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8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t independence, Tanzanian foresters believed that state-led forestry could provide a lasting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spirations of the newly independent country. Yet they were gradually marginalized within Julius Nyerere's project of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By exploring the spatial dimensions of competing land use discourses of the time, I hope to offer an interpretation as to how and why forestry's marginalization happened. I argue that at least some of this marginalization was the result of differences inherent in the scale of focus between forestry and the larger, contemporaneous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discourses dominant in the period. At independence, Nyerere positioned development efforts more squarely within the nation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f the state and for the nation, writ whole. With its professional and discursive ties to an international forestry order and its spatial biases, Tanzanian foresters were poorly placed to respond or adapt to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and in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of resource extraction. In short, they were unable to adjust to changes in the scale of development praxis in Tanzania. I conclude by suggesting two points. First, that the history of land use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choices in post-colonial Tanzania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through a historical-geographical, or spatializ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Second, that current historical-geographical theory could be fine tuned through reflection on its utility in describing and explaining land use politics in post-colonial developing contexts.  相似文献   
22.
23.
以档案管理理论为指导,应用计算机技术,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专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论述了档案信息数字化及专业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必要性,并根据专业档案的现实使用性强、产生电子文件早、电子文件赖以生存的软件系统专用性强等特点,阐述了作者对于开展专业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的思路,指出了专业档案信息数字化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4.
通过分析地质勘探单位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认为目前地质勘查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人事信息收集不全,人事档案不够规范等问题。结合人事档案的现状和改革要求,认为人为因素、历史因素、自身因素等是影响地质勘查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原因,提出重视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培养、服务理念的创新、强调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做好地质勘查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和优化管理体系,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文章指出加强地质科技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紧迫性 ,对影响该项工作开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6.
在概述档案本质属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档案本质属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档案的本质属性是作为历史记录保存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27.
作为地理信息资源的测绘资料档案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实现测绘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本文以山西测绘档案资料馆为例,简要阐述和分析了<测绘资料档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8.
戚文来  韩娟 《测绘通报》2020,(11):155-157+166
随着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建成,依托其时间的可追溯性、空间的全面性、数据类型的多样性,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系统有了较大的升级改造空间。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中时空信息大数据、时空信息云平台、支撑环境、智慧应用示范4个方面建设内容的分析,研究了如何通过对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档案数据整理入库功能进行升级、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改造,以实现自然资源档案的图、数、档一体化管理,从而满足自然资源部门对档案的管理与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29.
提出利用市政工程施工开挖的断面,对暴露陈旧的地下管线进行GPS测量,取得管线的3维坐标,建设地下管线动态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30.
测绘科技档案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实现测绘科技档案现代化,是一个测绘档案发展战略问题。建设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是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分析测绘科技档案现状,提出了我国测绘科技档案发展战略目标、发展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