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5篇 |
免费 | 245篇 |
国内免费 | 5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篇 |
大气科学 | 863篇 |
地球物理 | 110篇 |
地质学 | 95篇 |
海洋学 | 223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35篇 |
自然地理 | 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51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利用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131个测站1961~2010年近50 a降水和NECP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合成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基于秋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研究分析了近50 a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各级别秋旱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特征,并初步讨论了各级别干旱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秋季干旱集中在川东、贵州中东部—华南,中旱、重旱、特旱主要出现在华南;近50 a来秋旱有显著增多的趋势,主要体现在轻旱的增多,而重旱和特旱趋势不明显。1960年代秋旱相对较多,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后期秋旱较少,此后秋旱频繁,其中2002年以后秋旱突变性增多,干旱范围扩大的同时,其强度也在增强;秋旱频率具有显著的2.2 a周期,其中重旱有显著的12 a周期,特旱有显著的2.7 a周期;秋旱频率高的地方连旱频率也高,连旱高频区在川东—渝北、黔中—华南,连续5 a以上的秋旱较少,个别地方可达到6 a。700 h Pa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缅槽、高原东部槽等是影响西南、华南地区秋季干湿的主要环流因子。 相似文献
32.
2015/2016年发生的极端El Ni?o事件,与1997/1998年El Ni?o事件具有可比拟的强度,但是2016年事件转变为弱La Ni?a,而1998年事件则为强La Ni?a。本文通过对比这两次极端El Ni?o事件,揭示其转变为不同强度La Ni?a事件的物理机制。混合层热收支分析的结果表明,在El Ni?o衰减年的4~11月,2016年平流反馈和温跃层反馈相对较弱,混合层温度衰减速率慢,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赤道中西太平洋的东风异常较弱。进一步分析表明,赤道中西太平洋的东风异常与副热带东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异常(SSTA)有关,该地区的SST在1998年表现为冷异常,2016年为暖异常。副热带东北太平洋冷的SSTA有利于信风加强,从而加强中西太平洋的东风异常;而暖的SSTA使得赤道以北出现西南风异常,从而削弱中西太平洋的东风异常。此外,合成分析也表明,副热带东北太平洋SSTA与转变的La Ni?a的强度具有关联,El Ni?o转变为强La Ni?a的情况在位相转变期伴随着副热带北太平洋冷的SSTA,而El Ni?o转变为弱La Ni?a的情况没有明显的冷SSTA。 相似文献
33.
利用祁连山区及周边29 个气象观测站近41 年秋季云形状和气温观测资料, 分析了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出现频率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 探讨了秋季层状云出现频率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并选用同期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 对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的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出现频率为8%~26%, 呈西少东多的空间分布。②近41 年来, 祁连山区秋季增温1.2℃, 气温变化的倾向率为0.29℃/10a, 80 年代中期以后发生了增温的突变。③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的出现频率呈明显的减少趋势, 近41 年来减少约11%, 倾向率为-2.7%/10a, 尤其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与同期祁连山区显著增温相对应, 层状云出现频率减少更为明显, 层状云出现频率与气温呈明显的反相变化趋势。④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祁连山区的层状云出现频率减少, 减少的幅度从西北向东南递增。当祁连山区秋季平均气温在升高1℃ 时, 祁连山区层状云出现频率减少2%~10%, 祁连山西段、中段减少2%~4%, 祁连山东段减少4%~10%。⑤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偏多与偏少年在欧亚500 hPa 环流场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层状云偏多年, 极涡向亚洲北部伸展, 东亚大槽较偏弱, 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 脊前偏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沿偏西北路径向中国西北地区输送, 中亚地区到高原上不断有低值系统发展东移, 同时南支槽加强, 来自阿拉伯海、南海、东海的暖湿气流向内陆地区的输送明显加强, 与进入高原北部的冷空气交绥, 从而使祁连山区层状云出现频次增多;层状云偏少年, 中亚-中国西北地区暖性高压异常加强, 东亚大槽偏强, 冷空气活动路径偏东, 亚洲大陆至西太平洋冬季风特征明显, 偏北风加强, 不利于东南暖湿气流向西北内陆地区的输送, 冷暖气流在祁连山区交绥次数减少, 从而使祁连山区层状云出现频次减少。⑥印度洋沿孟加拉湾的向北的水汽输送, 副热带西太平洋的偏东气流在南海和中南半岛附近转为向北的水汽输送, 地中海、里海的西风带纬向水汽输送是3支影响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多寡的水汽输送通道, 进而对祁连山区秋季降水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4.
