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29篇
  免费   6742篇
  国内免费   9189篇
测绘学   3411篇
大气科学   7167篇
地球物理   6738篇
地质学   20223篇
海洋学   4368篇
天文学   3490篇
综合类   2487篇
自然地理   6076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496篇
  2022年   1280篇
  2021年   1495篇
  2020年   1384篇
  2019年   1829篇
  2018年   1270篇
  2017年   1474篇
  2016年   1531篇
  2015年   1711篇
  2014年   2175篇
  2013年   2205篇
  2012年   2352篇
  2011年   2468篇
  2010年   2093篇
  2009年   2681篇
  2008年   2617篇
  2007年   2755篇
  2006年   2634篇
  2005年   2516篇
  2004年   2224篇
  2003年   2052篇
  2002年   1814篇
  2001年   1623篇
  2000年   1629篇
  1999年   1411篇
  1998年   1230篇
  1997年   882篇
  1996年   739篇
  1995年   627篇
  1994年   584篇
  1993年   512篇
  1992年   357篇
  1991年   318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135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41.
赵凯  濮梅娟 《台湾海峡》2005,24(3):370-376
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Haima)”于2004年9月13日12:00在浙江省温州市沿海登陆,登陆后迅速减弱为热带低压,20:00在浙江境内消失.本研究采用物理量诊断分析法,探讨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涡度场、湿焓场变化对其移向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热带风暴登陆后,涡度(ξ)明显减弱.涡度局地变化(ξ/t)值分布显示,风暴移动方向的后方,涡度减弱的趋势比前方涡度增大的趋势更剧烈;风暴有向其外围(ξ/t)正值中心(即涡度增幅最大)移动的趋势.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湿焓都增大,但登陆后湿焓增大趋势已大大减弱;风暴有向湿焓局地变化(E/t)正值中心移动的趋势,即向能量增强最大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242.
The structural framework of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hackleton Fracture Zone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130-km-long multichannel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acquired orthogonally to the fracture zone near 60° S. The Shackleton Fracture Zone is a 800-km-long, mostly rectilinear and pronounced bathymetric lineation joining the westernmost South Scotia Ridge to southern South America south of Cape Horn, separating the western Scotia Sea plate from the Antarctic plate. Conventional processing applied to the seismic data outlines the main structures of the Shackleton Fracture Zone, but only the use of enhanced techniques, such as accurate velocity analyses and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provides a good definition of the acoustic basement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s. In particular, a strong and mostly continuous reflector found at about 8.0 s two-way traveltime is very clear across the entire section and is interpreted as the Moho discontinuity. Data show a complex system of troughs developed along the eastern flank of the crustal ridge, containing tilted and rotated blocks, and the presence of a prominent listric normal fault developed within the oceanic crust. Positive flower structures developed within the oceanic basement indicate strike-slip tectonism and partial reactivation of pre-existing faults. Present-day tectonic activity is found mostly in correspondence to the relief, whereas fault-induced deformation is negligible across the entire trough system.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E–W-directed stress regime present in the Drake Passage region is mainly dissipated along a narrow zone within the Shackleton Ridge axis. A reappraisal of all available magnetic anomaly identifications in the western Scotia Sea and in the former Phoenix plate, in conjunction with new magnetic profiles acquired to the east of the Shackleton Fracture Zone off the Tierra del Fuego continental margin, has allowed us to propose a simple reconstruction of Shackleton Fracture Zone development in the general context of the Drake Passage opening.  相似文献   
243.
河口区治江围涂对杭州湾水动力及海床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倪勇强  林洁 《海洋工程》2003,21(3):73-77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钱塘江河口进行了大规模治江围涂,人类活动对杭州湾水域的影响越来越为人们关注。基于实测资料的分析和潮汐水流数学模型计算,探讨了钱塘江河口区围涂对杭州湾水域潮汐水流和海床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的进一步开发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4.
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分析了1949—2000年共52年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点及ENS0、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热带气放以四种主要路径影响黄、渤海,其影响时间、频数及强度均有不同。ENSO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将影响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路径和频数。  相似文献   
245.
