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70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浙南梅汛期大暴雨天气分型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周功铤  叶子祥  余贞寿 《气象》2006,32(5):67-73
利用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计算了1960--2002年5—6月发生在浙南地区的17次大暴雨个例的天气形势场、物理量场(其中包括Q矢量散度场)。通过分析,给出大暴雨发生时的天气形势分型以及物理量场特征,并着重探讨了Q矢量场和大暴雨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温度场为主的大暴雨天气形势分型简明实用。中低层Q矢量的辐合和大暴雨的发生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非热低压引起的大暴雨位于Q矢量辐合中心区附近,或者辐合中心区南-西南方。利用上述分析特征,指导2005年浙南地区5—6月份暴雨过程预报,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2.
近116年江淮梅雨异常及其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江淮地区1885—2000年近116a梅雨特征量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谐波分析、最大熵谱分析、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讨论了江淮梅雨特征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梅雨异常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江淮梅雨特征量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期长度呈显著上升的长期变化趋势,梅雨量和梅雨强度长期趋势变化不明显;梅雨特征量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入梅日期具有准24a、准5a和准3a的显著周期;出梅日期具有准35a、准22a和准5a的显著周期;梅雨量具有准40a、准15a、准9a和准3a的显著周期。丰梅年南亚高压中心强度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枯梅年则反之。  相似文献   
133.
2005年江淮流域入梅偏晚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汪靖  刘宣飞  韩桂荣  何金海 《气象》2006,32(12):76-81
2005年是江淮流域入梅偏晚年。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OLR资料和江苏省气象台提供的2005年逐日降水资料,对2005年江淮流域入梅前的异常环流形势进行分析,探讨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低层中高纬冷空气的活动异常与东亚大槽、中西太平洋ITCZ以及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等活动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入梅前,东亚大槽发展强盛,ITCZ偏弱以及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强劲少动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偏晚。同时,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的强劲少动也使南下冷空气势力强劲,中低层副热带锋区偏南,抑制了暖湿的东亚夏季风向江淮流域推进。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北突跳偏晚是江淮流域2005年入梅偏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4.
1 INTRODUCTIONAs confirmed by many studies[1-4], sea surface pressure is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subtropical Southern Hemisphere,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Southern-hemisphere Annual Mode (SAM). It is in fact a seesaw effect of sea surface pressure symmetric longitudinally between the South Pole region and austral middle latitudes. SAM is in fact a correction to the Antarctic Atmospheric Oscillation (AAO) [3-5] At present,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structure of SAM and its …  相似文献   
135.
Using a mesoscale model,a numerical study on a heavy rainfall case occurring in the Changjiang-Huaihe River Basin is made in this paper.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nsity of northeasterly wind in front of the Qinghai-Xizang high at upper level on the low level wind field and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systems as well as heavy rainfall is investigated.The model well reproduced the heavy rainfall process and the weather systems associated.And it indicates that the strong northeasterly flow around the high at upper troposphere will bring about not only the strengthening of low level southeasterly wind,but also the appearance of shear-line and mesoscale vortex at low level.The coupling of northerly wind at upper level and southerly wind at lower level constructs a vertical indirect circulation which is most favour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ctive motions.Its ascending branch in the shear-line area is very strong and shows a pronounced mesoscale characteristic.  相似文献   
136.
厄尔尼诺现象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48,自引:7,他引:48  
赵振国 《大气科学》1996,20(4):422-428
本文主要讨论了厄尔尼诺现象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季风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开始年的春夏季,对流层上部位势高度和副热带高压都处在由弱到强的转变状态,我国东部地区大范围少雨;秋季发生明显的趋势转折,秋季到次年夏季,对流层上部位势高度升高,副高增强西伸,除次年2、3月份全国大范围少雨外,其余月份大都为南多北少的分布型,这种分布形态在开始年秋季最典型。厄尔尼诺开始年、次年,长江中下游入梅期偏晚。  相似文献   
137.
An experimental work on the transplant of high resolution limited area model(HIRLAM) isfirstly introduced into China.For the implementation,first of all is to adjust a new geographicalcoordination and to remove the instability caused by the Tibetan Plateau,the roof of the world.Then,we have applied this model to simulate a flood-making torrential rain process which occurredin the Changjiang-Huaihe River Valley in July 1991.That revealed the formation,development andmovement of a mesoseale heavy rain system which had made a disastrous flood event in the middleand lower reaches of Changjiang River Valley.The result encourages us to use the HIRLAM for the researches on the Meiyu belt,the salientfeature of precipitation of East Asia,and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heavy rain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8.
梅雨锋暴雨的Q矢量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91年7月5日20时-6日20时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部资料,结合地面降水分析,定性地比较分析了准地转Q矢量、半地转Q矢量及湿Q矢量的诊断特性。结果表明,半地转Q矢量比准地转Q矢量优越。非地转Q矢量与湿Q矢量相差不大,都明显比半地转Q矢量及准地转Q矢量优越。准地转Q矢量表现最差;700hPa各Q矢量的辐合场较各自在850hPa及500hPa的相应场对降水的反映更好,尤其是700hPa非地转Q矢量及湿Q矢量辐合场与同时刻地面降水的发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与降水对应的Q矢量的辐合场基本位于槽前及气旋的中、前方,这对台站实际业务预报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9.
梅雨期区域边界水汽输送模型及其数值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诊断分析,提出梅雨期中国区域边界水汽输送特征模型,即高原中部区域西边界与低纬南海、西太平洋南边界为水汽输送流入主体,西太平洋东边界为水汽“流出”主体。数值模拟研究表明:1998年洪涝特大暴雨过程6月与7月份水汽输送通道特征存在差异,6月中下旬长江流域暴雨过程以西边界与南边界水汽流共同输送为主体,其中南海西太平洋区域水汽输送显著,7月份水汽输送过程以高原中部区域西边界“水汽流”为主体。因此,高原中部区域西边界与中国区域南边界的水汽输送对长江流域特大暴雨的形成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区域边界水汽流的时空特征分析及其理论模型将为长江流域暴雨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0.
利用TRMM/PR资料分析1998年GAME/HUBEX期间梅雨锋雨带结构(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1998年GAME/HUBEX试验期间的常规观测资料,利用TRMM/PR产品分析了一个梅雨锋面雨带的结构以及一些大气学特征。星载测雨雷达(PR)能够在一个广大的范围内提供锋面雨带的某些细节特征和内部结构。利用PR资料得出的结论与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诊断分析的结果相当一致。以往根据地面雷达发展的雷达气象理论仍然适用,并且效果更加准确可靠。这说明在降水空间结构以及梅雨锋特征的分析中,PR有相当的优势和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