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16篇 |
免费 | 1356篇 |
国内免费 | 179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4篇 |
大气科学 | 2755篇 |
地球物理 | 1683篇 |
地质学 | 2084篇 |
海洋学 | 531篇 |
天文学 | 64篇 |
综合类 | 225篇 |
自然地理 | 6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157篇 |
2021年 | 184篇 |
2020年 | 190篇 |
2019年 | 251篇 |
2018年 | 247篇 |
2017年 | 245篇 |
2016年 | 212篇 |
2015年 | 282篇 |
2014年 | 352篇 |
2013年 | 314篇 |
2012年 | 341篇 |
2011年 | 319篇 |
2010年 | 289篇 |
2009年 | 340篇 |
2008年 | 413篇 |
2007年 | 367篇 |
2006年 | 398篇 |
2005年 | 338篇 |
2004年 | 302篇 |
2003年 | 293篇 |
2002年 | 286篇 |
2001年 | 246篇 |
2000年 | 218篇 |
1999年 | 192篇 |
1998年 | 196篇 |
1997年 | 179篇 |
1996年 | 187篇 |
1995年 | 151篇 |
1994年 | 136篇 |
1993年 | 128篇 |
1992年 | 93篇 |
1991年 | 75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54年 | 6篇 |
1921年 | 1篇 |
1908年 | 1篇 |
1900年 | 1篇 |
18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秋季东、黄海异养细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2000年10-11月,乘"北斗号"考察船进行秋季"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大面调查,研究秋季东、黄海异养细菌的分布.结果表明,异养细菌在黄海和东海的丰度分别在(2.37-13.33)×108 cell/L和(3.05-13.62)×108 cell/L之间.细菌丰度最高值出现在长江口附近,且断面E和断面F各站位的细菌丰度明显高于其他断面.异养细菌丰度大小以长江口为中心向外海依次递减.东、黄海水体异养细菌生物量分别在244.45-1812.90mgC/m2和100.60-940.87mgC/m2之间.东、黄海异养细菌丰度无显著差异,但是东海海域水体异养细菌生物量高于黄海海域.异养细菌空间分布与浮游植物叶绿素在东海有一定的相关性,黄海异养细菌与硝酸盐浓度的相关性极显著. 相似文献
72.
73.
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和年发生率的一种取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将历史地震与现代小震统计结果相协调,去不可靠或不稳定数据段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以及通过不同震级下限地震频度的时间滑动分析,选取现今与历史相近,且具较高震级下限的统计结果,推算4级以上地震年发生度v4的方法。计算给出了东南沿海地震带及其南带,北带的b值和v4值。 相似文献
74.
广州前汛期暴雨各层天气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本文对广州前汛期暴雨的地面、850hPa、500hPa、200hPa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各层系统配置图,为日常预报业务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75.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介绍了隔震结构的各种反应分析模型,对隔震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并指出了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关于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结合我国的隔震技术应用现状,引入了两阶段设计法的概念。此方法将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76.
利用GPS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基线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基线测定中卫星星历误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基线上轨道改进的定位方法,编制了基线测定的定位软件,并使用高精度基线上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基线上用轨道改进定位方法是可行的,可以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7.
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法作为一种新的季节划分客观化方法,在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气候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等。该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多要素的融合和典型场的选取,其中典型场是指多要素气候态相似法中所选取的能代表冬季和夏季平均气候特征的气候态距平场。文中采用3种不同方案选取典型场:方法一,基于60年平均气候态选取典型场;方法二,基于30年平均气候态选取典型场;方法三,基于逐年气候态状况选取典型场。研究不同典型场的选取对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法划分结果的可能影响,进而以1998年和2013年华中地区的季节划分为例,对第3种典型场划分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论证。结果显示,典型场作为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法的划分基准,对季节划分的结果至关重要,基于单年气候状况选取的典型场与基于多年平均气候态选取的典型场之间的差异存在年代际变化,且在气候变化的转折阶段差异尤为显著。基于第3种典型场选取方案的1998年和2013年季节划分结果能准确地反映当年华中地区气候态和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8.
79.
由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运动,引起青藏高原的挤出,并于中新世末引起华北地块的向东挤出。大约在7.3 Ma,太行山西侧渭河盆地唐县面首先解体,继而向北、向东发展;到5 Ma左右,太行山东麓断裂带的右行走滑,导致华北中部唐县面全面解体,形成多个太行山内部山间盆地,以及太行山西侧山西地堑系。这些断陷盆地的断陷幅度各不相同,太行山西侧山西地堑系断陷幅度较大,太行山内部山间盆地断陷幅度较小,太行山东部的渤海湾盆地断陷活动不明显。伴随着盆地的形成,太行山相对进入快速隆升阶段。山西地堑系控盆断裂以及太行山东麓断裂带第四纪以来仍存在明显活动,切割并控制第四系,局部在地表形成地裂缝。华北地块中部的应力场恢复以及深部构造分析表明,深部地幔上涌对浅部伸展构造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深部构造演变与浅部构造演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耦合性。太行山东部渤海湾盆地自中新世以来就进入拗陷阶段,断裂活动弱,构造演化与西侧差异较大,表明这期构造运动动力源于西侧,太行山东麓断裂带作为两侧差异演变的边界,调节着两侧的差异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80.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叠纪碳酸盐斜坡沉积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叠系发育,主要由碳酸盐岩、硅质岩和碎屑岩组成.其二叠系不仅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而且也是长江中下游铜等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赋矿层位之一,因此,进一步确定其沉积相以及古地理意义重大.发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二叠系以往多被认为主要属于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其次是较深水的陆棚沉积或者裂陷槽沉积.但进一步研究发现,二叠系的碳酸盐斜坡沉积相发育,它主要由砾屑石灰岩、泥晶粉屑灰岩、硅质岩和泥晶灰岩组成,斜坡主要发育于中二叠世的栖霞期和茅口期,其次是吴家坪期和长兴期.碳酸盐斜坡主要沿安徽铜陵-东至-宿松-线以及湖北大冶-江西瑞昌一线分布,其成因大致受江南断裂和长江断裂控制.同沉积断裂不仅控制着碳酸盐斜坡的发育和展布,同时也构筑了深水盆地、斜坡和浅水台地沉积体系,构成油气生、储、盖单元的组合,为二叠系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提供了成因解释.控制斜坡发育的断裂既可以是含矿热水溶液、海底热泉和火山的通道,同时斜坡带也可以成为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富集场所,因此,它对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成矿带的层控和喷流成因提供了可选择的解释.长江中下游地区中、晚二叠世断裂发育,显示盆地的伸展特征,符合古特提斯洋东扩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