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5篇
  免费   1112篇
  国内免费   1610篇
测绘学   388篇
大气科学   2033篇
地球物理   1513篇
地质学   2209篇
海洋学   824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358篇
自然地理   116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61.
1Introduction TheIndianCentralWater (ICW) ,formedandsubductedintheSubtropicalConvergenceintheSouthIndianOcean ,occupiesasignificantportionofthethermoclineintheIndianOcean[1,2 ]  (Fig .1 ) .TheSubantarcticModeWater(SAMW)isformedinthe 2 6.5-2 7.1σθrangenorthoftheSub antarcticFront—thesouthernboundaryofthesubtropicalgyres[3]  .InthesoutheastIndianO cean ,theSAMWisthethickest,ventilatedasathicklayerofhighoxygenextendingtothetropicalIndianOcean[4 ,5 ]  . Watermass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62.
东亚岛弧地形横剖面与板块运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东亚岛弧横剖面形态的系统分析,并结合弧前的构造应力的分析,作者认为,东亚岛弧形成于板块东移的构造环境中,横剖面形态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即内缓外陡型和内陡外缓型,这两种不同的横剖面具有不同的弧前应力,前者表现弧前挤压,后者表现弧前引张,这反映地貌形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3.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中段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中段和平—水塘剖面、墨江—元江剖面和其它地段的岩石应变及磁组构进行了分析,表明应变强度的校正磁各向异性度PJ从断裂带向西至三叠系明显降低,变形强度向西迅速减弱。磁化率椭球体主轴展布反映出剪切带内、外变形方式的改变。剪切带内,以水平走滑运动为主;向西则以水平缩短为主。在应变分析中,对断裂带内的S—C组构两组面理夹角、杏仁体和石榴石应变标志体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剪切带内的磁组构和岩石组构间关系较差。此外,还对这两条剖面中的三叠系进行了应变和磁组构分析,找出了它们与磁化率椭球体对应轴率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4.
65.
本文讨论Bowen数的意义、功能和计算法。同时,依据多年水文气象实测资料作统计,计算出东中国海的Bo值。其结果绘制成1月至12月的月平均分布图,从而对本海域的Bo分布特点作详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66.
东海海底地形分区特征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东海一直以其特殊的大地构造地位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但作为主要受构造控制的东海海底地形的研究,以往简单趋势性描述居多,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不久前完成的高精度、全覆盖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测覆盖了东海部分外陆架、大陆坡全部、冲绳海槽和东部岛坡的一部分,取得了海量的测深数据。据此编绘的勘测多波束水深图和结合测区外的传统资料编绘的海底地形图使我们有机会可以重新审视和系统研究东海的海底地形特征。在定量确定了陆架坡折线、陆坡坡脚线和东部槽坡坡脚线的基础上划分出了大陆架、大陆坡、冲绳海槽平原和东部岛坡4大地形区,继之对各区的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并在区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5条剖面进行了剖析。另外,从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东海海底地形发育的因素。调查分析表明:整个东海地形分带明显,地形类型多样:大陆架十分宽阔,总体北宽南窄,从大陆向海平缓倾斜,发育了广泛的NW-SE向沙脊群,自大陆向东南呈扇形发散;大陆坡呈NE-SW向条带展布,海底地形陡峻,呈阶梯状下掉,总体北缓南陡,其上峡谷密布,上穿切外陆架,下直达海槽,同时坡麓上海台沟谷伴生发育;冲绳海槽北浅南深,其内在平坦的背景上发育了众多的海山和海丘,其中心又有槽中槽地形;东槽坡地形复杂,发育了  相似文献   
67.
融冰季节北极破碎冰区热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航空遥感数字影像的解析结果和实测气象,海洋和海冰资料,定量研究了夏季融冰期北极破碎冰区的热通量,计算了海洋对大气的热贡献,结果表明,在北极夏季海冰融化时,短波辐射远远大于感热和潜热通量,是表面热通量的决定因素,海洋对大气的热贡献主要由长波辐射决定,在观测期间,海洋对大气的热贡献为38~104Wm^-2,这部分热量的大小与海冰的密集度有关,当海冰密集度小于0.8时,海洋对大气的热贡献随海冰密度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当海冰密集度超过0.8以后,该热通量将随海冰密集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8.
阐述了岛屿综合的内容和原则。介绍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概念并给出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定义,研究并证明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特性。分析了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综合海图岛屿的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综合海图岛屿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基于ArcGIS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符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表达问题一直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难点,本文研究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符号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ArcGIS平台的GIS符号体系及符号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GIS无法满足制图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
以酸活化沸石为载体,十二醇为储能工质.制备沸石基储能基元,并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等对沸石基储能基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储能基元在2θ=22.50时的衍射峰变强,相变储能材料十二醇和沸石栽体之间仅仅是简单的嵌合关系.储能基元的相变温度有一定的降低,并且熔融峰变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