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463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01.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梨园覆草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在河西走廊中部沙区,分别于1997年5月、1998年5月和7月,给梨园树行覆宽1 m,厚15~20 cm麦草。观测土壤含盐量、湿度、温度、有机质、树下杂草和梨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1 a生枝的生长量。树行内覆草降低了0~30 cm土层的K+ + Na+、Ca2+和SO42-的含量。当土壤含水量较小时,0~10 cm覆草土壤含盐量随气温的变化趋势与未覆草土壤相似,但变化幅度小;土壤含水量较大时,覆草土壤含盐量与气温呈负相关。随着覆草时间的延长,单位时间内土壤有机质增长率相对减小。0~60 cm覆草土层根系的分布量为未覆草的2.67倍,覆草有利于梨树地上部分的生长。覆草初期,树行内的1 a生杂草增加;随着覆草时间的延长,1 a生杂草减少;梨树行覆草18个月后,1 a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数量分别为未覆草的8.6%和77.8%。在河西走廊,果园覆草可选在5月至8月初。  相似文献   
802.
Six plains cottonwoods along the axis of a meander were excavated to determine if dendrochronology could identify the year and location of germination and date past overbank sedimentation events. Samples from all excavated trees showed clear anatom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burial, including increased vessel size, decreased definition of annual ring boundaries, and decreased ring widths. Some of these burial signatures were created by deposition of only a few centimeters of sediment, and most burial events were detected by multiple samples from the same tree. Four of the trees germinated at or near the upper surfaces of bar deposits, while two germinated within thin overbank deposits draped over bar deposits, indicating that germination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bars. Dates and inferred thicknesses of overbank sedimentation events are consistent with repeated topographic surveys and data obtained from cesium-137 (137Cs) analyses. However, the record of overbank sedimentation extracted from the trees does not entirely reflect the history of past peak discharges documented by stream gaging, largely because individual trees are progressively less likely to be flooded through time as the river migrates farther away. Germination dates and locations closely track past positions of the river channel. Germination elevations and the elevations of the tops of point bars appear to be decreasing with time as the bend migrates, implying vertical incision by Powder River at a rate of 7.1 ± 4.3 mm/yr. The rate of floodplain growth determined by elevation changes decreases progressively through time, ultimately reaching an apparent plateau after 0.8–1.3 m of vertical accretion. While similar patterns of vertical accretion have previously been interpreted as resulting from decreasing flood probability with increasing floodplain elevation, distance from the channel is also a first-order control on vertical floodplain growth. © 201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03.
古村落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蕴含丰富的特殊旅游地正日益受到关注,古村落旅游也成为旅游的热点;国家从保护、继承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发展旅游的角度出台了古村落中的精品———历史文化名村的相关规定。以相关概念和古村落旅游进展为基础,探讨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吐鲁番地区吐峪沟乡麻扎村的旅游保护与开发:以资源评价和旅游定位为前提,结合麻扎村实际提出双村模式旅游保护设想和体验性旅游开发模式。旨在探讨历史文化名村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的双赢,同时为我国西部古村落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4.
徐宿地区震旦纪地质事件及其成因讨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徐宿地区震旦系为陆表浅海沉积,沉积 相以碳酸盐台地相为主。在潮上-潮下低 能沉积中,常间有阵发性高能沉积,并伴生有异常沉积构造。这些异常沉积构造及同生阶梯 状小断裂多为古地震遗迹,据此可识别出五个古地震遗迹密集分布层段。在研究区至少有两 次浅成-超浅成基性岩浆侵入活动,分别发生在早震旦世和晚震旦世。地震事件、岩浆侵入 事件与海平面升降有成因联系。研究表明,研究区震旦纪地质事件受控于伸展构造,地质事 件发生于738.6~604Ma之间。这一时限与中-新元古代超大陆Rodinia在780~600Ma逐步裂 解的时间是一致的,因而徐宿地区震旦纪地质事件的起因可能与Rodinia的裂解过程有关。 由“古郯庐裂陷带”至北秦岭北部边界断层北侧可能就是当时华北板块边缘的板内裂解带。  相似文献   
805.
