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本文在分析旅游地图符号的表现形式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实验心理学在旅游地图符号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混淆性辨别调查实验研究,分析了视觉和心理因素对旅游地图符号设计的影响,对改进旅游地图符号设计、提高地图表现力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同时也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82.
MJO对中国春季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旭旭  李崇银  李琳 《气象学报》2012,70(5):986-1003
利用IAP-AGCM4.0模式,通过多初值集合数值模拟研究了赤道附近的大气季节内振荡(MJO)传播的两个关键位相期对中国东部春季降水的影响.当在赤道中东印度洋及赤道西太平洋引进异常非绝热加热(强MJO活动)强迫时,模式很好地模拟出了中国东部地区春季降水的异常形势,模式模拟与先期所作的诊断分析结果极为相似,即在MJO的第2-3(6-7)位相,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对模式输出的高度场、风场、散度和涡度场以及水汽输送场的分析表明,中国春季降水异常的发生分别与异常非绝热加热在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所造成的异常大气环流形势密切相关.对逐日响应场的分析表明,就MJO活动影响中国春季降水的可能物理过程及机制进行的讨论表明,赤道附近的异常对流加热不仅可以在赤道附近激发产生大气的罗斯贝波和开尔文波型响应,而且,还会在大气中激发产生从热带到中高纬度的罗斯贝波列遥响应.但是,由于异常对流加热发生的地区不同,大气遥响应场的形势也会十分不同,它所导致的影响也就很不一样.当异常对流加热发生在赤道中东印度洋(对应MJO的第2-3位相)时,大气的罗斯贝波列遥响应将在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形成有利于中国东部(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降水偏多的形势;当异常对流加热发生在赤道西太平洋(对应MJO的第6-7位相)时,大气的罗斯贝波列遥响应将在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形成不利于中国东部春季降水的形势.  相似文献   
283.
从PC机通用旅游电子地图的局限性出发,提出了一种适合于自助旅游者的嵌入式旅游电子地图。深入研究了嵌入式旅游电子地图的软硬件构架、功能和技术等方面,并在WinCE平台上进行了实现,对嵌入式旅游电子地图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4.
在分析月牙泉多年动态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依据最新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和编绘的月牙泉周围年丰水期、枯水期地下水等水位线图,从地下水流场和含水介质的角度分析研究了月牙泉形成原因。月牙泉上游地下水基本呈自西南向东北径流,在地势低洼的沙漠丘间地带出露形成月牙泉;地下水补给来源为上游党河右岸黑山咀子东侧浅层地下潜水的侧向径流,黑山咀子至月牙泉之间的地下水水力坡度在丰水期为4. 813‰,枯水期为 4. 622‰;月牙泉泉水与周边地下水是统一的水力系统;月牙泉附近含水层是党河冲洪积层的连续的过渡关系,泉水出露形成是含水层与特殊地形地貌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85.
为观测和分析安装中拖曳锚在土中的运动特性,自制了由玻璃水槽、拖曳系统和拉力传感器组成的板锚拖曳试验装置。将硅凝胶与水混合制备成了透明土,依据有效重度强度比确定模型锚材料,按照1:50缩尺比例,在自制板锚拖曳试验装置上开展固定锚腚拖曳锚拖曳试验,研究了偏心系数和锚腚角对固定锚腚拖曳锚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可以直接观测拖曳板锚嵌入土中运动的全过程;锚眼法向偏心距和切向偏心距不是独立参数,偏心系数能综合描述锚眼偏心对板锚在土中运动的影响;锚腚角是影响板锚在土中运动的重要参数,随着锚腚角增加,板锚最终嵌土深度先增加后减小;随着锚眼偏心系数增加,板锚最终嵌土深度先增加后减小;固定锚腚拖曳锚在土中的运动轨迹近似服从负指数函数曲线。  相似文献   
286.
模型的建立与描述是地震资料分析与处理的基础,合理的模型参数化方式对于地震正反演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其中射线追踪在正演模拟、层析成像及偏移等研究领域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地震波走时与射线路径计算,设计了一种将离散模型连续化的最小二乘模型参数化方法,分别对速度模型和走时模型进行模型参数化,然后进行梯度速度模型验算及误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参数化方法使走时计算精度从10-2提高到10-3,使射线路径的计算精度提高了14.33%。最后通过经典Marmousi模型和Sigsbee 2A模型实例验证,充分证明了该模型参数化方法的有效性及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287.
