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以溪洛渡库区深入研究的14个典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初步建立潜在滑坡判识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优选确定了影响库区潜在滑坡孕育的8个关键主控因素:坡面平均坡度、滑体内冲沟切割程度、洼地封闭状况(或排水条件)、滑面平均倾角、滑面形态、下滑段长度与总滑面长度之比、滑体结构及近期活动迹象,并依据距离判别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溪洛渡库区潜在滑坡的距离判识模型。该判识模型对库区5个待判滑坡样本和9个滑坡学习样本的判识准确率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22.
动能歧视模式ICP-MS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14种痕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应用传统ICP-MS法测定勘查地球化学样品中Ag、Cd等痕量元素,基体效应和多原子离子干扰严重,准确测定的难度较大。本文基于当前ICP-MS消除干扰技术,分析了ICP-MS标准模式(STD)及动能歧视模式(KED)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Ag、Cd等14种痕量元素的有效性,通过比较这两种模式的测定效果,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各元素的有效测定模式。结果表明:在KED模式下,基体元素如Zr、Nb氧化物的产率降低,基本上消除了Zr、Nb氧化物对痕量元素Ag、Cd的多原子离子干扰。KED模式提高了信噪比,降低了方法检出限,如Ag、Cd的检出限分别为0. 004mg/kg、0. 005mg/kg,其他12种元素的检出限也低于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76种元素分析方案中的检出限。测定痕量元素的准确度显著优于STD模式。实验中采用简单的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样品,残渣用王水复溶,结合KED模式下优选出干扰较小的同位素作为测定同位素,以Rh作为内标校正仪器产生的信号漂移,将样品溶液稀释至1000倍,基体效应降低至最小。本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验证,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可为勘查地球化学提供高质量数据。  相似文献   
23.
The four tectonic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of Pearce et al. [Journal of Petrology, v. 25, p. 956–983] for granitic rocks were first evaluated using the literature cited by these authors as well as from our new database. The first diagram (Y?Nb) cannot discriminate volcanic-arc and collision settings. Both Y?Nb and Yb?Ta diagrams have an overlapping field for within-plate and ocean-ridge granitoids. The remaining two diagrams (Y?+?Nb?Rb and Yb?+?Ta?Rb) use a mobile element (Rb) in their y-axis. Although these diagrams successfully discriminate volcanic-arc and within-plate granites, they perform less well for collision tectonics. Besides, felsic or acid rocks are scarce in ocean-ridge settings, which limits the usefulness of these diagrams for thi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using an extensive database, we proposed a set of five new discriminant-function-based multi-dimensional diagrams for acid magmas from four tectonic settings (island arc, continental arc, continental rift, and collision). The very similar tectonic settings of island and continental arcs are discrimin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se diagrams are based on correct statistical treatment of compositional data, because they use natural logarithm transformation of major-element ratios and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The use of discordant outlier-free samples prior to LDA improved the success rates by about 3–5%. Success rates of these diagrams as inferred from a testing set were between 76% and 88% for island arc, 60% and 92% for continental arc, and 72% and 84% for both continental rift and collision settings. Finally, application of these new diagrams to case studies not compiled in our initial database used for constructing these diagrams provid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a collision setting for the Himalayas at about 30 Ma; an island arc setting for Quaternary acid rocks from geothermal boreholes in El Salvador; an island- or continental-arc setting for northern Italy at 35–52 Ma; a continental-arc setting for the Italy–Austria border at about 30 Ma; either a rift or a collision setting for northern Nigeria at about 164 Ma; a collision setting for central Nigeria at about 144 Ma and for the Cretaceous Masirah ophiolites of Oman; and an island arc setting for the Cretaceous Semail ophiolites of Oman. In spite of the relative mobility of major elements, these applications suggest utility of the new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for all four tectonic settings.  相似文献   
24.
