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97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213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2002年7月沈阳一次降水过程的催化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和探空资料,对沈阳地区2002年7月12日发生的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这次降水主要是由积层混合云引起的,其中冰相过程占主导地位,霰的融化是最主要的雨生成项。催化模拟试验表明,当云体处于成熟稳定的积层混合云阶段,在0℃层高度以上播撒AgI能起到显著的增雨效果。积层混合云具有巨大的人工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82.
83.
2017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谢超  马学款 《气象》2017,43(11):1446-1452
2017年8月北半球500 hPa极涡呈单极型分布,强度强于常年同期;亚欧洲大陆中高纬为多波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强度接近常年略偏强。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26.6 mm,较常年同期(105.3 mm)偏多20%;全国平均气温为21.4℃,较常年同期(20.8℃)偏高0.6℃。月内共出现了8次主要的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多站日降水量超历史同期极值。8月共有5个台风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活动,其中1713号台风天鸽、1714号台风帕卡4天内先后登陆珠三角。月内,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江淮、江汉等地出现阶段性伏旱。  相似文献   
84.
分析了1994年4月19~20日春季暴雨主要是由对流层中低层低涡和地面静止锋共同作用的结果,侧重于对低空急流的形成与变动和熵平衡方程的诊断分析,能量场与该次暴雨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5.
机载雷达定量测雨中衰减效应的订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载测雨雷达的应用,必须满足一些主要条件:高的空间分辨率、宽阔的覆盖范围、大的动态降雨测量范围以及精确的点测量等。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满足这些条件的雷达工作在被雨衰减的频率段,因此必须修正由于衰减所导致的误差。对于单波束单频雷达,kZS(衰减系数-雷达反射因子-海表反射率)算法在一个较大的雨强范围内对衰减效应的订正效果较好。本文将kZS应用到在西太平洋进行的国际大型科学考察实验TOGA/COARE中1993年1月和2月间取得机载雷达(和星载雷达频率相近)实测数据,进行雨空间分布的研究,取得了和模拟研究预期相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
2005年6月18-12日浙南持续性梅雨锋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1°×1°的6h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逐小时加密雨量资料,对2005年6月18-22日浙江省中南部地区出现的一次持续性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梅雨锋暴雨过程是在两槽一脊的大环流形势下,由中低层切变、西南涡和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的;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12个中尺度雨团的持续生成东移导致了暴雨的发生。正涡度大值中心值的强度和中尺度雨团的强弱以及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垂直速度以及垂直螺旋度的强弱和中尺度雨团的强度变化一致。急流核的出现导致水汽辐合明显加强.从暴雨区和急流核的位置配置来看,暴雨区出现在急流核的左侧。  相似文献   
87.
"98·7"鄂东特大暴雨雷达反演资料的变分同化数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η坐标中尺度有限区域模式,对"98·7"鄂东沿江突发性特大暴雨进行了数字化天气雷达探测降水资料调整湿度廓线的一维变分同化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最速下降算法的控制精度EPS取值越小,则变分同化后模式预报的降水量更接近于实况,但迭代次数会增加.(2)降水资料进行同化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降水量值相对较小的点的同化,对结果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降雨核(强降水中心)的同化至关重要,其参与同化与否可以影响整个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88.
为揭示表层岩溶带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率对暴雨事件的响应机制,利用HOBO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率监测仪,连续监测2014年7-8月20 cm和70 cm土壤温度与体积含水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域20 cm土壤温度呈日变化,这种日变化格局主要受到大气温度日变化的影响,70 cm土壤温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主要受到夏季大气环流使气温升高的影响。夏季暴雨事件降低了2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增加其土壤体积含水率,并且导致70 cm处土壤温度先增高后降低、土壤体积含水率升高。土壤体积含水率较低情况下,暴雨事件使得浅层较高温度土壤水快速向下移动引起升温,而后土壤体积含水率到达一定阈值后,便能够快速响应降水事件。研究表明,岩溶地区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率受到夏季降水事件的影响存在差异。浅层土壤能够快速的响应暴雨事件,深层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率对暴雨事件的响应不仅受到降水量阈值的影响,而且也受到表层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率的制约。   相似文献   
89.
“7·20” 华北和北京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思雄  孙建华  鲁蓉  傅慎明 《气象》2018,44(3):351-360
本文对2016年7月19—21日华北及北京的特大暴雨作了研究和讨论。研究表明,该次暴雨为诸多有利因素所致:前期副热带高压呈带状稳定维持,中旬末东退,后呈"东高西低"分布,华北处于槽前辐合上升区,有利对流发生。高空西来槽停滞加深(并切断)与低层江淮暖性倒槽叠加,快速发生发展成为一深厚的气旋,出现了高低空系统的耦合。有一支暖(湿)输送带自南向北推进至关重要,源地可追踪至南中国海等低纬度地区,水汽通量辐合大值区先后经长江、黄淮至华北,有明显的中低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2016年的"7·20"暴雨和2012年"7·21"暴雨均存在明显的多尺度特征,但其具体特征有所不同。前者强烈对流活动稍弱于后者,降水趋势平稳,然而由于其大尺度强迫持续时间长,累积降水量仍然较大。本文主要集中于一些事实的分析,对于该次暴雨的机理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0.
傅云飞 《暴雨灾害》2019,30(5):554-563

概要回顾和总结了中国暴雨的卫星光谱遥感、被动微波遥感及主动微波探测的国内研究成果,并对卫星主被动仪器遥感研究中国暴雨的趋势进行展望。在卫星光谱遥感研究暴雨方面,学者们充分利用了红外通道亮温,监测暴雨云团发展变化,并结合再分析资料、雨量计观测结果、天气模式等,进行了很多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在被动微波研究暴雨方面,主要将被动微波亮温结合变分同化系统,开展改善天气模式预报能力的研究,而很少利用被动微波多通道亮温来反演暴雨云参数。在卫星测雨雷达探测研究暴雨云结构方面,主要开展了暴雨降水结构的个例分析研究、暴雨强度及频次时空分布的统计分析研究。卫星多仪器与地基多仪器、模式资料、地面站和探空站等数据的综合应用,在未来暴雨监测及暴雨机理研究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卫星多仪器遥感信号结合辐射传输模式和高分辨率云模式,可望未来获得暴雨云团内的大气动力学参数、大气热力学参数和云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