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8篇
  免费   3142篇
  国内免费   4577篇
测绘学   527篇
大气科学   15734篇
地球物理   1774篇
地质学   2536篇
海洋学   1273篇
天文学   112篇
综合类   418篇
自然地理   1003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440篇
  2022年   566篇
  2021年   617篇
  2020年   525篇
  2019年   639篇
  2018年   451篇
  2017年   463篇
  2016年   431篇
  2015年   572篇
  2014年   829篇
  2013年   728篇
  2012年   733篇
  2011年   812篇
  2010年   796篇
  2009年   843篇
  2008年   821篇
  2007年   951篇
  2006年   900篇
  2005年   988篇
  2004年   845篇
  2003年   935篇
  2002年   840篇
  2001年   810篇
  2000年   805篇
  1999年   692篇
  1998年   664篇
  1997年   727篇
  1996年   713篇
  1995年   657篇
  1994年   550篇
  1993年   395篇
  1992年   434篇
  1991年   359篇
  1990年   379篇
  1989年   23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5篇
  1941年   3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中国勘察设计》2006,(8):25-25
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80年,是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审定的市政工程、建筑工程、风景园林设计甲级资质综合设计研究单位。拥有设施一流、环境优美的院办公大楼。我院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并拥有自己的专利及科研成果,质量保证体系通过GB/T19001—IS09001:2000认证。全院现有员工150余人,其中教授级高工4人,高级职称技术人员35人,注册建筑师14人,注册结构师13人,造价师3人,设备注册师4人。  相似文献   
122.
葛全胜 《地理研究》2006,25(2):368-368
“中国季风环境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是我国全球变化研究所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为深入系统地开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科学研究计划》在“十五”期间陆续启动了一系列重点项目,“过去300年中国东部季风区雨带进退图谱与模拟诊断”项目(编号40331013,2004年初起实施)就是其中之一。本项目旨在利用丰富的清代雨雪档案记载,重建1736年以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与江淮流域3540个站点时间分辨率为月、季的降水序列;并分析该区域1736年以来年、年代际降水变化与雨带进退的时空特征分析,诊断该区域过去300年特征时段降水变化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123.
《地理教学》2006,(3):48-48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植物吸收水分减少,使更多降水进入内陆河流,影响全球水循环,增加洪水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24.
低频泥石流特征及防治 --以四川汶川县茶园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频泥石流指30a以上发生1次的泥石流。尽管发生频率很低,但由于自身的特征及人们认识上的原因,其造l戒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居各类泥石流之首。对低频泥石流的研究在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2003年8月9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县茶园沟的泥石流为蒯,采用形态调查法和称重法等方法确定了流量、流速及重度。分析了其物质来源及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探讨了低频泥石流的特征。针对低频泥石流的低频性、破坏性和隐蔽性特点,同时考虑到低频泥石流沟的防治受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及资金投入等因素的限制,提出了进行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搞好小流域水土深持、普及泥石流防灾减灾知识及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等措施,这对减轻低频泥石流区的灾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5.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权王忠静  张文哲 《水文》2005,25(2):1-3,14
气象卫星资料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得其进行天气系统的动态监测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辉发河流域暴雨预报中的应用表明,气象卫星云图可以有效地监测降水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信息处理技术的加强和高水平专家诊断的介入,将使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126.
华南前汛期不同降水时段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利用1957-2001年华南地区74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对华南前汛期(4-6月)不同降水时段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华南前汛期降水由锋面降水和夏季风降水两个时段组成。锋面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4月,为典型的由冬到夏过渡的环流形势,华南地区高空为平直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大气层结稳定,水汽来源主要是阿拉伯海的西风输送和西太平洋副高南侧东风的转向输送;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副高仍控制南海地区,华南地区水汽输送主要来源于阿拉伯海的西风输送和西太平洋副高南侧东风的转向输送及孟加拉湾的西南输送;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副高东撤退出南海地区,南半球越赤道水汽输送加强并与孟加拉湾水汽输送连通,华南区域内对流发展;夏季风降水时段盛期主要集中在6月,此时南亚高压跃上高原,华南地区处于南亚高压东部,对流发展极其旺盛,强大的南半球越赤道水汽输送越过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向华南地区输送。  相似文献   
127.
近45 a东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59-2003年我国东北地区93站春季降水资料,将降水场分成5个区域,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春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降水量年际变化及长期趋势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呈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西部是旱涝易发生区,近45a来降水量略有增多;降水量的周期振荡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8.
RegCM3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利用最新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98年5—8月中国东部降水进行了模拟试验,考察了模式对降水和大尺度环流系统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对流性降水方案对不同月份、不同区域的降水模拟效果差别较大,采用Kuo方案和Grell方案时模拟的降水效果要好于BM方案;RegCM3能较成功地再现异常降水的月际尺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等基本特征;模式还较好地模拟了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演变过程和两次向北传播的季节内振荡。该模式可应用于中国东部夏季风降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9.
春季北方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及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海平面气压资料以及中国160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和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两者与中国降水和气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繁,存在明显的两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蒙古国的中部和我国东北北部地区。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和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伴随着一次全球性的年代际气候跃变,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无论是频数还是强度均出现了显著的突变。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主要对我国北方地区的降水和气温有一定影响,活动频数多(少)年,我国华北大部、新疆北部降水偏少(多);北疆地区气温回升(下降),甘、宁、陕、内部分地区偏冷(暖)。80-90年代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数的偏少,强度的减弱,导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次数比70年代减少.  相似文献   
130.
对改进初始强迫风场后的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预报性能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1)耦合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预报能力小于80年代;提前0~5个月的耦合模式预报能力小于同期持续预报能力,之后则相反;耦合模式对Nino3区指数预报能力最强。2)在1997/1998年El Nino事件期间,耦合模式对东太平洋SSTA场预报能力大于其对中西太平洋SSTA场的预报能力,且提前0~2个月之后的耦合模式对东太平洋SSTA场预报能力远远大于持续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