地球块体不均一性边界存在地球化学急变带 ,控制大型矿床的分布 ;深部构造或隐性的构造面与地壳浅表形成的矿集区有明显的空间和形成机制耦合关系。地球化学急变带在大陆内部往往沿着一些古大陆边缘展布 ,与地壳下部和上地幔的深部构造或扩展到地幔的不连续面具有相联系的空间组合关系 ,反映壳幔相互作用对深部构造效应和大规模成矿热流体的控制。东秦岭金属矿化集中区的大型或超大型矿床沿古大陆边缘产出 ,并受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带交叉效应控制 ,揭示了深部构造对大型矿集区的制约。  相似文献   
806.
1910年印第安人殷福布族所指的“浮桥岛”即现在的白令海峡。该海峡两岸最窄处为86km,晴天雨后可以隔海相望,水深只有30~50m,中间还有2个小岛(大、小代奥米德岛)。这时先民们徒徙到美洲与古海平面变迁,即第四纪晚期大陆冰川不断溶化,海平面不断上升有关。大约距今14000年左右,海平面回升到-100m,从亚洲到美洲在白令海峡确实存在阿拉斯加陆桥;到了距今12000年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到-60m时,该陆桥仍然存在;到了距今9000年左右,海平面上升到-25m时,陆桥开始沉没,但水很浅,特别是冬季结冰,两岸徒徙也并非难事;到距今7000年以后,处于人类文明的前夜时,海平面至少比现在低5~6m,只要依靠简单工具如“筏”、“独木舟”就可以到达美洲,因此,中国许多先民从这时开始到达了美洲,这在中国古书也都有专门的记载和描述。足见,中国很早以前也是一个航海大国。  相似文献   
807.
古代彗星的证认与年代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仙文  江晓原 《天文学报》1999,40(3):312-318
以《淮南子·兵略训》载武王伐纣时所见彗星为例,从统计和动力学的角度讨论了根据古代彗星记录确定遥远历史年代的可能性.分析表明,这种可能性在0 .6 % 以下.因此可得出结论,在彗星记录过于简单的情况下,无法以之确定年代,即使作为旁证,其权重也是非常小的,在用其他方法确定年代时,可忽略其影响.  相似文献   
808.
碧口古陆金铜锰矿床控矿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通国 《甘肃地质》1999,8(1):33-41
近年来,碧口古陆在地球化学找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发现了一大批金、铜矿床。应用地球化学特征讨论地层及岩性、区域构造、岩浆作用对碧口古陆金铜锰矿床的控矿作用,并依据区内矿床(点)分布、区域矿化及区域地球化学带的展布等特征,初步划分出白皂—两河韧性剪切带铜金及文县—康县金锰两个成矿带。进而总结出各矿床类型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09.
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0  
保继刚  苏晓波 《地理学报》2004,59(3):427-436
在实地调查苏州周庄古镇和云南丽江古城主要街道沿街铺面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丽江古城的商业状况,以及丽江古城与周庄的商业状况,运用城市地租理论和集体选择理论,对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进行动态的分析,结论是在缺乏外来预见性的干预下,旅游商业化出现在历史城镇中不可避免。通过同里的案例,表明在历史城镇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的干预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政府的前瞻性措施能够控制旅游商业化。  相似文献   
810.
周瑶琪  赵士宝 《地球科学》2004,29(5):575-582
回顾了太平洋撞击成因假说的主要内容, 重点围绕太平洋古陆消亡的内外动力学机制进行讨论, 认为P/ T之交发生在太平洋地区的撞击事件撞裂了岩石圈板块, 导致岩石圈下的地幔对流方式发生重大转折.在这种全新的对流方式驱动下, 太平洋古陆板块伴随新生洋壳板块的俯冲和碰撞而逐渐消亡并拼接到环太平洋大陆边缘, 与此同时, 环太平洋构造域开始形成.这种以太平洋构造域为中心的深部构造热体制深刻地影响了环太平洋大陆板块在中新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