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宇如聪  李建  原韦华 《气象学报》2021,79(6):889-901
面向精细化的气象服务需求,为做到对云贵高原锋面系统变化的精准把控,深入认知其动态演变规律,基于50 a(1971—2020年)逐日台站观测资料,提出了一种利用线性拟合近似判定云贵高原地面锋线的方法,并通过综合分析锋线位置和锋线周边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以及长持续锋线事件的锋线位置、走向变化,系统揭示了云贵高原锋线的移动特征,展现了云贵高原准“静”止锋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冷性锋线集中在102.5°—105°E,最大降温区在锋线东侧,暖性锋线集中在104.5°—105.75°E,最大升温区位于锋线西侧;锋线附近气象要素的变化与锋线的移动紧密相关,西进的锋线一般会伴随锋线附近的降温、升压和日照减少,东退的锋线则相反;根据长持续锋线事件的连续演变过程,可将锋线事件区分为静止、西移和东移3类,静止型出现次数最多,西移型可连续快速推进并伴随锋线南部的顺时针摆动,东移型出现频次较低且移速相对较慢。上述结果通过对云贵高原锋线,特别是其动态特征的客观定量描述,为该地区在锋线影响下各气象要素的精细化预报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2.
汶川MS8.0地震余震震源机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取了汶川MS8.0地震序列中312个具有较高信噪比波形资料的4级以上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 基于震源深度空间分布与震源机制时空分布,分析了主震后余震区断层行为特征与应力场时空变化,并对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的发震断层面几何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 获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余震震源深度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段差异. 绵竹以西的余震区南段与平武以东的北段余震深度范围大于中段(绵竹-平武段),但深度小于5 km的5级以上超浅源地震主要分布在明显偏离龙门山断裂带走向的理县NW向分支与余震区北端NNE向分支,而中段余震主要分布在7~19 km深度. (2)余震机制类型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 余震区中段逆冲型地震占绝对优势,理县NW向分支余震则以走滑型为主,机制类型随时间变化不显著. 沿龙门山断裂带走向的余震区南段,早期(2008年8月底前)逆冲型地震比例高于走滑型、晚期走滑型地震比例显著升高并超过逆冲型;而余震区北段早期走滑型地震占绝对优势、晚期逆冲型地震比例大幅上升且超过走滑型. 南、北两段余震机制类型比例的显著变化,可能是余震区两端断层调整性运动的表现. (3)节面走向及P轴方位优势方向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 南段NWW向P轴方位与区域应力场一致,中段及理县NW向分支P轴优势方向NEE,而北段具NWW和NEE两个优势方向,这种差异反映了余震活动除了受区域应力场控制外,还受到主震引发的局部应力场的控制. 节面走向的多方位分布则反映不同走向的构造参与了主震后的余震活动. (4)沿龙门山断裂带走向,余震区南段具深部缓倾角、浅部高倾角的铲形断面特征;中段深部倾角均值较稳定、浅部倾角均值随深度减小而增大;北段倾角均值相对稳定,显示其断面几何形态相对简单. 上述不同区段倾角均值随深度的变化揭示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断层面几何形态复杂.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泰安市煤炭资源的赋存特征和开发现状,分析了煤炭开发老矿区面临的形势,总结了老矿区开展煤炭资源挖潜,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的途径和做法,提出了进一步搞好老矿区挖潜的对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64.
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将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广东省新(会)台(山)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为今后在公路设计、施工中重视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5.
基于一个海-气耦合模式FOAM(the Fast Ocean Atmosphere Model)在轨道强迫下对过去6 ka气候变化的瞬变模拟结果,本文分析了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地区夏季气温对日射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东亚地区夏季气温对日射响应具有时空不一致性:相对于现代,6 kaB.P.时北半球夏季日射偏强,东亚地区地面气温却未普遍偏高,而是约以35°N为界,北方显著偏暖,南方气温变化不明显甚至有微弱冷却.自6 ka B.P.至今,东亚40°N以北的中、高纬陆地夏季气温大致呈线性降低趋势,以南的低纬陆地夏季气温则呈量级较小的“U”型变化,即气温在约3 kaB.P.附近达最低值,前3 ka为降温趋势,后3 ka为升温趋势.这与一些地质记录反映的气温变化相一致.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气温演变的时空不一致性,可能源自因海陆热力惯性不同所引起的气温对日射响应的差异.热容量较小的东亚高纬大陆夏季气温主要响应7月份日射;而热容量较大的海洋对日射的响应通常会滞后约2个月,其夏季气温主要响应5月份日射.受海洋影响,南方陆地夏季气温对日射响应呈现出与海洋相似的特点.在岁差周期上,5、6、7月份日射间的相位差相对于较长轨道时间尺度较不明显,但在相对较短的近6千年时期内,它们相继出现波谷而呈显著趋势差异,从而导致了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气温变化的时空差异.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夏季气温变化对应的可能并非同季节日射强迫,考察轨道强迫的气候响应时,如何选择日射标尺至关重要,否则可能混淆“因果”.  相似文献   
66.
蒋鹏飞 《吉林地质》2009,28(2):25-28
本文详细介绍了吉林省柳河县安口镇金矿区域构造演化的3个阶段及构造格架,论述了安口镇—柳河韧脆性构造带及集贤—仙人沟推覆构造控矿特征及储矿构造和容矿构造特征,提出了在该区寻找同类矿床及深部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6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公路建设必然消耗资源、影响环境,尤其是在山岭重丘区修建高速(高等级)公路,由于其高差大、地势起伏频繁,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显著。文章就山岭重丘区建设高速(高等级)公路如何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相协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某些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以期引起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决策、设计、施工各环节的重视。  相似文献   
68.
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协调发展度模型和PCA模型方法,构建协调发展变化模型,借助GIS和SPSS技术,研究2000-2015年生态脆弱能源区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时空特征,揭示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时空协调演进机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晋陕蒙接壤区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长期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县域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由“北高南低”演化为“中部高周边低”的空间分异特征;榆阳区、府谷县、横山县、神木县、东胜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的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显著提升,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兴县、达拉特旗和托克托县的协调发展度出现下降态势;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时空协调演进是居住环境因子、产业结构因子、基础设施因子、公共服务设施因子和政府宏观政策调控因子等多重动力因子综合驱动的结果。据此提出推进区域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向优质协调发展类型演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
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在开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工作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土地"稳增长"为工作中心,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工作重点,构建监管长效机制,以实际行动为"转方式、调结构"发展大局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70.
几种主要碳增汇/减排途径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礼茂 《第四纪研究》2004,24(2):191-197
植树造林、节能、改善农业管理和征收碳税都是碳汇减排的重要途径,但不同途径的碳汇减排潜力和成本是不同的,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通过不同减排方案的对比和对经济影响的分析,认为植树造林、节能和农田管理在中国有较大的碳汇减排潜力,而碳税与上述几种途径相比减排效果相对较差,而且在中国实施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