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5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386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631篇
地球物理   494篇
地质学   606篇
海洋学   21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44篇
自然地理   4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山东省广饶县地下淡水资源丰富,是本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引发了地下水降落漏斗、咸水入侵、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广饶县地下水多年监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揭示了本区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规律,预测了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现状开采条件下,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基本稳定,无加重趋势.考虑...  相似文献   
102.
上海海域海水水质变化趋势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化区域海洋生态环境评价,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海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效能,是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桥头堡作用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近年来上海海域环境质量监测资料,重点对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海域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结合流域来水与区域排污情况,阐明上海海域水质变化特征及总体趋势,并从体系建设、基础能力、执法监督、行业管理、生态修复与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3.
兰州市空中水汽含量和水汽通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历年的高空和地面资料,深入分析了兰州市空中水汽含量和水汽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空中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相对较多,冬季相对较少;2~7月是水汽含量的增长期,9~1月是递减期,8月与7月持平;97%的水汽集中在400 hPa以下;(2)兰州市空中水汽变化与降水量、降水日数、气温的变化有明显的一致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别;(3)兰州市空中水汽输送强度中心接近500hPa高度;冬季水汽日变化最大层位于700~600 hPa,这与我国东部地区空中水汽输送高度和边界层水汽日变化特征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4.
2000—2015 年伊犁河谷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 2000—2015 年的 EOS/MODIS 数据,采用趋势分析、Hurst 指数、变异系数法对伊犁河 谷植被时空变化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分布上,伊犁河谷植被覆盖度呈北部、南部、 东部偏高,西部、中部偏低的分布特征;时间变化上,2000—2015 年,伊犁河谷植被覆盖度波动减 小,减速为 6.25%·(10 a)-1;区域分布上,伊犁河谷植被表现为低波动变化,波动程度中等以及下占 73.16%,波动程度高的区域占 26.84%。未来预测表明,伊犁河谷植被覆盖呈退化趋势,其中,持续 退化的面积占 57.55%,持续改善的面积占 13.51%。  相似文献   
105.
关中平原城市群植被覆盖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被是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对人类社会活动有重要贡献的资源之一。为了研究关中平原城市群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变化对自然和人文因子的响应,以划分为三个区域的植被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7年MODIS-NDVI遥感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时序演进与空间分布方面研究了18 a内植被覆盖的演化及分布特征,定量分析影响植被覆盖的主导因子。遥感数据要通过投影转换、拼接、最大值合成等方法进行处理,再运用Python程序进行影像批量裁剪,将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分区统计,最后对该处理数据进行讨论研究。结论表明:(1) 研究期内关中平原城市群植被覆盖呈显著上升趋势,NDVI平均值增速为0.077·(10 a)–1,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其中2005—2007阶段和2011—2013阶段极显著增加,最大上升速率达到了0.05·a–1。(2) 空间上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研究区总体得到改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秦岭北坡,受气候因子的影响更大,植被覆盖增加速度缓慢,达到轻度改善水平;低值区聚集在黄土高原边缘地区,植被增加趋势明显;中部关中平原极少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出现了轻度退化或严重退化,以西安市及临近城市最为典型。(3) 热点区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及关中平原中部地区,冷点区则集中于黄土高原边缘地区,植被覆盖总体以增长为主。热点区格网数量持续增多,2013年达到最大为45.07%;冷点区域数量不断减少,2017年减少到9.82%;次热点区与次冷点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带及北部地区,由连片分布转化为零散分布,且总量不断减少。(4) 自然因素对植被覆盖的影响最为突出,其中气温和降水为影响植被覆盖的主导因子,决定力q值分别为0.955和0.931,且气温的影响大于降水的影响;人文因子影响力较为显著,GDP因子决定力q值达到0.387。研究可为当地改善植被覆盖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趋势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物生产是影响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重要方面,由于食物类型不同其碳排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当前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快速演替必然会对生态碳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论文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研究1997—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主要驱动因子。主要结论如下:① 在数量上,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整体都呈现逐渐的增长刚性,但仍属于低碳消费模式;② 在结构上,各类型食物碳排放演变呈现显著的分异态势,整体上动物性食物碳排放增长速度快于植物性食物碳排放减少速度;③ 在城乡差异上,城镇和乡村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在数量、结构和趋势上表现出显著的城乡二元属性,但近年城乡差异表现出减缓趋势;④ 在空间上,各地食物消费碳排放呈现较显著的民族性、地域性、集聚性和中心“塌陷”的特征,碳排放密度高值主要分布在直辖市和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⑤ 在驱动力上,结构演替是全国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总量整体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人口数量是各地地域空间差异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07.
