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2篇
  免费   1846篇
  国内免费   3079篇
测绘学   462篇
大气科学   4520篇
地球物理   1901篇
地质学   2912篇
海洋学   1655篇
天文学   288篇
综合类   555篇
自然地理   1174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342篇
  2021年   432篇
  2020年   422篇
  2019年   504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433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494篇
  2014年   629篇
  2013年   701篇
  2012年   678篇
  2011年   723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685篇
  2008年   606篇
  2007年   680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431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定量研究公路对气温观测的影响,本文使用2014年1—5月在陕西省开展的两组公路观测试验的逐分钟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合阳县国道和渭蒲高速公路在不同季节、不同天空状况以及不同背景风速条件下对周围环境气温观测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距离。试验结果表明:公路对周围的环境温度有一定的增温影响,合阳国道对环境温度的增温影响至75m,增温效应达0.25~0.4℃。高速公路的增温影响至125m,增温效应达0.2~0.4℃。冬季,两条公路白天增温效应较夜间明显,春季,高速公路夜间增温更明显。晴天、多云天气比阴天、降雨天气增温程度大。公路对气温的增温影响存在风速阈值,当风速小于对应阈值时,增温效应明显。公路上来往车流量对气温有一定的叠加增温影响,合阳国道白天车流量150~350辆,叠加增温效应0.05~0.1℃,蒲渭高速白天车流量2000~3500辆,叠加增温效应0.16℃。  相似文献   
42.
青藏高原积雪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地面反照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1983年7月至1990年6月青藏高原主体58个格点积雪资料进行EOF分析发现,青藏高原主体积雪分布以西部兴都库什山脉。天山山脉以及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为主;高原中部唐古拉山脉、北部昆仑山脉和东部巴颜喀拉山脉的积雪相对较少,青藏高原西部、南部的积雪变化与中部、北部和东部的积雪变化趋势存在反位相关系。另外,本文还对积雪对高原地面反照率的影响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43.
利用便携式土壤盐分计测量膜下滴灌棉田不同位置和不同深度的土壤电导率,来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表层土壤电导率的日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干旱区一膜两管膜下滴灌条件下,窄行处土壤电导率值最低,膜间最大,宽行居中,表层土壤电导率值存在显著的日内变化特征,早晚土壤电导率值低,中午电导率值高,上午的上升速率大于下午的下降速率;窄行处相对变化幅度大,膜间绝对变化幅度大,土壤电导率值日内变化幅度随深度呈减小趋势;膜下滴灌情况下,表层土壤电导率值的变化受土壤温度和气温的影响显著,但二者相关性复杂,不同深度、不同时间段的相关性不同,膜间大多呈显著正相关,窄行大多呈非显著正相关,宽行处上午呈非显著正相关,但下午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4.
罗文芳 《高原气象》2001,20(3):340-344
利用 195 8— 1992年的有关资料 ,对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贵州春、夏季不同区域干旱和低温灾害的强弱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贵州春、夏季不同区域干旱和低温灾害的强弱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高原异常多雪年贵州西部 4月春旱偏重 ;东部夏旱偏重 ,春季低温灾害偏轻。反之 ,高原异常少雪年贵州西部春旱和东部夏旱都偏轻 ,春季低温灾害偏重。  相似文献   
45.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 process. Raw measured LSTs may contain biases due to instrument replacement, changes in recording procedures, and other non-climatic factor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reduce the above biases in raw daily measurements and achieves a homogenized daily LST dataset over China using 2360 stations from 1960 through 2017. The high-quality l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LSAT)dataset is used to correct the LST warming biases especially evident during cold months in regions north of 40°N due to the replacement of observation instruments around 2004. Subsequently, the Multiple Analysis of Series for Homogenization(MASH) method is adopted to detect and then adjust the daily observed LST records. In total, 3.68 × 103 effective breakpoints in 1.65 × 106 monthly records(about 20%) are detected. A large number of these effective breakpoints are located over large parts of the Sichuan Basin and southern China. After the MASH procedure, LSTs at more than 80% of the breakpoints are adjusted within +/– 0.5°C, and of the remaining breakpoints, only 10% are adjusted over 1.5°C.Compared to the raw LST dataset over the whole domain, the homogeniz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mean LST magnitude and its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s well as its linear trend at most stations. Finally, we perform preliminary analysis upon the homogenized LST and find that the annual mean LST averaged across China shows a significant warming trend [0.22°C(10 yr)–1]. The homogenized LST dataset can be further adapted for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e.g.,model evaluation and extreme event characterization).  相似文献   
46.
研究汛期短时强降水特征,对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山洪灾害的预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怀化市为研究区域,基于该区域11个国家站和40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2012-2017年4-9月期间逐小时降水量以及相对应的NCEP资料,分析了怀化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了产生短时强降水天气系统模型,结果显示:①汛期短时强降水发生频率较高,时间集中,分布不均。主要出现在5~7月,占4~9月的72.9%,其次在8~9月;北部频数多,中南部少,西部最少,辰溪、麻阳和怀化三县交界处及沅陵县的大合坪附近是频发区域。②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呈单峰型,4~10时最容易发生,峰值在8时,谷值在23时。③强度越强出现的频次越少;北部的强度和次数大于其它区域;50~79.9 mm/h,占总站数的68.4%;各月国家站的极值乘以2约等于区域站极值。④低涡型短时强降水出现概率最高,低涡位置和移动路径是短时强降水预报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47.
中国东南几条变质带中的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窦克 《岩石学报》1993,9(2):125-135
  相似文献   
48.
贵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谷地之中, 四周环山, 为新生代断陷盆地, 地貌单元位于青藏块体, 地处祁连、昆仑和秦岭三大褶皱系交汇地带; 新构造活动强烈, 发育一系列NWW向、NW向及NNW向断裂, 为区内高温地热系统提供了较好的地热地质条件。区内地热显示类型多样, 水热活动剧烈, 尤其是盆地西部的扎仓寺热田, 水温高达 93℃, 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但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 区内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相关研究尚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9.
利用2002~2004年1~12月EC、T213天气数值产品的温度格点实时分析资料、预报资料以及贵州省黔西南州8个测站观测资料,从160个样本中筛选出相关较好的因子,利用多元回归统计模型,以及根据地理环境,天气形势分型造成的温度差值(ΔT)为逐步订正值,建立黔西南州分县温度预报方程。在2005年11月~2006年2月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预报误差小于±3.0℃,平均误差1.3℃。  相似文献   
50.
干旱区典型绿洲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绿洲空间热环境的研究是深入了解绿洲-沙漠间,以及绿洲内部物质能量流动机理的重要手段。利用TM/ETM+遥感影像反演了于田地区地表温度以及植被覆盖度,在统计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度二维散点图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结构区域下绿洲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于田地区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79158和-0.48816范围之间。②从1991年到2002年,于田绿洲内部区域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散点图上各点分布由密集到分散,表明原有相对整体的植被覆盖地块被打散,成为多种土地类型交错的破碎化地块。③外部荒漠带及绿洲与荒漠交错带区域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散点图上各点分布由分散到集中,表明绿洲外部荒漠化程度的逐年加剧,导致了绿洲外围植被覆盖有所降低,植被物种单一,植被多样性也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