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6篇 |
免费 | 564篇 |
国内免费 | 8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00篇 |
大气科学 | 1773篇 |
地球物理 | 329篇 |
地质学 | 377篇 |
海洋学 | 176篇 |
天文学 | 75篇 |
综合类 | 185篇 |
自然地理 | 1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193篇 |
2020年 | 205篇 |
2019年 | 193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209篇 |
2016年 | 179篇 |
2015年 | 209篇 |
2014年 | 232篇 |
2013年 | 195篇 |
2012年 | 224篇 |
2011年 | 201篇 |
2010年 | 145篇 |
2009年 | 174篇 |
2008年 | 133篇 |
2007年 | 170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E. K. J. Kilpua P. C. Liewer C. Farrugia J. G. Luhmann C. Möstl Y. Li Y. Liu B. J. Lynch C. T. Russell A. Vourlidas M. H. Acuna A. B. Galvin D. Larson J. A. Sauvaud 《Solar physics》2009,254(2):325-344
We analyze a series of complex interplanetary events and their solar origins that occurred between 19 and 23 May 2007 using
observations by the STEREO and Wind satellites. The analyses demonstrate the new opportunities offered by the STEREO multispacecraft configuration for diagnosing
the structure of in situ events and relating them to their solar sources. The investigated period was characterized by two high-speed solar wind streams
and magnetic clouds observ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ector boundary. The observing satellites were separated by a longitudinal
distance comparable to the typical radial extent of magnetic clouds at 1 AU (fraction of an AU), and, indeed, clear differences
were evident in the records from these spacecraft. Two partial-halo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were launched from the same
active region less than a day apart, the first on 19 May and the second on 20 May 2007. The clear signatures of the magnetic
cloud associated with the first CME were observed by STEREO B and Wind while only STEREO A recorded clear signatures of the magnetic cloud associated with the latter CME. Both magnetic clouds
appeared to have interacted strongly with the ambient solar wind and the data showed evidence that they were a part of the
coronal streamer belt. Wind and STEREO B also recorded a shocklike disturbance propagating inside a magnetic cloud that compressed the field and plasma
at the cloud’s trailing portion. The results illustrate how distant multisatellite observations can reveal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extension of the coronal streamer into interplanetary space even during the solar activity minimum.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92.
本文使用红外天文卫星(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天空巡天图(ISSA),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0S141和S142SharplessHII区-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强度、温度及其光深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各HII区的一些物理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总光度以及复合体中尘埃的分布情况,对小尺度尘埃(VSG)的丰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恒星形成区中的致密团块进行了研究,揭示出其中一些可能的恒星形成区域.同时,对S140区中的有关红外点源作出了能谱分析,并对S141区的激发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
傅承启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2,(1)
根据银心区的CO谱线观测 ,对 30 0pc气体分子环提出了一种开普勒模型 :气体分子分布在一个膨胀或收缩的椭圆环上 ,环上的气体分子按开普勒定律绕银心转动。在这样一种模型下 ,气体分子的辐射可以产生类似CO谱线观测的图形。简单讨论了各种模型参数对图形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94.
95.
建筑物点云表面重建在高精度城市测绘、虚拟现实等领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建筑物的几何形态多变,重建算法普遍存在计算速率慢、拟合精度低和模型结构不完整的问题。为此,本文以单体建筑物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加权约束的单体建筑物点云表面重建算法,在表面初始化过程中充分考虑数据对结构拟合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正则集的单体建筑物表面重建算法,实现建筑物拟合过程中的加权拟合误差、近邻结构平滑的同步优化。针对多类建筑物三维点云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建筑物重建策略,本文的加权约束方法可根据不同类型的点云数据设计自适应权重,并选择模型拟合中最优的权重函数,在高噪声、低精度点云数据下能得到更高精度的单体建筑物表面模型。 相似文献
96.
作者根据雹云等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参数的数量特征,应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对待识别的强对流天气样本云作出雹云和雷雨云的定性分类判别。用该方法对成都市1982~1990年的173个雹云和雷雨云样本回波资料建模,并对1990年的13个试报样本进行检验。其判别结果与主分量分析法判别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用于雹云识别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97.
98.
魏宽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993,(4)
本文以构造变形为主线,将沿铁炉子断裂带侧旁的地质体划分为不同的构造均匀区段。解析了不同区段内的变形特征,总结了包括矿体就位方式和后期改造在内的综合地质事件演化序列。指出了铅锌矿的找矿方向及其它金属矿产的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99.
为进一步了解季风对于水汽及其它大气成分的输送作用,利用美国Aqua卫星上AIRS反演的甲烷(CH4)和MODIS反演的水汽、云高和云量等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2003至2010年中国青藏高原上空CH4、水汽和云在季风期间的变化及其与季风指数的关系。研究发现:夏季(6月至9月)高原上空水汽、云量和云顶高度的变化与季风指数有很好的相关;在强对流影响下,输送到高原上空的水汽增多,引起云量增多,云顶高度增加,而向上输送的甲烷引起高原上空CH4浓度增加,并在青藏高压强大的反气旋的阻塞下CH4不断积累,在季风期的后半程维持一个高值,但最大值出现在8月底至9月初,比季风指数的峰值晚近一个月。随着季风减退和青藏高压的消失,甲烷的高值快速消失。由此可见,夏季青藏高原的强对流输送无疑是甲烷高值形成的主要动力机制之一。cH4作为一种长寿命的温室气体,有潜力作为一种示踪气体来帮助研究季风和季风期间高原上空强大的反气旋动力机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