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09篇 |
免费 | 685篇 |
国内免费 | 14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5篇 |
大气科学 | 2264篇 |
地球物理 | 864篇 |
地质学 | 655篇 |
海洋学 | 685篇 |
天文学 | 250篇 |
综合类 | 253篇 |
自然地理 | 4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71篇 |
2020年 | 189篇 |
2019年 | 204篇 |
2018年 | 149篇 |
2017年 | 210篇 |
2016年 | 172篇 |
2015年 | 225篇 |
2014年 | 273篇 |
2013年 | 316篇 |
2012年 | 277篇 |
2011年 | 239篇 |
2010年 | 205篇 |
2009年 | 274篇 |
2008年 | 253篇 |
2007年 | 252篇 |
2006年 | 256篇 |
2005年 | 235篇 |
2004年 | 200篇 |
2003年 | 167篇 |
2002年 | 134篇 |
2001年 | 134篇 |
2000年 | 168篇 |
1999年 | 122篇 |
1998年 | 144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91.
本文利用37个CMIP5模式和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包含40个成员的超级集合试验的表面气温预估数据,比较了工业革命前气候参照试验、多项式拟合法和方差分析方法这三种目前在国际上运用较多的方法所估算的表面气温内部变率的异同,分析了内部变率的估算对气候预估中信号萌芽时间(TOE)的影响。结果表明:若采用CMIP5多模式集合,则工业革命前气候参照试验和多项式拟合法都是估算内部变率的合理方法,而方差分析方法则由于包含模式性能自身的影响会夸大内部变率故不推荐使用。内部变率的全球分布呈现出极向强化的现象,中高纬度地区的内部变率幅度远大于热带、副热带地区。内部变率受不同排放情景的影响较小,且随时间无显著变化,但方差分析方法估算的内部变率在热带地区容易受到排放情景的影响。若基于类似CESM这样的单个气候模式的超级集合模拟试验来估算内部变率,三种方法估算的结果相似。不同方法估算的内部变率对TOE的影响主要位于北大西洋拉布拉多海、南大洋威德尔海和罗斯海等邻近海洋深对流区。对于中国区域平均来说,基于CESM超级集合模拟试验,三种方法估算的内部变率与强迫信号之比都小于15%;对CMIP5多模式集合,采用工业革命前气候参照试验和多项式拟合法得到的结果与此接近,但若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则显著高估内部变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针对雨滴谱的变化对降水估计的影响,提出根据激光雨滴谱仪上方雷达回波的结构特征将降水过程划分为对流云降水和层状云降水交替分布5个部分,通过基于2种降水类型的第1种分类Z-R关系、基于5个部分的第Ⅱ种分类Z-R关系和基于整个降水过程的总体Z-R关系分析雨滴谱的变化对降水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对流云降水向层状云降水过渡时,指数谱从无到有、多峰谱比例减小,Nw减小、μ增大、Dm变化不大;Mw与R变化相似,当Z增大时μ和Dm分别是递减和递增的;Z-R关系(Z=aRb)中a值变化范围较大、系数b在1~2波动且与层状云阶段相比,对流云阶段的a和b值较小;利用第Ⅱ种分类Z-R关系反演的雨强与基于雨滴谱仪观测数据计算的雨强最接近;雨滴谱仪在层状云阶段的反演效果明显强于对流云阶段,这与对流云降水中雨滴谱信息变化大且快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3.
The current study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key factors controlling geochemical export in eight diverse coastal watersheds at seasonal and annual time scales. Geochemical, atmospheric and hydrologic data across a range of hydro‐climatic regimes and varying land us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relationships analysed. A hyperbolic dilution model was fitted for each watershed system to evaluate discharge–concentration relationships. Nitrate concentration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watersheds exposed to high atmospheric deposition rates as well as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whereas urban watersheds showed nitrate dilution effects. Dilution patterns were observed for calcium, magnesium and sulfate for almost all watersheds. Seasonal loads for almost all constituents were noted to be mainly driven by hydrologic seasonality, but are also dependent on inputs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nd land use sources). Understanding the primary controls on hydro‐chemical interactions is critical for developing and refining predictive water quality models, especially in coastal watersheds where sensitive downstream ecosystems act as receiving waters for upstream pollutant load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4.
如何将十分有限的器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有机联系起来,充分借助它们各自的优势,分析南极冰盖气温时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CFSR(the 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ERA5(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Fifth-generation Reanalysis)和MERRA-2(the 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version 2)再分析资料分别作为背景场,利用南极冰盖具有超过50年连续观测的站点气温观测资料,分别重建了1960~2019年冰盖近地面月气温时空数据集,借助于未参与重建的70个站点观测资料进行了验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精度最高的重建数据集探讨了冰盖过去60年来气温时空变化特征。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基于ERA5重建的月气温数据集精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70,均方根误差为0.49℃。1960~2019年,南极半岛和西南极冰盖呈现显著增温趋势,而且显著变暖延伸到60°~180°E的东南极内陆大部分区域。全球变暖停滞事件在南极半岛和西南极冰盖发生,且增温减缓程度更明显:1999~2019年间年和春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降低趋势。1960~1998年,整个东南极冰盖气温没有显著变化,但是1999~2019年东南极冰盖内陆较大区域呈现了显著变暖趋势。这些结果有助于增进对不同时间尺度南极冰盖气温变化区域差异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995.
