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6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建立系统的超前区域水害探查治理技术体系,分析概括我国石炭-二叠纪煤田煤层赋存及水文地质条件,从水害治理工程的系统性出发,围绕我国煤层底板水害超前区域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钻孔施工条件、层位选取、钻进工艺3个主要因素,概化形成适用于我国华北型煤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模式。综合考虑煤层埋深、煤层底板承受水压、底板岩层结构组合等判识指标,确定了各类治理模式的选择准则;结合钻孔布设、注浆材料2项指标,进一步划分出超前区域治理亚类模式。以淮北矿区、韩城矿区2个典型超前区域治理工程实践为例,分析了各区域治理模式的选取原则及工程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对指导我国煤层底板含水层超前区域治理工程模式选择与底板注浆工程实施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在单台速报工作中,准确确定震源深度与确定其他参数相比难度更大一些。本研究对太原地震台记录的斐济地区中源、深源地震事件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该区震相特征规律,以此特征规律用于分析该地区地震,可以较准确地确定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103.
Deposits of 10 volcanic events of 6 stages have been discovered by the authors after detailed field and lab studies of the Benxi and Taiyuan Formation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They show certain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Volcanic fragments were probably derived from two different volcanic sources north and south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while the magma of the two volcanic sources was probably derived from the lower crust. A new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scheme is put forward for the Benxi and Taiyuan Formations in this region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biostratigraphic work with the regionally widespread volcanic event layers as the marker bed for the isochronous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on a super-regional scale an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aximum transgressive event layers.  相似文献   
104.
对2002年9月3日山西太原郝庄ML5.0地震的宏观烈度进行了考察,得出极震区烈度为V度,呈椭圆形,长轴走向北北西,长度53km,短轴走向为北东东,长度34km,面积5660km^2的结论。分析了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认为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东西、南北和北北西向三级断层的交汇部位,其中北北西向的东山山前断层为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新泰市汶南镇朝阳村至庄家庄一线北侧一套含煤地层的观察和化石采集,共采到植物化石20余件,经鉴定有Sphenophylumoblongifolium(Germ.etKaulf)Ung.,Neu-ropterisovataHufm.,N.plicataSternb.,N.cf.plicataSternb.,N.sp.,Pecopteriscf.candol-leanaBrongn.,CordaitesschenkiHale,SamaropsissinensisHale5属8种。该植物组合属我国早期华夏植物群〔1〕,时代为晚石炭世。含该植物组合的地层应为太原组,证明新泰蒙阴盆地无坊子组。  相似文献   
106.
华北太原组腐殖煤形成过程中菌藻类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飞宇  傅家谟 《地球科学》1995,20(6):719-722
从煤岩学、煤核古植物学、超微组分和分子有机地球化学4个方面证实华弱东部和南部太原组腐殖煤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菌藻类低等生源贡献,提出成煤过程中明显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太原组煤性质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7.
选用太原台DD—1仪记录到的太原盆地多种波形并将其整理归纳,总结出了横穿和纵穿盆地到达记录台站的两种波形特点,并分析了它们呈现该特征主要是源于波在传播过程中地壳厚度分布不均、震源机制以及各种波本身的物理性质不同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8.
深层土壤与表层土壤中元素质量分数的差异被一些学者归因于表层土壤受人为污染所致。文中通过解析山西太原盆地深、表层潮土中Hg、Cd、Pb、As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并通过对比研究区与基本保持清洁状态的源区土壤中相应元素质量分数变化特征,论述了成壤过程中元素的自然分异作用是造成深、表层潮土中Hg、Cd、Pb、As质量分数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及人为污染仅在局部地区造成Hg、Cd、Pb、As在表层潮土中富集的观点。通过求解太原盆地表层潮土中Hg、Cd、Pb、As地球化学背景值的实例,详细介绍了以深层土壤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为参照系,运用相关分析和累积频率分析求解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河南中牟区块ZDY2井海陆过渡相太原组和山西组页岩气层系地质特征分析表明:太原组和山西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均为77.5m,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少量Ⅱ型;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2.18%和1.90%;有效孔隙度分别为1.53%和2.4%,现场解析平均含气量分别为1.32m~3/t和1.1m~3/t,其中太原组中部优质压裂层段平均含气量为1.56m~3/t;有机质成熟度Ro值在2.6%~3.4%之间;黏土矿物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为主。综合研究认为中牟区块太原组、山西组页岩气层系普遍含气,太原组中部页岩层段及山西组下部大占砂岩是有利勘探层位。通过ZDY2井太原组中部43.3m页岩层段压裂,获得日产天然气3 614m~3,南华北盆地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0.
结合大量钻孔岩心、测井、井田地震资料,按照基准面旋回理论原理对大同煤田石炭系太原组含煤层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发育特征与聚煤作用进行分析。将太原组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分析了不同中期基准面旋回沉积相序、短期旋回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及其煤层聚集的控制因素,明确了中期旋回地层格架内砂体与煤层的分布规律及其响应特征。研究认为弱伸展、缓慢沉降的古构造背景以及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是太原组成煤的基础条件,中期基准面变化及所处的位置是聚煤的主控因素,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晚期,易发育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的主力可采煤层;上升早中期或下降中晚期,多发育中薄层炭质泥岩与薄层煤层,煤层多零星分布,横向连续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