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503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Abstract: Three fragments of the Archean oceanic crust have been found between the Archean granulite belt and the Paleo-Proterozoic Hongqiyingzi group in North China craton, which spread along the Shangyi-Chicheng ancient fault. This paper presents integrated field,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geochronology evidence of the ancient oceanic fragments. The magma crystallizing age of the tonalite in the Shangyi complex is 2512±19?Ma an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that the Nb-enriched basalts may be related to crustal contamination and formed in the intra-oceanic arc of the supra subduction zone setting.  相似文献   
782.
钟巍  熊黑钢 《中国沙漠》1999,19(4):343-347
策勒绿洲沉积地层及地球化学元素的研究表明,虽然近4 ka B.P.来本地区气候环境的干旱状况持续未变,但期间仍有若干次相对湿润与干旱化加剧时期的波动。结合年代学的研究,以约2 000 aB.P.为界,其以前气候以相对湿润为主,而此以后,则以持续干旱为主要特征,且揭示出4 次具有突变性质的气候转干时期,即自约1 500a B.P.开始,类似本地区现今气候环境特征已经出现,自约1 200 a B.P.至1 000 a B.P.、1 000 a B.P.至630 aB.P.期间和200 a B.P.以后,策勒地区沙漠化进程急剧加强。本研究揭示了4 ka B.P.来本地区持续干旱化的特征,并有后期加剧的趋势,而上述气候的转干事件与塔里木盆地古城废弃事件之间具有良好的吻合关系,表明气候环境的自然演化是影响人地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83.
古镇类旅游地的商业同质化是该类旅游目的地同质化的主要表现,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地的经济发展,但也影响到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导致了目的地商业经营的无序局面。论文以大理古城为例,通过编程获取大理古城内部的街景图像数据,并利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识别出街景图像中的店铺标牌文字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模型,对案例地商业同质化进行测度,探讨了古镇旅游地商业同质化的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论如下:(1)大理古城总体商业同质化的空间分布呈现核心—外围特征。商品经营型店铺在旅游核心区的商业同质化程度高,表现出街道分布的特点;而服务经营型店铺在旅游外围区的商业同质化程度高,表现出街区分布的特点。(2)旅游资源分布、规划调控、区位条件和资本介入是导致商业同质化的主要因素,竞争和聚集是形成商业同质化的2种主导机制。(3)利用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等技术提取街景图像中的店铺标牌文字信息,将同类型店铺的重复数量和集聚水平作为指标构建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对古镇旅游地商业同质化的空间测度。该研究的数据处理方法与模型构建方法可丰富利用街景图像进行的社会景观研究,相关结论可为古镇旅游地的管...  相似文献   
784.
以共和盆地东部风成沉积剖面(MS剖面)磁化率为依据,运用四次回归方程重建了剖面形成时的年均气温和降水量,确定近12 ka以来共和盆地年均温度–0.37℃~5.09℃,多年平均温度为2.5℃,降水量267.91~550.77 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8.62 mm。对常量元素氧化物(SiO_2、Al_2O_3和Fe_2O_3)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古土壤层SiO_2含量均低于风成砂层, Al_2O_3和Fe_2O_3含量均高于风成砂层; 2)风成砂层SiO_2含量S3>S5>S1,Al_2O_3和Fe_2O_3含量S5>S3>S1,揭示S3层形成时期冷干, S5层次之, S1层干旱程度较弱;土壤层SiO_2含量S4>S2>S6, Al_2O_3和Fe_2O_3含量为S6>S2>S4,表明S6形成时期气候温湿, S2层次之, S4层温湿程度较低; 3)分层氧化物变异系数大小表明S2和S6层形成时气候波动剧烈, S1和S3层形成时期气候较稳定。以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温度和降水为依据,结合14C测年,重建了近12 ka以来共和盆地环境演变过程:11.9 ka BP以前为凉干期,11.9~9.7 ka BP为温湿期, 9.7~8.0 ka BP为冷干期, 8.0~4.8 ka BP为暖湿期, 4.8~2.9 ka BP为凉干期, 2.9 ka BP以来为温润期。马四剖面记录的环境演变过程与青藏高原其他区域环境演变过程具有相似性,表明共和盆地环境演变与区域环境变化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785.
