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87篇 |
免费 | 1838篇 |
国内免费 | 29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92篇 |
大气科学 | 3892篇 |
地球物理 | 1786篇 |
地质学 | 3240篇 |
海洋学 | 1562篇 |
天文学 | 608篇 |
综合类 | 388篇 |
自然地理 | 9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207篇 |
2022年 | 326篇 |
2021年 | 455篇 |
2020年 | 412篇 |
2019年 | 514篇 |
2018年 | 404篇 |
2017年 | 429篇 |
2016年 | 459篇 |
2015年 | 471篇 |
2014年 | 595篇 |
2013年 | 605篇 |
2012年 | 618篇 |
2011年 | 644篇 |
2010年 | 570篇 |
2009年 | 637篇 |
2008年 | 583篇 |
2007年 | 623篇 |
2006年 | 585篇 |
2005年 | 499篇 |
2004年 | 445篇 |
2003年 | 392篇 |
2002年 | 353篇 |
2001年 | 316篇 |
2000年 | 294篇 |
1999年 | 242篇 |
1998年 | 237篇 |
1997年 | 199篇 |
1996年 | 197篇 |
1995年 | 123篇 |
1994年 | 127篇 |
1993年 | 122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Yun Wook Choo Ji-hoon Seo Young-Nam Kim Jeong-min Goo Young-ho Kim 《Marine Georesources & Geotechnology》2016,34(8):729-740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a hybrid gravity base foundation to support offshore wind tower. A new hybrid gravity base foundation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has five component piles, referred to as ‘piled gravity base foundation’.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piled gravity base foundation subjected to a combined load with a lateral load and overturning moment. The parametric analyses were undertaken varying the loading height and direction, the rigidity of the piled gravity base foundation, the field soil layers, and the clay strength. Overall, the response of the piled gravity base found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ne base piles and the surrounding soil. The increased strength of the soil led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the pile and gravity base foundation responses, in terms of the bending moments, axial forces, lateral displacements, and rotations. 相似文献
22.
本实验选用ZLI-3654型铁电液晶(FLC)以及SE-3140型取向剂制备FLC器件样品,通过改变FLC相变过程中的降温速率以及相变前的热力学平衡态来研究FLC相变前的热力学平衡态对FLC排列的影响,共进行了十组实验.实验后,将FLC器件静态对比度进行比较,得出手性向列相到近晶A相(N*-SmA)相变前的热力学平衡态对FLC实现均匀排列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器件的静态对比度可高达620 ∶1, N*-SmA相变前的热力学平衡态有利于形成高对比 相似文献
23.
24.
2010年西北太平洋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异常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TC)资料、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和美国 NOAA 向外长波辐射(OLR)等资料,分析了2010年西北太平洋(WNP)及南海(SCS)热带气旋活动异常的可能成因,讨论了同期大气环流配置和海温外强迫对TC生成和登陆的动力和热力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生成TC频数明显偏少,生成源地显著偏西,而登陆TC频数与常年持平。导致7~10月TC频数明显偏少的大尺度环境场特征为: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异常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季风槽位置异常偏西,弱垂直风切变带位置也较常年偏西且范围偏小,南亚高压异常偏强,贝加尔湖附近对流层低高层均为反气旋距平环流,这些关键环流因子的特征和配置都不利于 TC 在WNP的东部生成。影响TC活动的外强迫场特征为:2010年热带太平洋经历了El Ni?o事件于春末夏初消亡、La Ni?a事件于7月形成的转换;7~10月,WNP海表温度维持正距平,140°E以东为负距平且对流活动受到抑制;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偏暖,对应上空850 hPa为东风距平,有利于季风槽偏西和TC在WNP的西北侧海域生成。WNP海表温度和暖池次表层海温的特征是2010年TC生成频数偏少、生成源地异常偏西的重要外强迫信号。有利于7~10月热带气旋西行和登陆的500 hPa风场特征为:北太平洋为反气旋环流距平,其南侧为东风异常,该东风异常南缘可到25°N,并向西扩展至中国大陆地区;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15°N以南的低纬也为东风异常;在这样的风场分布型下,TC容易受偏东气流引导西行并登陆我国沿海地区。这是2010年生成TC偏少但登陆TC并不少的重要环流条件。 相似文献
25.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Co-Rich Manganese Deposits and Their Relation to Seabed Slope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Co-rich manganese deposits, the size variations of nodul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have been analyz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seabed slope angl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features. The coverage and size of the crusts depend on their surface morphology and seabed topography, resulting in cobble-type, lineated, or step-like outcrops. Small nodules (1 - 4 cm in diameter) dominate all seabed slopes, with a few locations having nodules ranging from 1 to 8 or 1 to 10 cm. Sediments invariably occur as substrates for nodules and as cover for crusts, their coverage being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at of the nodules and crust outcrops. Steeper seafloor areas have large crust outcrops exposed with no or few nodules and sedi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m. The intermediate slopes have a combination of nodules, sediments, and crusts in various proportions, depending on topography and gradient. Large-scale nodule occurrences, followed by sediment fields and crust outcrops on seabed slopes of greater than 3 degrees, 3 - 7 degreees, and less than 15 degrees, respectively, represent typical morphological distribution zones of the Co-rich manganese deposits on a seamount in the central Pacific Ocean. A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nodule-dominated fields and large crust outcrops occurs for slopes from 7 degrees to 15 degrees. This detailed study on distribution of Co-rich deposits giv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for purposes of their exploitation. 相似文献
26.
