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9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7篇 |
大气科学 | 25篇 |
地球物理 | 26篇 |
地质学 | 56篇 |
海洋学 | 1篇 |
综合类 | 29篇 |
自然地理 | 10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海潮负荷对自由核章动参数拟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武汉基准台超导重力仪重力潮汐观测资料 ,利用根据不同海潮模型获得的负荷重力改正值对观测数据作海潮改正 ,拟合了地球自由核章动 ( FCN)共振参数。结果表明 FCN的本征周期为 435 .2恒星日 ,品质因子为 4730 ,复共振强度为 ( - 6.34× 1 0 - 4,- 0 .0 9× 1 0 - 4)°/h。不同的海潮模型对 FCN本征周期和共振强度实部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小 ,差异分别不超过± 1 .6%和± 7.7% ,对品质因子 Q值和共振强度虚部拟合结果的影响非常显著。基于 Ori96全球海潮模型得到的重力改正值可以很好地解释武汉基准台周日重力潮汐观测残差。 相似文献
62.
63.
不动产测绘是实现我国不动产登记的重要基础。本文详细探讨了武汉市"不动产登记管理信息平台",重点阐述了关键技术路线与方法、创新实用及现势作业流程等,高效地完成了不动产测绘数据的一体化处理和最终成果入库提交,并与已发证的历史资料进行整合,建立现势统一的不动产测量数据库,为武汉市不动产登记的统一管理提供有效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支撑及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64.
65.
从网络分析法的角度对武汉市水系网络、道路网络、绿地网络及其复合网络构成的景观生态网络格局进行分析。根据总体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特征、分区统计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特征、分等级统计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道路网络和绿地网络的α指数、β指数、γ指数都明显好于水系网络,相比较而言,三网复合网络都有比独立网络更好的连接度,分区统计结果显示,主城区复合网络的三项指标均处于最高,网络连通度最好,分等级统计结果显示,等级道路网络的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均高于全部道路网络,等级水系和等级绿地网络的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均低于全部水系和全部绿地网络。 相似文献
66.
67.
武汉市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及其与银行网点的空间耦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构建公共交通网络为切入点,运用改进的多中心性评价模型测度了武汉都市发展区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并结合GIS核密度分析法与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了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和银行网点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性与空间结构。主要研究结论为:①武汉都市发展区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具有城市多中心指向性特征,且由中心向外围圈层递减;②银行网点布局呈现“核心—中心—过渡区—外围”多层次结构,且具有空间不均衡性;③公共交通网络各中心性指标与银行网点具有不同程度的空间正相关。银行网点受接近中心性的影响最大,直达性次之,介数中心性最小;④局域上,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指标与银行网点的耦合关系存在空间不平稳性与空间异质性。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是主要的空间关联模式;高—高聚集主要位于银行网点布局的核心圈层,低—低聚集点缀于外围圈层,高—低聚集与低—高聚集介于核心圈层与外围圈层之间。 相似文献
68.
Miaomiao LU Xiao TANG Zifa WANG Lin WU Xueshun CHEN Shengwen LIANG Hui ZHOU Huangjian WU Ke HU Longjiao SHEN Jia YU Jiang ZHU 《大气科学进展》2019,36(11):1217-1234
Severe haze pollution that occurred in January 2014 in Wuhan was investigated. The factors leading to Wuhan’s PM2.5 pollu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other megacities, like Beijing. Both the growth rates and decline rates of PM2.5 concentrations in Wuhan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Beijing, but the monthly PM2.5 value was approximately twice that in Beijing. Furthermore, the sharp increases of PM2.5 concentrations were often accompanied by strong winds. A high-precision modeling system with an online source-tagged method was established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ive haze episodes. The long-range transport of the polluted air masses from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 was the main factor leading to the sharp increases of PM2.5 concentrations in Wuhan, which contributed 53.4% of the monthly PM2.5 concentrations and 38.5% of polluted days. Furthermore, the change i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weakened winds and stable weather conditions le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air pollutants in Wuhan after the long-range transport. The contribution from Wuhan and surrounding cities to the PM2.5 concentrations was determined to be 67.4% during this period. Under the complex regional transport of pollutants from surrounding cities, the NCP, East China, and South China, the five episodes resulted in 30 haze days in Wuhan. The findings reveal important roles played by transregional and intercity transport in haze formation in Wuhan.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水泥土被广泛应用于土体加固工程,其强度与加固效果密切相关。为研究膨润土和粉煤灰掺量对水泥土性能的影响,对25组不同膨润土和粉煤灰掺量的水泥土进行基本力学性能试验。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发现当粉煤灰和膨润土掺量分别为40%和11%时,28 d的水泥土抗压强度最大,为7.30 MPa;当粉煤灰和膨润土掺量分别为20%和7%时,90 d的水泥土抗压强度最大,为7.19 MPa。通过室内直接剪切试验,发现当粉煤灰和膨润土掺量分别为20%和11%时,28 d的水泥土抗剪强度参数粘聚力c最大,为1144.8 kPa;当粉煤灰和膨润土掺量分别为30%和5%时,90 d的水泥土抗剪强度参数粘聚力c最大,为1753.71 kPa。研究成果可以为武汉地区的粉煤灰和膨润土双掺合剂改良水泥土的现场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
建立了考虑淹没频率和淹没水深等生境因子的水动力-生境适宜度数学模型,基于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长序列水文观测数据和不同时期的河道地形资料,研究了近20年来武汉河段汉口边滩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的适宜生境变化情况,量化了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生境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还原南荻-芦苇群落实际空间分布情况.与2001年前的情况相比,若维持地形不变,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径流过程调平、年内水位变幅减小将导致群落适宜分布带向河道方向转移,且面积减小33.24%;若保持水文条件不变,岸线利用引起的地形坡度坦化将导致群落扩张,其分布面积增加69.11%;由于后者影响占主导地位,在2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南荻-芦苇群落向低滩地蔓延的同时呈现了扩张的趋势,面积增加42.53%.进一步发现,若滩地地形变化或人工建筑位于淹没频率在5%~25%区间带内,则水文变化、地形变化2种因素会对南荻-芦苇群落生境产生迭加影响,这种迭加影响甚至会大于单因素影响之和.研究表明岸滩开发等人为干扰导致滨岸滩地改变时,可能会影响滩上植被生长条件,这值得有关部门进行岸线规划、利用和进行生态保护时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