暴发而致灾。  相似文献   
100.
0509号台风暴雨过程分析与暴雨灾害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05年8月8~10日辽宁区域性台风暴雨过程,以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台风、副热带高压与西风槽相互作用的结果,较好的水汽条件是产生台风暴雨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是水汽输送的通道,也是台风暴雨的明显特征之一;结合单站气压连续变化以及云系变化判断“麦莎”登陆时间地点;应用基于概率分析的暴雨事件快速评估模型对暴雨灾害进行评估,评估表明暴雨过程为三级暴雨灾害,属中度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