利用西宁CINRAD/C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自动站观测数据等从影响降水的主要因子方面探讨了2011年7月2日晚青海互助县一次局地强降水的成因,结果表明:多单体强回波带的活动是造成互助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原因;速度图上强的辐合和逆风区是预报强降水的关键因子;垂直风廓线图上强烈的垂直风切变是不稳定能量积聚的表现,与强降水联系紧密;垂直累计液态含水量(VIL)和回波顶高也能为强降水预报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27.
比勒提地区位于新疆西南天山,以该区1:50000高精度磁测数据为基础,采用解析延拓、方向导数等技术手段提取与断裂构造有关的磁异常信息,对区域内构造进行识别,结合标本物性参数统计,对引起磁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区域磁异常向上延拓及求一阶导数后进行对比,圈定4个特征异常带A1-A4,结合地质资料,识别出4条断裂构造FW1-FW4,FW1和FW2对应喀拉铁克断裂及其次级断裂,FW3为构造动力作用产生的强片理化带,FW4为隐伏断裂,表明高精度磁法测量在本区能有效识别断裂并反映其分布。 相似文献
28.
提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银川CD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和ECMWF、T639、WRF、NCEP/NCAR等模式资料,分析了宁夏气象台漏报的2016年8月21日夜间贺兰山东麓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探讨了重大预报误差之缘由和可预报性,结果表明:(1)ECMWF、T639、WRF三种模式均预报宁夏中北部有15 mm以下的降雨,量级显著偏小是漏报诱因;而ECMWF降雨预报结果明显优于其他模式。(2)2016年8月中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位置偏北,21日达最强,在588dagpm线控制下,592dagpm线从宁夏南部东退,受低层切变线、辐合场和低空急流及贺兰山地形的共同影响,引发了宁夏极为罕见的特大暴雨。当地预报员对于极端暴雨事件预报经验匮乏,对副热带高压强盛、位置偏北的极强暴雨环流形势演变了解和认识欠缺。(3)源于东海的中低层偏东气流在西行中形成东南和南风低空急流,并在贺兰山东麓建立一暖性辐合线,由于贺兰山地形阻挡了气流的移动而产生的绕流、摩擦辐合及迎风波抬升,延长了降雨时间,对暴雨的增幅有促进和加强作用,预报中忽视了贺兰山地形对降雨影响。(4)对暴雨预报有效的物理量场θ_(se500)-θ_(se850)0K、θ_(se500)≥337K和θ_(se850)≥337K、K指数≥38℃、LI≤-3、Q_(700)≥12kg·kg~(-1)等指标掌握应用不熟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8月21日特大暴雨预报员可提前6h确定暴雨落区、订正降雨量级达到暴雨,可做到过程不漏报,但是经订正后的预报无法报出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 相似文献
29.
30.
基于太湖31个站点的逐月监测数据,分析了2007-2019年太湖藻型湖区和草型湖区的叶绿素a变化特征,并分析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类型湖区叶绿素a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太湖不同类型湖区的总磷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变化基本一致,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不同类型湖区的总磷浓度拐点均为2015年,叶绿素a浓度拐点均为2016年.最低月平均水温、前冬积温、年平均水温、年均风速与藻型湖区和草型湖区叶绿素a浓度均呈显著相关.沉水植物分布面积与草型湖区叶绿素a浓度之间呈显著相关.湖西区年内和年度降雨剧烈变化,湖西区年降雨量与不同类型湖区当年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不明显,5日极端降雨量与不同类型湖区下年度叶绿素a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太湖蓝藻水华强度在短期内可能仍会处于较高水平,迫切需要高度重视高温时段太湖蓝藻打捞处置工作,保障饮用水安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湖西区强降雨期间的非点源污染防控措施研究,推动入湖污染通量稳步降低,并探索东西山之间及东茭咀附近水域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技术,降低风浪扰动作用,尽快恢复相关重要水域的沉水植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