沿海城市海水入侵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沿海城市的海水入侵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之一。文章通过资料搜集与整理,对沿海城市的海水入侵状况作了全面描述与分析。系统地总结了海水入侵的若干特点及海水入侵的成因分析与规律,较为详细的分析了海水入侵的基本事实、基本矛盾和各发展阶段的发展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海水入侵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46.
利用9层15波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研究了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西-中太平洋海温异常数值试验结果最能反映出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早、晚年4~5月份大气环流的差异特征.数值试验结果显示:西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可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减弱(加强);中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主要使得中太平洋上空的洋中槽减弱(加深);东太平洋海温正(负)异常可造成东太平洋赤道两侧高层环流产生反气旋性(气旋性)变化,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热带地区出现东风(西风)异常,西太副高加强(减弱).可见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和东太平洋海温异常都可以对副高强弱变化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产生影响,只不过西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西太平洋正(负)海温异常与中太平洋负(正)海温异常经常是同时出现的,其激发出的与向东传的Kelvin波和向西传的行星波相联系的环流异常为南海季风建立早(晚)提供有利的条件,因而这一海温分布型是影响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47.
对南海南部长533cm的NS-93孔连续采取423块样品,测量低场下的质量磁化率。并间隔取样202块,测量ARM。通过与沉积层序、氧同位素和矿物特征对比分析,我们认为NS-93孔磁化率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外源磁性矿物浓度的变化,其值的高低与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含量相关,与碳酸盐的含量反相关,说明碳酸盐矿物对磁性矿物浓度具有稀释作用。在磁化率特征变化曲线上,与氧同位素阶段和Heinrich变冷事件、D-O旋回有好的对应关系。磁化率的相对高值与氧同位素奇数阶段和气候的暖期相对应,而相对低值则与气候冷期对应。这一规律反映了东亚季风、大洋环流强弱和陆源碎屑输入对沉积物磁化率的控制作用。同时,从ARM和磁化率的关系分析,南海南部在氧同位素阶段6沉积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南面的Borneo海峡可能是封闭的。  相似文献   
248.
夏季南海上层环流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利用一个分区性的正压-斜压衔接模式来探讨夏季南海的上层环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夏季期间,由于风生环流的不稳定性促使在东沙群岛附近的气旋涡的强度及位置发生变化,并间接导致黑潮侵入南海北部的程度变化以及气旋涡南侧的反气旋式环流、西沙群岛西南侧的气旋涡的强度和范围出现波动现象;在南海南部的北向西边界流由于离岸的西南季风所驱动在中南半岛中部沿岸脱离岸线往东北方向的流动,导致沿岸的水体大量流失而在沿岸形成一支南向补偿流并在西沙群岛西南侧诱生一气旋涡,而上述的离岸西边界流则作顺时针方向流动,从而在南海南部形成反气旋式大环流;在南沙海槽附近出现的局地气旋涡和万安滩附近的气旋涡分别受β效应、底形效应的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249.
西太平洋暖池变异及其对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热带太平洋上层XBT温度资料,分析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区(0°~16°N,125°~145°E)上层海洋的变化特征以及与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的垂向温度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尤其在次表层(120~200m)的变化最为明显.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冷暖信号明显早于西太平洋次表层的海温异常.分析发现,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海温异常是导致整个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变异的关键区,当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冷暖信号加强时,3~4个月后西太平洋海温场出现大范围的冷暖异常.  相似文献   
250.
台湾海峡中北部上升流区各种形态磷的化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水土 《海洋与湖沼》1993,24(6):664-670
根据1988年7月调查资料讨论了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夏季上升流区各种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升流中心区(即海坛岛东侧一带水域)具有低温、高盐、低溶解氧;DIp,TDP,PP,TP较高;DOP较低(0.27);及DIP/DOP比值(约为1)较高的特性。DOP是该海域磷的主要形态(占TP的49.2%),其含量分布及其形态转化与生物活动直接相关,是该海域生物生产力高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