大气校正是水体定量遥感的基础与前提。本文从大气校正模型、大气校正模型参数、水体组分差异以及水深反演波段组合方式4个维度探讨大气校正模型对水深反演的影响。研究采用6S、FLAASH、ACOLITE与QUAC 4种大气校正模型,选取大陆型、海洋型与城市型气溶胶模式,以瓦胡岛西北侧与谢米亚岛周边浅水作为清洁水体研究区,以辽东浅滩与槟城海峡作为浑浊水体研究区,基于Landsat-8多光谱影像开展大气校正,并采用8种波段组合方式进行水深遥感反演。研究结果表明:(1)4种大气校正模型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大气对水体信号的影响;因参数选取以及研究区水体组分的不同,不同模型的校正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两类水体反射率峰值分别出现在蓝波段与绿波段;(2)6S大气校正模型鲁棒性较强,该模型因研究区水体组分发生变化导致对应的水深反演结果与其余模型相比波动较小;FLAASH模型在海洋型和城市型两种气溶胶模式水深反演结果在浑浊水体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辽东浅滩浅水区平均相对误差相差7.9%;ACOLITE模型受水体类型影响显著且对浑浊水体具有优越性与稳定性,平均相对误差较FLAASH降低5.6%;(3)多波段水深反演精度普遍优于单波段,但反演精度与波段数目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水深反演波段组合方式对不同研究区敏感性不同,清洁水体三波段模型的反演精度较好,浑浊水体中四波段模型的反演精度最优,平均相对误差较三波段模型降低达5.6%。 相似文献
996.
利用MODIS数据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和中红外波段,获得提取地表温度所需要的2个基本参数:地表比辐射率和大气透过率;然后对热红外波段b31、b32运用劈窗算法提取出陕北地区地表温度;并利用两种不同经验公式参数得出的结果与相应位置气象观测站观测的卫星过境时刻的地表气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劈窗算法简化模式能获得较准确的地表温度,符合陕北地区的实际地表状况,印证了应用该简化模式可以在大范围内快速实时监测地表温度。 相似文献
997.
以黄海海域为研究区,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法获取了出海实测的EH36钢材在2017年8月及12月黄海43个站位的初期腐蚀速率的数据,并以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索研究区内EH36钢材的腐蚀速率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异特征,绘制初期腐蚀速率预测图。结果表明:初期腐蚀速率的分布状况在夏季、冬季呈现不同的特征,夏季分布呈现近岸低、远岸高,中心高、周围低的特点,冬季分布呈现中心及东南部分低、周围高的特征。同时,统计分析表明, EH36钢在黄海的平均初期腐蚀速率,夏季为0.11 mm/a,冬季为0.25 mm/a,并且在夏季和冬季里, EH36钢在黄海初期腐蚀速率分布的空间变异特征明显,空间自相关性强,其中8月的块金值/基台值为0.062,12月的块金值/基台值为0.138,变程在100 km左右。 相似文献
998.
利用1981—2013年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及NOAA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华南前汛期降水在1992前后发生由异常偏少转为偏多的显著年代际转折,最显著异常中心位于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2)1990年代初发生的对流层高层南冷北暖(40°N附近为界)、对流层下暖上冷的年代际转折,使得高低层环流场均出现了有利于北方干、湿冷空气和孟加拉湾、西太平洋暖湿水汽在华南区域交汇并辐合上升的形势,造成华南前汛期降水发生偏少转偏多的显著年代际转折。年代际转折的前后两个时段中,位于热带的孟加拉湾槽、东亚沿岸EAP遥相关型波列中的西太平洋副高、阿拉斯加湾附近的脊,以及中纬度贝加尔湖以西以南脊的强度或位置均具有显著差异,故这些环流系统的年代际异常是华南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异常的重要原因。3)南太平洋关键区海温在1990年代初开始呈现增暖趋势,在偏暖(偏冷)时期,华南低空受异常气旋(异常反气旋)环流控制,对流层上层西风急流偏弱偏南(偏强偏北),造成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偏少)。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近海沿岸海温多时间尺度变率及影响其变化的天气气候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海13个海洋站1959年~2003年逐日日平均海表温度及其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结合中国近海多年逐日天气实况,研究了中国近海水温的短时(1d)、过程、旬、月、年际变率以及海温的长期趋势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影响中国近海各时间尺度水温变化的天气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