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4篇
  免费   577篇
  国内免费   989篇
测绘学   718篇
大气科学   1668篇
地球物理   798篇
地质学   601篇
海洋学   239篇
天文学   510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16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关于角平分线法建立线状缓冲区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用对角平分线法建立缓冲区的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角平分线和缓冲点的方法,实践证明其在算法实现方面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42.
GIS中直线元内插点精度及对误差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误差传播定律,考虑参数r误差影响,推导了线元内插点的精度计算公式,讨论内插点精度对线元误差带的影响,并对影响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3.
新疆鄯善康古尔塔格蛇绿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康古尔塔格蛇绿岩的岩石组合为变质橄榄岩-堆晶橄榄岩-辉长岩-斜长花岗岩-辉绿岩-玄武岩。方辉橄榄岩(蛇纹岩)、蛇纹石化辉石岩、蚀变辉长岩与特罗多斯蛇绿岩中同类型岩石类似,岩石总体低钾。变质橄榄岩MgO/(MgO+TFeO)为0.834~0.866,TiO,(wt%)为0.02%,为SSZ型蛇绿岩的变质橄榄岩。玄武岩的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边缘海盆。放射虫硅质岩的Al2O3/(Al2O3+Fe2O3)值平均为0.047,MnO/TiO2比值平均为0.93,Ce具负异常,Ce/Ce^*=0.548,Lan/Cen=1.661.表明放射虫硅质岩的形成环境与洋中脊有密切关系。该蛇绿岩位于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艾比湖-康古尔塔格缝合线上,为一套无序产出的古生代北天山洋在该区的古洋壳残片。  相似文献   
44.
新一代天气雷达与强对流天气预警   总被引:44,自引:29,他引:44  
简要介绍了对流风暴的分类、对流风暴的强弱和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识别和预警技术,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对强对流风暴预警水平的改进。  相似文献   
45.
梅雨锋云系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姚秀萍  于玉斌  赵兵科 《高原气象》2005,24(6):1002-1011
利用逐时卫星遥感观测资料和地面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江淮流域2003年6月22~26日暴雨过程中梅雨锋云系的演变、结构特征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梅雨锋云系为一条TBB的低值带,稳定少动,其上分布着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而中尺度对流系统是由不同尺度、不同强度.的对流单体(包括中β和中γ尺度对流单体)组成的,从而使得梅雨锋云系产生不均匀的降水分布(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在该暴雨过程中,梅雨锋云系充分体现了中尺度对流系统中所包括的3类组织结构形式。梅雨锋云系与中高纬度云系或热带辐合带云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暴雨过程关系密切,梅雨锋云系的维持和发展与强大的黄淮气旋云系直接相关,它是江淮流域上空冷暖气流交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Effects of laser beam alignment tolerance on lidar accurac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ne of the major lidar error sources not yet analyzed in the literature is the tolerance of the laser beam align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scanning mirror.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 of quantifying these errors is solved for rotating polygon mirror type lidar systems. An arbitrary deviation of the beam from its design direction–the vector of beam misalignment–can be described by two independent parameters. We choose these a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onents of the misalignment vector in the body frame. Either component affects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lidar accuracy. Horizontal lidar errors appear as scan line distortions—along and across track shifts, rotations and scaling. It is shown that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 of misalignment results in a scan line first being shifted across the track and then rotated around the vertical at the new center of the scan line. Resulting vertical lidar error, being a linear function of the scan angle, is similar to that produced by a roll bias.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beam misalignment causes scan line scaling and an along track shift. The corresponding vertical error is quadratic with respect to the scan angle. The magnitude of these effects is significant even at tight alignment tolerances and cannot be realistically accounted for in the conventional calibration model, which includes only range, attitude and GPS biases. Therefore, in order to attain better accuracy, this model must be expanded to include the beam misalignment parameters as well. Addition of new parameters into the model raises a question of whether they can be reliably solved for. To give a positiv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a calibration method must utilize not only ground control information, which is typically very limited, but also the relative accuracy information from the overlapping flight lines.  相似文献   
47.
北疆夏季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充足的水汽、足够大的上升运动和不稳定的层结果冰雹天气出现的必备条件,而降雹的强弱则与对流云图的发展和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48.
对奎玛流域一次冰雹天气的分析表明,在巴尔喀什湖低槽加强东移的环流背景下,低层水汽辐合、抬升启动和层结不稳定有利于该地区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形成、发展是产生这次冰雹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白云鄂博群中两个重要不整合界面特征及区域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云鄂博群尖山组顶部的钙质风化壳和比鲁特组顶部的铁质风化壳分别代表长城系与蓟县系及蓟县系与青白口系的分界,并具较大区域上的一致性和可对比性。不整合界面的重新厘定,必然导致白云鄂博群的解体或改为白云鄂博超群。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中原地区1500年-2000年所有19次M≥6级地震后空间图像的分析,初步认为M≥6级地震发生后平均63年内,在距原震中平均176km内无M≥5级地震发生,全部19次震例均呈现出内部减震效应,而在其外围出现地震增强的活动图像特征,增震效应对应率为72%。这种强震后的减(增)震效应,不仅对地震危险性分析,而且对1年尺度以上的地震趋势预测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