邱华  彭儒金  戴圣海 《探矿工程》2017,44(11):50-55
本文针对目前市场上工程钻机施工过程中存在工艺适应性差、钻进效率低、能耗较高等问题,介绍了一种采用负载反馈系统的新型全液压工程钻机——CTG-200型工程钻机。其具有适应强、节能降耗、钻进行程长、起拔能力大及自动卸扣等优点。野外地质勘探结果表明,CTG-200型全液压工程钻机履带行走平稳,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给进辅助时间少,钻具提升速度快,拆卸钻具及多角度孔位施工方便快捷,很好地解决了工程施工过程中难以克服的问题。无疑,全液压工程钻机是解决当今钻探市场对钻机高效与节能环保需求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88.
为探究白泉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白泉湖开挖对白泉的影响,在系统分析白泉泉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专业软件GMS建立2012—2014年白泉泉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10年平均和10年典型2种降雨情景对公园建成前、后白泉水位和流量进行预测。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公园建成后未来10年白泉可以保持持续喷涌,不会有断流情况的发生。在保证白泉湖景观用水的前提下,每天至少有100 m^3的泉水通过河道排泄到小清河。白泉湿地公园建成后,随着附近地下水的进一步减采,白泉的流量将逐渐增大,白泉湖的景观水位更加有保障。  相似文献   
289.
针对走时线性插值法(LTI)的计算精度问题,利用非线性插值替代传统的线性插值。该方法利用边界上多个节点的走时,使得插值误差减小,从而提高整体边界网格离散点走时精度,同时保留LTI所具有快速、全局性的优点。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非线性插值算法比LTI算法精度高,可以追踪包括直达波、折射波、透射波等多种射线路径,适合速度突变模型。  相似文献   
290.
Harpacticoid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eiofaunal assemblages in springs. No information so far has been available on harpacticoid assemblages of the Western Carpathian spring fens, unique biotopes of high conservation value which cover a very long gradient of mineral content of groundwater, due to the variable geological background setting. Spring fens are isolated habitats of different age which can be assessed by radiocarbon dating of their basal sediment layers. This enables to test a possible effect of habitat age o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richnes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harpacticoid assemblages in 50 permanent tree-less spring fens (helocrenes) in the Western Carpathians (Slovakia and Czech Republic) in term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total abundance, species density, and species richness. We tested mainly the effect of 12 explanatory variables describing water chemistry and temperature, climatic conditions, amount of nutrients, organic carbon, sediment structure, habitat age and size, using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es (CCA) with stepwise forward selection. For the computation of species richness rarefaction was used. In total, 20 harpacticoid species were recorded with the total median density of 950 individuals in m−2. Three significant explanatory variables, Ellenberg Indicator Values of plant community for nutrients, in situ measured pH, and average January temperature, explained together 19.0% (adj. 13.7%)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data. The relationships of harpacticoids to these three explanatory variables were species specific and no uniform response of the total assemblage to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as found (in terms of total abundance and number of species). The only exception was the influence of overall unfavourable conditions in the mineral-poor acidic Sphagnum-fens. Pilocamptus pilosu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amount of nutrients and warmer climate. Nutrient enrichment was clearly indicated by a decrease or absence of crenophile Bryocamptus cuspidatus, and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ubiquitous Attheyella crassa. Moraria brevipes was confined to low pH, B. cuspidatus showed a high tolerance for low pH, whereas Bryocamptus echinatus preferred alkaline conditions. Despit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habitat age and species density we found no clear evidence that any colonisation driven process could influence the number of harpacticoid species within the tested time scale. We hypothesize that rather other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connected with age, i.e. habitat heterogeneity and stability, may be determinant for species richness. The occurrence of some species (e.g. P. pilosus, B. cuspidatus) was clearly geographically limited, but due to the spatial structuring of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no conclusion on dispersal limitations could be ma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