根据宜昌站、汉口站和大通站的径流量数据,运用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00年以来长江流域径流量的趋势和周期变化进行分析,探究径流量变化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响应。结果表明:1900 年以来长江流域径流量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并具有2~8 a的年际周期变化和14~17 a的年代际周期变化。流域径流量与ENSO具有相同的2~8 a周期变化,在El Ni?o发生期,径流量较低,在La Ni?a发生期,径流量较高。14~17 a的周期变化与PDO相关,在暖位相期径流量偏少,在冷位相期径流量偏多。PDO影响着ENSO和径流量之间的相关性,在暖位相期,El Ni?o对径流量的影响增强,在冷位相期,La Ni?a对径流量的影响增强。因此,在分析和预测流域径流量长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时要综合考虑ENSO和PDO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Weak ENSO Asymmetry Due to Weak Nonlinear Air–Sea Interaction in CMIP5 Climate Mode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ate-of-the-art climate models have long-standing intrinsic biases that limit their simulation and projection capabilities.Significantly weak ENSO asymmetry and weakly nonlinear air–sea interaction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was found in 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climate models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weak nonlinear air–sea interaction may play a role in the weak ENSO asymmetry. Moreover, a weak nonlinearity in air–sea interaction in the model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biases in the mean climate—the cold biases in the equatorial central Pacific. The excessive cold tongue bias pushes the deep convection far west to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region and suppresses its development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The deep convection has difficulties in further moving to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especially during extreme El Ni o events, which confines the westerly wind anomaly to the western Pacific. This weakens the eastern Pacific El Ni o events, especially the extreme El Ni o events, and thus leads to the weakened ENSO asymmetry in climate models. An accurate mean state structure(especially a realistic cold tongue and deep convection) is critical to reproducing ENSO events in climate models. Our evaluation also revealed that ENSO statistics in CMIP5 climate models are sligh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MIP3. The weak ENSO asymmetry in CMIP5 is closer to the observation. It is more evident in CMIP5 that strong ENSO activities are usually accompanied by strong ENSO asymmetry, and the diversity of ENSO amplitude is reduced. 相似文献
36.
37.
Sea‐level data from two sites in northern New Zealand, along with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SOI), are analysed for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using wavelets. The analysis shows, us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avelet power,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 sea level (MSL) and SOI.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is highly variable, both in magnitude and in the range of time‐scales over which it occurs. This non‐stationarity necessitates the use of techniques such as wavelets for analysis. An interdecadal response in MSL around northern New Zealand has been isolated, with shifts occurring in 1950 and the late 1970s. This behaviour in MSL appears to coincide with shifts in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thought previously to be largely centred in the North Pacific.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SOI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is also demonstrated. This relationship appears to be stable in magnitude (a large change in SOI produces a large change in SST) and to occur over the same range of time‐scales. More SST and MSL data are required for other parts of New Zeal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findings apply elsewhere. 相似文献
38.
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模(Subtropical Dipole Pattern,SDP)是印度洋存在的另一种很明显的偶极型海温差异现象,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均有十分明显的表现.而目前有关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赤道印度洋地区,针对南印度洋地区的工作还比较少,特别是有关南印度洋海温与ENSO(El NiD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关系的研究.本文初步探讨了年际尺度上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型海温变化差异与ENSO事件的关系,发现SDP与ENSO事件有密切的联系,SDP事件就像连接正负ENSO位相转换的一个中间环节,SDP事件前后期ENSO的位相刚好完全相反.进一步,本文通过分析SDP事件前后期海温、高低层风、低层辐合辐散、高空云量和辐射等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南印度洋偶极型海温异常在ENSO事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SDP在ENSO事件中的作用不仅涉及海气相互作用的正负反馈过程,还与热带和副热带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特别是与东南印度洋海温变化所引起的异常纬向风由赤道印度洋向赤道太平洋传播的过程等有十分直接的关系;同时,SDP对ENSO事件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大尺度平均气流随季节的变换. 相似文献
39.
为探究ENSO事件对GNSSZTD(水汽)周期变化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以河北省为例开展ENSO事件对GNSSZTD及其周期变化的影响研究.首先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筛选出南方涛动指数(SOI)与GNSS水汽的共同周期,再利用小波变换提取GNSS水汽与SOI共同周期所在的高频项,并将重构的高频项与SO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 相似文献
40.
用于ENSO预测的一种广义典型混合回归模式及其预报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一种基于主分量典型相关分析(PC-CCA)的广义典型混合回归模式,用于建立NINO海区SST预报方案.该模式引入EEOF、PRESS准则和集成预报等技术思想,在优选物理因子,确定最佳模式参数的基础上,对NINO海区海温指数所作的超前1—4季度预报试验取得优良效果.试验表明,该模式方案性能稳定,其总体预报技术水平已达到美国NOAA/NWS/NCEP/气候诊断公报(CPC)所用同类模式水平.而本模式方案预报同类产品所需因子数远少于CPC方法。这就有可能为建立我国的ENSO业务监测系统提供有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