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983篇 |
免费 | 9639篇 |
国内免费 | 1292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314篇 |
大气科学 | 8143篇 |
地球物理 | 10045篇 |
地质学 | 30635篇 |
海洋学 | 7513篇 |
天文学 | 3774篇 |
综合类 | 3739篇 |
自然地理 | 93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5篇 |
2023年 | 1030篇 |
2022年 | 1966篇 |
2021年 | 2342篇 |
2020年 | 2175篇 |
2019年 | 2597篇 |
2018年 | 2058篇 |
2017年 | 2309篇 |
2016年 | 2432篇 |
2015年 | 2628篇 |
2014年 | 3245篇 |
2013年 | 3095篇 |
2012年 | 3449篇 |
2011年 | 3454篇 |
2010年 | 3021篇 |
2009年 | 3709篇 |
2008年 | 3605篇 |
2007年 | 3862篇 |
2006年 | 3829篇 |
2005年 | 3540篇 |
2004年 | 3161篇 |
2003年 | 2976篇 |
2002年 | 2615篇 |
2001年 | 2251篇 |
2000年 | 2104篇 |
1999年 | 1831篇 |
1998年 | 1644篇 |
1997年 | 1259篇 |
1996年 | 1103篇 |
1995年 | 946篇 |
1994年 | 866篇 |
1993年 | 720篇 |
1992年 | 572篇 |
1991年 | 461篇 |
1990年 | 312篇 |
1989年 | 326篇 |
1988年 | 213篇 |
1987年 | 137篇 |
1986年 | 76篇 |
1985年 | 51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20篇 |
1977年 | 10篇 |
1976年 | 5篇 |
1954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Problem on development control of marine source bed hold in Chinese petroleum industry progression. The Hongshuizhuang Formation,Tieling Formation and Xiamaling Formation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Proterozoic are important hydrocarbon source beds in northern North China,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i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the control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North China. Based on sedimentology (sequence stratigraphy), palaeoecology,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and sedimentary palaeogeography, their development pattern is discussed. All the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development controls of the hydrocarbon source beds include a favorite palaeogeographic location, exceeding propagation of biomes in low and middle latitudes, anoxic environments, enrichment of phosphorus element and the adsorption of clay minerals during the preserv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marine carbonates. 相似文献
22.
Kela 2 Gas Field, with high formation pressure (74.35MPa), high pressure coefficient (2.022) and difficulty of potential test and evaluation, is the largest integrated proved dry gas reservoir in China so far and the principal source for West-East Gas Development Project. In order to correctly evaluate the elastic-plastic deformation of rocks caused by the pressure decline during production, some researches, as the experiment on reservoir sensitivity to stress of gas filed with abnormal high pressure, are made. By testing the rock mechanic properties, porosities and permeabiliti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342 core samples from 5 wells in this area, the variations of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at changing pressure are analyzed, and the applicable inspection relationship is concluded. The average productivity curve with the reservoir sensitivity to stress is plott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integrated with the field-wide productivity equation. The knowledge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gas well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in the field and the gas field development plan, and provides effective techniques and measures for basic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gas fields. 相似文献
23.
本文分析了天山山区近40 a来年降水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南疆、北疆进行了比较,所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天山山区在年降水量干湿变化阶段上与北疆的相似性强于南疆。(2)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以北疆为最好,南疆最差,天山山区居中,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的反向变化性,以天山山区为最大,北疆最小,南疆居中。(3)天山山区与南疆从60年代到90年代,年降水均表现出了持续的增加的趋势,北疆年降水从60年代到90年代,除70年代外,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24.
25.
26.
27.
碳酸岩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岩是出露相对较少的幔源岩石,其中Sr与Nd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文统计了世界上主要碳酸岩的锶、钕、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显示,碳酸岩源区主要是洋岛玄武岩高U/Pb的HIMU端员和富集端员(EM1或EM2)的混合作用;此外大部分碳酸岩的锶、钕同位素落在大洋玄武岩范围内;这些均表明其成因与地慢柱有密切联系。碳酸岩及与之共生的硅酸岩的同源或独立源区模式部很难充分解释两者同位素组成特征,逭反映碳酸岩的演化模式涉及更复杂的过程。可能是俯冲作用使碳酸岩源区经历不同时间和程度的富集、亏损过程导致地幔源区成分不均一。 相似文献
28.
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突变性与周期性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突变性和周期性是水文时间序列的两个重要特征。黄河流域面积广阔,各区域水文水资源系统演变规律各不相同,它们的突变和周期变化及其形成的物理机制遍异,因此系统分析各区域水资源突变性和周期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把黄河流域划分为15个区域,计算出各区域1951—1998年的年天然径流量系列。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检测黄河流域各区域年天然径流量的突变年份,结果表明各区域的突变年份不完全一致,主要在1953—1955年、1979—1983年、1991—1993年等发生了突变,这些突变与北半球气候突变具有一致性,且由于下垫面改变、人类活动等影响而复杂化。利用Morlet小波分析各区域年天然径流量的变化周期,发现主要存在3~4a、7~9a、11a的周期,形成这些周期的物理因子有太阳黑子、海—气相互作用和下垫面因素等。通过分析黄河流域主要产流区不同时段小波系数变化,发现20世纪80年代之后年径流量主要以短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29.
青藏高原的水塔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是维持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水塔。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与周边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地势差。高原东南部不仅具有丰富的降水,而且在3500m以上以冰川雪被形态储存了巨大的水资源,因此,高原具有重要的水塔功能。基于高原潜在输出总水量和不同海拔区域水体所具有的势能两个方面,建立了高原水塔功能的模型,从而利用GIS方法,通过对我国1∶400万系列图和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计算出高原不同高度带贮存的大气降水、冰川储水量、湖泊水量以及工农业用水量。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淡水储量达39921×108m3,其中冰川储水量为39228×108m3,可利用湖泊储水量为693×108m3,平均每年由降水获得的水资源量为8495×108m3,高原工农业用水量为129×108m3。因此,高原的输出水量即出境河川径流量为6870×108m3。高原储水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5000m间,与高原周围相比,平均势差在2000~4000m间,最大的势差达5500m。水体具有巨大的势能,在势能的作用下,自然向周边区域输送汇集,维持着周边地区的生态过程和社会经济活动,因此,青藏高原的水塔功能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30.
美国"阳光带"的崛起对中国西部城市化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西部开发以城市化为先导,中国西部大开发本质上也是西部城市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应以城市为中心组织与落实。本文通过透视美国“阳光带”城市崛起的历史,尤其是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西部城市化战略实施中应将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城市化的重要战略方式和地方重要的公共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