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WRF模式,对2008年5月27日夜间贵州南部山区大暴雨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复杂地形条件下,数值模拟有一定难度。本次数值模拟能够反映此次大暴雨的降水区域、降水特征和降水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的数值结果,对该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气旋及地形对降水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β尺度气旋是造成此次局地暴雨的直接系统;气旋在结构上表现出中低层强烈的辐合和正涡度柱的耦合,出现了伸展到对流层顶的深厚强上升运动;造成大暴雨的辐合线生成在贵州西部地形梯度较大地方,辐合线上发展起来的中尺度气旋在850 hPa和地面上表现为生成在一个开口向南的喇叭口地形上,由于喇叭口地形对气流的辐合和抬升作用,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在该地达到最强,无疑对降水的落区和强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2.
位涡在暴雨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3,自引:5,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位涡理论,对1991年江淮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位涡及其有关物理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总是落在干位涡比较小的地方和湿位涡负中心暖气流一侧,它和相对湿位涡的关系更直接。湿位涡斜压部分可清楚地反映湿斜压性对对流不稳定系统所起的作用。大气在湿位涡值比较小的区域对锋生强迫有更强的响应。  相似文献   
83.
暴雨过程对副热带高压变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长江中下游暴雨期间经圈环流观测事实, 指出在考虑垂直运动日变化之后, 可清晰地看到暴雨次级环流下沉支的存在。全型涡度方程对暴雨个例的计算发现, 非绝热加热中心西侧高空激发出负涡度, 东侧为正涡度;在低层则刚好相反。副高和南亚高压均会沿局地涡度变化的负中心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84.
高分辨率有限区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及降水预报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在原业务有限区模式基础上开发的一个新的高分辨率有限区模式(HLAFS)。该模式除分辨率提高外,其主要改进表现在:(1)增加了地面土壤过程、地面辐射过程、地面摩擦及边界层垂直湍流输送;(2)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改用质量通量方案取代了原来的Kuo方案。文章还对模式的准业务运行结果作了较全面地评述。  相似文献   
85.
暴雨过程中干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暴雨过程中湿度场的垂直分布,发现暴雨发生前在对流层中层(600~400 hPa)存在着一个干层。并据此深入研究了干层的时间演变、成因及引起强天气的机制等。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湿度的变化非常迅速;干层在暴雨发生前形成,在暴雨发生后逐渐减弱消失;暴雨过程中的干层与其它强天气(雷雨大风、冰雹)过程中的干层有明显不同;干层的上方是深厚的对流稳定层,干层的下方是深厚的对流不稳定层。  相似文献   
86.
下垫面强迫对京津冀大暴雨作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MM4对1992年7月23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模拟得到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通过使用Mass模式所进行的几组试验以及用MM4所做的敏感性试验,说明了在该次大暴雨过程中下垫面的动力及热力强迫作用。指出:下垫面强迫所导致的辐合上升运动是这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87.
本文用各种气象观测资料对2002年9月16日发生在中山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面低压环流系统受到西风槽、切变线和低层弱冷空气侵入的影响而在中山附近加强引起的,同时这次特大暴雨降水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88.
The present paper has made a comparison of majo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extreme cold events between the cold and warm periods for recent 50 years, 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insight into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warming on extreme cold events in China. Two typical events of low temperature, ice freezing and snow disasters that occurred in January 2008 and in the winter of 1954/1955, respectively, are selected as representative cases for the cold period (1950’s–1970’s) and the warm period (1980’s-present). The contrasting study has revealed that these two events both occurred under long-persistent blocking circulation over Eurasian continent, with continuous invasions of strong cold air into China mainland. They nearly brought about similar weather disasters such as extensive low temperature, record-breaking freezing rains and exceptionally heavy snowfalls. However, due to active northward transport of warm and moist air from Bay of Bengal and Indo-China Peninsula in the warm period, the January 2008 case had longer freezing rain days and heavier snowstorms in South China, thus leading to much more severe damage to electric grids and transportations. The case of the 1954/1955 winter was a stronger, extreme cold event than the case of January 2008, in terms of magnitudes of temperature drop and severity of impact on river icing. It was gradually recovered to normal condition while the case of January 2008 had a very rapid recovery to warming condition due to impact of the global warming.  相似文献   
89.
利用1961-2000年6-9月淇,卫河流域降水资料,采用单元综合评判法确定流域暴雨日,并对暴雨日进行分型,确定暴雨预报天气学指标,建立暴雨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0.
文章利用动能方程计算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以及非线性动能的作用,以分析强降水系统中主要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在暴雨系统中,存在着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次天气尺度运动增加天气尺度动能,使暴雨系统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