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9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测绘学   625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321篇
地质学   724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200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107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处理与解释在油气、煤田、矿物勘探\[5\]、水文分析、水文工程与环境评价中有重要应用.然而,目前的(位场)地球物理处理与解释可视化程度低,无法利用其它资料有效的约束、关联分析与综合快速解释.虽然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目前综合多种资料,进行空间处理、分析,提供决策支持的强有力工具,但是,GIS是为一般地理问题分析定制的,缺少综合地球物理处理解释的工具.本文给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用组件对象模型(COM)实现的软件包-ArcGeophysics. 在ArcGeophysics中,实现了勘探数据的有效管理,空间统计分析,地球物理(正演、反演),地球化学与遥感处理、分析、解释与可视化,信息集成与勘探靶区预测等功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 ArcGeophysics 无缝地结合了ArcObject (ArcGIS, ESRI),也就继承了当前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GIS软件包中所有的GIS功能;(2) ArcGeophysics是建立在COM基础之上,任何支持COM的应用环境(如MS Office),编程环境(如MS Visual Studio (.Net), Borland Delphi等都可以调用这些功能(相当于通用开发工具包); (3)ArcGeophysics对地球物理资料的处理解释结合了非线性系统、多尺度分析与多维分形理论.本文不仅给出了各向异性奇异性的应用实例,而且还给出了位场在Fourier空间处理分数维导数,以及在余弦变换空间多维分形模型(C-SA).本文应用加拿大Nova Scotia省南半部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与成矿资料进行了试算,得到了理想的结果,文中图2~图5均直接出之ArcGeophysics的输出.  相似文献   
922.
1990年代,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演进机制成为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以广州市为例,分析出现的“城中村”、大学城、“华南板块”等若干“新社会空间”类型,发现“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策略及其政府的企业化行为、市场力量的强大与投机成为该时期城市社会空间演进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社会空间结构演进的抽象模式。  相似文献   
923.
上海洋山深水港建设的地域空间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建港条件及其港区工程组合特征,分析洋山港建成后的地域空间作用。建成后的洋山港水深达15 m以上,并由32.5 km长的东海大桥连接洋山深水港区和上海芦潮港物流园区,可以解决上海河口港不能停靠第五、六代集装箱船的问题,改变了上海港的格局。同时提高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东北亚地区港口中的竞争力,带动了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及全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24.
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地理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愿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统筹涉及空间各类规划的重大部署。美丽中国是国家第二个一百年发展新的引领目标,其内涵不仅是“生态美丽”,也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综合的大美丽,美丽中国建设要因地制宜构建差异化的评估指标体系。美丽中国和国土空间规划有着密切联系,美丽中国为国土空间规划指引了重要方向,国土空间规划则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途径和空间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需要加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点—轴系统、主体功能区划、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新型城镇化、乡村地域多体系统等深入探讨。本文提出了地理学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路框架,科学分析国土空间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国土空间相互联系,结合美丽中国目标,谋划国土空间的目标、愿景与路径,鼓励公众参与与开展动态评估,构建智能系统平台等,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925.
以2000-2018年MODIS MOD10A1日产品数据为数据源,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及降水量、风向等气象数据,构建了积雪空间分布模型,能够有效地提取强降雪区域。以此为基础,利用相关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探究山东半岛降雪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 将NDSI累积量与DEM数据相结合,能够有效构建山东半岛积雪空间分布模型,实现了对山东半岛强、弱降雪区域提取,NDSI累积量≥150的区域中,在强降雪区的面积占降雪范围的79.78%;② 降雪区域存在空间差异,呈现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以黄、渤海与山东半岛海陆分界线为基准,离岸距离39.1 km范围内降雪多,离岸距离39.1 km以外降雪少;山脉150 m高程线北侧迎风坡降雪多,南侧背风坡降雪少;③ 山东半岛强降雪年以3-5年为周期存在年际变化。探究山东半岛降雪长时间序列时空分布特征,在收集淡水资源,缓解用水紧张和灾害预防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26.
陈静  王小攀  刘建  胡艳  丁忆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6):80-84,88,I0003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研究区,利用地理国情数据、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城市规划资料,提取新区2010年、2012年、2015年、2017年4个年度的就业空间和居住空间数据。从数量变化、空间拓展热度、质心演变、分异特征等方面,定量分析2010年以来重庆两江新区职住空间格局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数量变化方面,新区职住空间不断拓展,就业空间年均增速稳中略降,居住空间年均增速逐年提升;②空间格局上,职住空间差异较大,就业空间条带状分布明显,居住空间呈“两核多点”分布特征;③空间演化特征上,就业空间东拓北进趋势明显,居住空间中部、西部集约化发展;④职住平衡方面,新区职住空间偏离程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体呈现职住进一步分离。  相似文献   
927.
基于GIS的垫江县3类空间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闰记影  金贤锋  李静  叶胜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7):68-70,77,I0002
3类空间(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的科学划定,是推进“多规合一”、编制空间规划、构建空间规划体系的基础支撑。以垫江县为例,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和分析技术,从空间资源调查与梳理、空间需求分析与整合、3类空间统筹与划分的角度开展了垫江县3类空间划分研究。  相似文献   
928.
根据空间前方交会原理在实验室内对进行开采沉陷的相似模拟实验中的形变过程,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且根据移动变形的相互关系,分析得到地表的真实形变情况,解决了相似模拟移动数据采集的问题。通过实践表明,该理论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实测方便、简洁。  相似文献   
929.
地方性知识与空间治理——以苏州东山内圩治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尚意  苏娴  陈海明 《地理研究》2019,38(6):1333-1342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既是一项环境治理任务,也是一项空间治理工程,它涉及太湖沿岸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以人类学家吉尔兹关于局外人对局内人地方性知识的语义理解为学术对话观点,以苏州东山内圩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访谈法、资料分析法、对比法,寻找规划专家的科学知识与当地养殖户地方性知识的语义“原型”。研究发现:① “长度”是“合理规划养殖水塘”的语义“原型”。语义“原型”的发掘使专家在设计空间治理指标时,可采纳养殖户的地方性知识,也为养殖户理解空间治理指标、更新其地方性知识提供可能性。② 地方性知识不单由当地人创造,还在内外两类人群的互动中不断更新。在该过程中,准局外人发挥着知识对接的桥梁作用。当地人的地方性知识没有考虑宏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而专家的全局视野会帮助当地人改进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930.
卢衍衡  钱俊希 《地理研究》2019,38(7):1609-1624
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会互动与文化实践的最重要载体之一。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正在经历着从“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的深刻转型。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广场舞休闲活动作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城市空间公共性的理论内涵。利用基于Python的数据挖掘及文本内容分析技术,本研究获取了2011—2015年五年间中国社会有关广场舞的公共话语,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提取出关键的语义要素进行相关分析。本文认为,社会群体通过广场舞这一空间实践来抵抗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试图恢复正在瓦解的集体归属感。广场舞是在“生人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一次微观尺度上的“再熟人化”实践,是对宏观社会变迁的响应和调适。另一方面,什么是公共生活的规则,对于中国都市居民来说没有现成的模板,当代中国城市公共性的建构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协商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