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417篇
地质学   816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5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GIS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波  周斌 《高原地震》2004,16(3):28-33
GIS是处理空间信息的强大工具,GIS应用于油气勘探中,能够有效的分析潜在资源,发现新资源或扩展现有资源。今后,网络GIS、三维甚至高维GIS是GIS在油气勘探领域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2.
三江源地区水资源的涵养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江源区水资源现状,论述了建立水资源三级保护区的意义、作用和划分方案,实施林草植被的保护和恢复的水文生态效益及健全水资源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3.
本文简要介绍泉州市地震局依靠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落实地震应急预案为楔机促进“预、防、救”三大体系工全面发展的工作经验 :一、以落实《地震应急预案》为抓手 ,争取项目 ,以项目带动一切 ;二、结合社会转型全面加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力度 ;三、不以经费的来源划分你我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建立健全预警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64.
Upgrading the Earthquake Catalog of Switzerland (ECOS) included revising the earthquake of 1720. This change has major importance for history and seismology.Although that quake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several publications, none was based on critical methods. This re-evaluation of the event is built upon a new and more reliable database established after investigating archives and libraries. Using data from such historical sources, we assigned new site intensities, adopting the criteria established by the European macroseismic scale EMS 98 (Grünthal, 1998).We discovered that the event had been assigned an overestimated intensity, due to interpretation errors in former earthquake catalogs and compilations. We recommend reducing the intensity from I0= VIII to I0= VI (EMS 98). The moment magnitude is given as MW= 4.6. Since the event had been considered the largest for its respective area, downgrading it now will influence the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for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65.
The closure of third stage diversion channel for the Three Gorges Dam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closure discharge, large drop in water surface, and high gap velocity. 1D and 2D flow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used in this paper to simulate the hydraulic conditions during the closure. The variation of discharge in the diversion channel and the drops in water surface shared by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cofferdams were computed using the ID model, and the detailed hydraulic patterns in the diversion channel were simulated using the 2D model. The compu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signed closure scheme for discharge of 9,010 m^3/s was feasible for construction, while the designed closure scheme for discharge of 12,200 m^3/s was inapplicable.  相似文献   
66.
苏鲁造山带区域地壳山根结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徐纪人  赵志新 《岩石学报》2004,20(1):149-156
本利用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邻区的三维P波速度资料,详细对比研究了苏鲁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带莫霍面深度和深部P波速度结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尽管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都具有上地壳明显高速且上凸;中地壳增厚;下地壳埋藏较深且下凹等共同的P波速度结构特征,与大别地区相比较,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还存在着独特的区域性特征。从地貌上看,苏鲁地区山脉已经基本消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地壳厚度为32~33公里,深于其周围地区2~3公里,但是莫霍面下凹程度远不如大别地区,造山带地壳山根已逐步趋向消失。苏鲁地区上地壳P波速度高于大别,比其周围地区约快1~1.2km/s,有可能显示了该区有更多高速、高密度的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到上地壳与地表的岩石物性效果。大别造山带山脉依然存在,莫霍面下凹更明显,沿NWW向串状残留地壳山根最深为37~38公里,深于其周围地区3~4公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区域构造运动的作用,苏鲁大别造山带中的不同地段,在其造山、演化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别。苏鲁的造山运动起始虽略晚于大别,但结束的更快,比大别更早进入了造山运动的后期。分析促使苏鲁造山运动进程加速的主要构造原因可能有两点,郯庐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以及通过中国华北区域的大范围NW-SE向扩张应力场的影响。大区域构造背景加速了苏鲁造山带地表高山侵蚀过程的同时,随着山根浮力的不断减弱,地壳深部山根逐渐趋向消失。地壳速度结构特征有可能反映了苏鲁造山带的地壳山根随着地表山脉的侵蚀而减弱,趋向消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67.
三峡库区三叠系巴东组(T26)泥灰质岩石岩溶是移民迁建中发现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泥灰质岩石中的构造非常复杂,包括老构造、新构造和表生构造,它们共同控制了岩溶作用。老构造中,褶皱和断裂带等局部构造控制着岩溶的重要部位和重要层位,节理和层理等小构造使岩溶普遍存在。新构造时期地表隆升和河流切割使岩体卸荷松动,岩溶通道扩宽。表生岩溶构造加密了岩溶通道,使岩溶作用增强。三峡库区泥灰质岩石斜坡带地质灾害形成的机理遵循着构造控制下岩溶发育的规律性,致使岩溶地质灾害具有范围广、规模大和结构复杂的特点。岩溶地质灾害的形式包括地面不均匀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68.
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大量泥沙滞留于库区,出库泥沙量减少,坝下河床冲刷而提供相当数量的泥沙,支流湖泊供沙也发生变化,这将使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有所减少。三峡大坝以上长江干流和支流建设新的大坝,南水北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及减少水土流失都将进一步减少长江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由此估计,三峡大坝建成后的百年内长江输入河口地区的泥沙约为2.0×108~2.5×108t/a;冰后期长江三角洲形成和发育期间的长江年均输沙量为1.84×108~2.28×108t。二者的数值相当接近,然而与近50年的观测(4.33×108t/a)相差甚远,长江流域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文章着重说明中国和长江上游人口的增长、种植作物的改变可能是水土流失、长江泥沙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文章研究长江三峡两个基岩深槽沉积岩砾的岩性组成与粒度特征,深槽底部的砾石成分以深槽基岩崩落蚀余物质为主,深槽的中上部则以长江底流搬运沉积物为主。14C测年数据显示,深槽的发育在3.5万年以前,以侵蚀深切为主,没有留下蚀余堆积;3.5万年以后,仍以侵蚀为主,但已有蚀余为主的岩块堆积;大约2.4万年以来,逐渐有缓慢的冲积砾石堆积;至葛洲坝建成以后,该地发育了比较稳定的冲积砾石层和砂层。看来大约35kaB.P.前后,该地水动力强度发生过重大变化,与施雅风等关于3~4万年前长江上游多雨期研究成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0.
徐勇  马定国  郭腾云 《山地学报》2004,22(4):385-392
退耕是目前国家关于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措施。在总结"赈济退耕25"、"赈济退耕15"和"梯田退耕"各模式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耕地坡度分级数据、农业人口数据和不同模式生态环境建设标准,分别计算了黄土丘陵区各县(市、区)退耕25°和15°以上坡耕地、新建园地、新修梯田、林草植被恢复的面积以及相应的投资需求额度。在构建并采用生态环境建设指数、政策性补贴资金密度指数和投资需求密度指数等指标,对55个县(市、区)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模式下的生态环境建设规模及投资需求地域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