分布在华北北部山顶面上的“冰臼”,无论从地理环境、地貌演化,还是从海拔高度方面分析,都不是第四纪大冰盖的证据,而是古地貌面上流水侵蚀的遗迹。它分布在3个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地夷平面上和现代河流谷地内,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山地的地貌演化密切相关。未构成山地夷平面前准平原上的河流以河网密集的曲流河为主。随着准平原的抬升,河流也开始下切,下切的河流以溯源侵蚀为主。在源头地区的顺直型谷地中,一是河流流速较急,且挟有数量不多、颗粒较粗的砂砾石;二是源头地区大块石较多,容易形成涡流;三是河水不深,丰水期刚刚没过块石,枯水期块石露出水面。在质地不均的岩体(特别是花岗岩)中,挟带砂砾石的涡流在岩面上形成了壶穴。准平原及壶穴最后被抬升到山地的顶部,构成了山地夷平面。  相似文献   
786.
重新审视珠江三角洲海面升降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平日 《热带地理》2011,31(1):34-38,51
针对近年学界和传媒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面升降的关注与争议,特别是对珠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的预估,认为必须严肃对待,重新审视.通过分析广东地下埋藏古树蕴含的古气候信息,认为存在400年左右的冷暖周期;现代进入暖周期,加上工业化温室气体增加而引起全球升温.根据珠江三角洲典型潮位站长期和新近19年的观测记录,对珠江三角洲未来数十...  相似文献   
787.
桉树人工林引种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热点,认识桉树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实现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单因子生态环境效应(包括生物多样性、土壤侵蚀、土壤质量、植被指数、净初级生产力)和多因子生态环境综合效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环境综合效应)两方面总结桉树人工林引种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今后应注重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生态环境综合效应、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Ⅵ)以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研究;结合多学科理论,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遥感(Remote Sensing,RS)的优势,客观地对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88.
关于川藏公路102滑坡后缘平台物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已有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许多学者认为102滑坡发育于巨厚层冰碛物和冲洪积物组成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平台上,但支撑该结论的依据稍显不足,缺少深孔资料和物探成果等证据,也没有对位于高山深切峡谷区的102滑坡前后缘同时存在面积较大的冰碛台提出过疑问。在收集、整理和分析前人关于102滑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工程物探和102隧道勘察、施工期间的成果资料,对比帕隆藏布主沟内邻近且类似平台上获取的钻探资料,并与典型冰碛物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该滑坡后缘平台物质主要为冰碛物的可能性较小;提出了该平台的物质组成为坡积物+冲洪积物+破碎岩质古滑坡体的观点;而古滑坡体前缘斜坡在地下水、降水、帕隆藏布冲刷以及川藏公路修建等因素的影响下,其稳定性逐渐降低,后期在自身重力、爆破振动、机械振动、地震等因素的作用下,古滑坡被诱发复活,即102滑坡形成。通过进一步研究102滑坡后缘平台物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能够更好地认识藏东南地区的地质历史,对藏东南地区同类型滑坡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89.
太原盆地昭余古湖的变迁及湮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古湖泊是开发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山西省中部的太原盆地在早更新世时是一片汪洋大泽,进入历史时期湖水南泄,在介休以北,平遥、祁县、太谷以西,文水、汾阳以东形成一个残留的湖泊,即昭余祁,《尔雅·释地》将该湖列为全国十薮之一。此后昭余祁有两次大的淤缩,第一次是汉代,第二次是唐宋时期,元代以后成了面积较小的昭余池和芦苇之地。利用遥感卫片根据比值合成影象进行解译,发现在昭余祁的范围内有3个完整的、大小不同的闭合结构图斑,分别为3个时期的变化范围。再通过地层岩性资料和实地考察来分析,其结果与史籍和遥感解译相同。最后说明了昭余祁湮塞的原因。  相似文献   
790.
雷发洪  胡凯衡  马超  田密 《山地学报》2013,31(2):218-225
蒋家沟流域在小江大断裂东侧的隆起地段,这一区域构造活动强烈。自第四纪以来,受到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共同影响,蒋家沟在河流沉积及泥石流堆积作用下形成了阶梯状台地。实地考察蒋家沟各支沟残留台地的沉积构造、新鲜坡面的古泥石流活动记录,根据泥石流堆积物的沉积特征,初步划分泥石流类型。再结合现有的泥石流容重计算方法和各泥石流台地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分析实验结果,可计算出蒋家沟不同泥石流活跃期泥石流的天然容重,还原了蒋家沟第四纪以来不同时期泥石流活动特征。最后讨论了泥石流在不同时期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