GIS与遥感支持下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现代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海宇  王颖 《海洋科学》2002,26(9):61-65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是世界罕见的大型水下泥沙堆积体,具有独特的动力地貌组合。利用1988-1995年的LANDSATTM遥感影像,ERS1SAR影像及1979年编绘地形资料,综合应用GIS与遥感方法,对这一区域在20世纪80-90年代的变化及演变趋势作出分析,其基本演变特征与趋势表现为;沙脊群枢纽地区处于不断的增长,扩张过程;南部区域堆积与侵蚀作用较弱,沿岸潮滩向海淤进;而北部区域变化较强烈,并继续脊槽相间的模式,所取得的结果与该区域动力地貌研究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8.
长江口涨、落潮槽底沙输移趋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长江口南港南小泓和南港主槽作为典型涨、落潮槽为研究对象,以2001年9月所采底沙的颗粒分析资料为根据,并结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进行水动力分析,运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分析了底沙输移趋势,结果表明:南小泓的底沙主要是来自口门附近,由于涨潮流强于落潮流而使底沙向上游输移,即SE—NW方向,而南港主槽的底沙主要来自上游,由于落潮流强于涨潮流而使泥沙向下游输移,即NW—SE方向。  相似文献   
109.
黄浦江年最高潮位变化关系到上海市的防洪安全,本文基于米市渡站1970-2019年年最高潮位、太湖流域降水量等数据,研究了近50 年来黄浦江上游年最高潮位的变化趋势和变异特性、发生频率变化以及潮位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年最高潮位在1970-2019年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81 cm,年均上升1.62 cm。1995年之后出现跳跃式的波动上升,1996-2002年相对1995年之前较大幅度上升,2003-2011年相比1996-2002年出现较明显下降,之后又较大幅度上升。随着潮位升高,各频率对应的最高潮位均较大幅度增加,升高幅度均达0.9 m以上,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高潮位分别由1970年条件下的3.77 m、3.81 m、3.94 m升高到2019年条件下的4.71 m、4.75 m、4.92 m。与此同时,相同潮位下的重现期急剧减小,高潮位发生频率大幅度增加。分析认为,年最高潮位升高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1970-1995年主要受降水量变化等气候因素的影响,1996-2019年主要受水利工程、台风频率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太湖流域太浦河等工程的修建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受流域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及河口大型工程建设的综合影响,长江口呈现新的冲淤格局,为预测未来演变趋势,本研究基于前期研究中建立的长江口年代际冲淤演变预测模型(Delft3D),未来情景考虑不同来沙量条件和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预测结果表明,到2035年长江口整体以冲刷为主,口内河段主槽和浅滩边缘冲刷较明显,仅高滩局部淤积;到2050年口内河段保持净冲刷状态,拦门沙地区在现状来沙量条件下略有淤积,但在极端低来沙量条件下转变为净冲刷状态,海平面上升对拦门沙地区冲刷具有一定抵消作用,但不会使冲淤状态产生本质改变。本研究分析认为,长江口局部区域未来冲淤趋势可能对河口综合治理与保护产生不利影响,针对新格局条件下的滩槽河势稳定、重要洲滩保护、重大工程安全评估、冲刷致灾研判以及海堤防护标准再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可为新时期长江口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