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太湖流域梅雨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勇  王银堂  陈元芳  胡健  冯小冲 《水文》2011,31(3):36-43
了解和掌握太湖流域梅雨特性,对预测未来流域水文水资源情势变化,制订流域水资源利用和防洪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1954~2009年共56年的梅雨特征量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非参数统计方法和Morlet连续小波等方法全面分析了太湖流域梅雨空间分布、长期变化趋势、丰枯变异和周期振荡等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56年来,太湖流域梅雨主要有两种分布型态,梅雨特征量中,梅期长度与梅雨空间差异度具有显著增长的趋势,出梅日期、梅雨期长度、梅雨量、梅雨强度和梅雨集中度均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太湖流域梅雨量在经历了5个阶段的丰枯变化之后,预计在2010年之后将进入偏丰期。  相似文献   
62.
北京“7.21”特大暴雨环流形势极端性客观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2012年7月21日(简称“7.21”),北京发生了自1951年以来最强的暴雨事件。利用倾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分析法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北京“7.21”特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的极端性。结果表明,北京“7.21”暴雨日所属的大尺度环流型在1951—2012年夏季出现的频率为10.9%,而在“7.21”同类环流型中暴雨出现的概率为4.51%。和同类暴雨日平均场相比,“7.21”暴雨日当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更强,北京地区对流层低空急流更强,并伴随环境大气中极端充沛的可降水量和较大的风垂直切变。在“7.21”同类环流型下的621 d中,“7.21”暴雨日北京南侧的低空急流排在第54位,北京局地风垂直切变排在第209位,可降水量排在第8位,显示出其在低空急流和可降水量上的极端性。1951—2012年夏季,具有“7.21”暴雨日同类环流形势、且925 hPa低空急流和可降水量均达到或超过“7.21”暴雨日值的个例有3次,相当于每21年发生一次。  相似文献   
63.
台风对四川暴雨影响的环境场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康岚  牛俊丽  徐琳娜  肖红茹  陈莹 《气象》2013,39(4):427-435
通过统计2000-2010年5-9月在15°~35°N、103°~130°E区域内活动的台风与相应时段四川逐日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指出与四川暴雨统计关系最密切的台风路径分别为偏西路径、转向路径和西北路径.对比相似台风路径背景下四川有无明显暴雨出现的环境场特征,指出西风带低槽在40°N以北活动,中亚地区为高脊,中纬度大陆高压控制西藏东部到四川大部或我国中东部为宽广低槽是不利四川产生明显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巴尔克什湖到贝加尔湖为宽广低槽,副热带锋区密集,到达36°N附近,中纬度带状高压脊线位于30°N以南以及我国中高纬度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态势,西部为经向度大的斜压性低槽是有利四川产生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分析指出:台风对四川天气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通过影响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产生间接影响;二是台风低压外围环流直接影响;三是作为载体向四川输送暖湿空气,与中高纬低值系统及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4.
台风“海葵”(2012)造成的景德镇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2年8月8-10日“海葵”台风引发的景德镇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因北方高压脊阻挡,台风低压在安徽省南部地区长时间停滞,导致景德镇地区出现持续性的强降水。强降水发生期间,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上升运动深厚而强盛。台风登陆后在向西偏北方向行进的过程中,中心西侧有弱冷空气补充,大气层结由对流稳定变为对流不稳定,景德镇地区的强降水的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对应两次暴雨极值的出现,景德镇地区高、低空的动力、热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均有利于降水的加强。向西南开口的“簸箕”地形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的抬升,从而导致此次台风暴雨的加强。  相似文献   
6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FNL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台风“达维”(过程1)和2017年台风“海棠”(过程2)导致的辽宁东南半岛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及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两次过程的降水特征存在差异,过程1是大范围的稳定持续性暴雨,受台风倒槽触发的多个中尺度云团造成的列车效应影响,持续时间长达30 h; 而过程2的小时雨强更大,最强达到113 mm·h-1,小尺度积云不断新生并涌入到中尺度云团中,雷达图存在后向传播特征,强风暴基本反射率达到50—60 dBz,中尺度辐合风场伸展高度达到9 km,对流云发展更旺盛,过程2的对流性降水特征更明显。过程1暴雨在台风倒槽里发展,过程2在台风输送的暖湿空气与对流层干冷空气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两次过程中,台风残涡与副热带高压间均形成了横跨10个纬距的水汽输送带,850 hPa水汽通量均达到20—25 g-1·cm-1·hPa-1·s-1,比湿和水汽通量散度达到辽宁登陆台风暴雨物理量的预报阈值; 远距离台风对阻挡副热带高压南落和建立北上台风引导气流起到关键作用。过程1受“达维”残涡倒槽影响,辐合层由地面伸展到500 hPa,动力抬升条件更强; 过程2中850 hPa假相当位温达到354 K,由于中层干空气侵入,位势不稳定较强,在大尺度辐合和地形强迫抬升作用下,形成更为深厚对流云,对流性降水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66.