鉴于传统的手工方法或CAD绘制抽水试验过程中Q=f(S)及q=f(S)曲线中出现的效率低、精度不高的问题,利用Excel的计算、图表功能.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某井田203孔8煤至17煤抽水试验资料为例,详细阐述了图表法和数值法绘制Q=f(S)及q=f(S)曲线的具体步骤及判别啦线是否正常的方法,为野外水文地质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25.
基于遥感视反射率图像的矿化信息识别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海平  张彤 《地球学报》2005,26(3):283-289
成矿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矿化蚀变,在遥感图像上往往是一种非直接的弱相关信息。文章以川西西支沟地区为例,通过典型矿床地面波谱分析,并在视反射率图像模拟及其与典型矿床地面波谱反射率的相关分析基础上,对矿化蚀变信息进行反演识别研究。西支沟地区的研究表明,基于视反射率图像的矿化信息反演识别分析可增强遥感图像矿化信息,在多金属矿化信息识别方面有较理想的找矿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6.
滑坡易发性危险性风险评价例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易发性、危险性、风险的概念入手,依据国际上流行和通用的滑坡风险评价与管理理论,分析了易发性评价的内容,包括易发性评价到危险性评价需要增加的评价要素,以及从危险性评价到风险评价需要增加的评价要素,阐明了这三种评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通过延安宝塔区的滑坡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的评价与区划具体说明三者的做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27.
弹性地基条件下狭窄煤柱岩爆的突变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潘岳 《岩土力学》2007,28(7):1469-1476
将未采煤层视为弹性地基条件下,运用maple9.5符号运算软件解得岩梁的挠曲线方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得到的功、能增量平衡关系式,求得岩梁–煤柱系统作准静态形变时的平衡方程--折迭突变模型平衡方程;用折迭突变总势能函数所作的稳定性判别表明,岩爆前兆阶段岩梁–煤柱系统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煤柱岩爆的条件是Cook刚度准则,该准则可以动态地用煤柱形变增大时所需外界的能量输入率趋于0来表示;计算了煤柱岩爆地震能释放量,阐明煤柱岩爆机制是由于岩梁弹性能释放量超过峰后软化煤柱形变所耗的能量。通过岩梁弹性势能变化率曲线和煤柱耗能曲线,以几何形式描述了所得研究结果。计算表明,未开采煤层刚度变化对岩梁的等效刚度影响微弱。工作面开挖和采空区增大,将显著减小岩梁刚度Ke,对煤柱岩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8.
碎屑金红石:沉积物源的一种指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简星  关平  张巍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8):828-846
近年来,碎屑金红石的研究已成为沉积物源区分析的一个新前沿。金红石的地球化学组成,尤其是Cr,Nb,Zr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其母岩的形成条件和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同时,碎屑金红石在沉积、成岩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因而是物源分析的理想指针矿物。首先介绍金红石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基本性质,分析不同来源的金红石典型特征,重点阐述碎屑金红石在物源分析中运用的5个方面:①金红石重矿物比值;②金红石矿物化学成分Cr-Nb判别图解;③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④金红石的U-Pb和(U-Th)/He定年;⑤金红石Lu-Hf同位素。综合上述5个方面的物源分析研究,可以获取金红石的母岩类型、形成温度及后期所经历的热演化史等信息。碎屑金红石的物源研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膨胀土判别与分类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提出了运用神经网络理论对膨胀土进行判别与分类的方法。通过对安康膨胀土的实测数据分析,建立了研究膨胀土判别与分类的计算机智能专家系统。结果表明,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膨胀土进行判别与分类的准确率很高,它无需在判别因子与预测目标之间建立基于某种理论的经验统计关系,该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山东省济南市东郊某在建铁矿,于2009年7月产生了严重的地面塌陷。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发现,该矿区地面塌陷并非通常所说的采空区塌陷,而是岩溶地面塌陷。该结论为矿山地面塌陷防治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否定了第四系厚度大(大于35m)不能产生岩溶地面塌陷的已有认识,并预示隐伏岩溶发育地区,随着上覆松散土体厚度的加大,一旦产生岩溶地面塌陷,其规模和危害也将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