近30年上海地区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上海地区11个气象站1979-2008年5~9月降水资料分析了近30年上海地区暴雨的年、月际及暴雨成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上海地区暴雨逐渐向强、局部、特短时间方向变化.7、8月暴雨较多,以短时局部性暴雨为主;6、9月暴雨次之,6月长和特长暴雨要多于短和特短暴雨,9月反之;5月暴雨最少.从形成上海地区暴雨天气系统的分析表明,静止锋暴雨最多,稳定时能形成持续时间长的强暴雨,不稳定时形成短的弱暴雨;其次是暖区暴雨,它是上海地区形成夏季短时局部性强暴雨的主要天气型;另外,台风、台风切变、台风倒槽、低压、冷锋、暖锋和东风扰动形成的暴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1995年以来,暖区暴雨整体增加,而静止锋暴雨进入21世纪逐渐减少,这可能主要归因于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67.
基于概率分析的暴雨事件快速评估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区域性暴雨事件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利用平均降水量、降水强度和覆盖范围3个指标,建立了基于距离函数的暴雨事件快速评估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对每个指标进行了正态化转化和正态性检验,并利用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确立了各指标数年一遇的等级标准。采用定义域平移的办法,对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了调整。另外,应用此模型对2005年汛期3次区域性暴雨灾害进行了评估应用,结果表明,决策服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8.
9711号台风及伴生暴雨的卫星云图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711号台风是近年来影响我国的一个强度和范围最大的台风。台风登陆时,正值天文大潮期,因而引起风暴潮,使得浙江、上海、江苏等沿海海堤坝损坏严重。台风登陆后,台风中心途经5个省,致使七省一市出现暴雨,山东及辽宁两省出现区域性大暴雨天气。直接经济损失达250亿元。本文按卫星云图上显示的9711号台风云系演变特征,将9711号台风活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发展加强阶段、登陆阶段、台风外围云系与北方冷锋云系合并阶段及台风云系向温带气旋云系演变阶段。最后讨论了台风暴雨的时空分布与不同阶段台风云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1995年6月梅雨期暴雨的水汽图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GMS-5水汽图像及常规资料,分析1995年6月中旬至7月初梅雨期暴雨的水汽图像特征,指出水汽羽与强降水的关系,并概括出梅雨期暴雨的水汽图像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70.
暴雨、大暴雨等自然因素和防洪、除涝工程等社会因数是影响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1984-2019年遵义市1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遵义市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暴雨洪涝灾害数据,采用常规统计、突变检验、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得出遵义市暴雨、大暴雨以及受灾面积的年际、年代际以及长期变化变化特征,同时揭示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近36年遵义市暴雨日数及其累计降水量呈波动式微弱增加趋势,大暴雨日数及其累计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暴雨、大暴雨均具有不同的阶段性变化特征。1984-1999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2000-2019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大暴雨日数及其累计降水量与受灾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发展既受暴雨、大暴雨等气象自然因子影响,也受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水平等社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