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0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656篇
测绘学   702篇
大气科学   482篇
地球物理   1839篇
地质学   1398篇
海洋学   509篇
天文学   222篇
综合类   444篇
自然地理   48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71.
针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坐标时间序列分析,研究选取3种不同空间尺度的参考框架以及考虑不同相似转换参数对测站速度场、年周期项及残差时间序列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大陆这样大范围、长时间连续观测的GPS网,采用全球框架坐标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更加稳定,对转换参数选择不太敏感;但采用区域框架,特别是接近研究区域的小区域框架能够反映出更显著的区域形变特征,对于进一步研究其动力学机制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72.
Landsat时序变化检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序变化检测已成为当前Landsat数据主流的变化检测方法。本文从检测算法对比、时序数据构建和精度评价等方面对Landsat时序变化检测进行回顾和评述,进而提出Landsat时序变化检测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所面临的挑战。Landsat时序变化检测算法可大致归纳为轨迹拟合法、光谱-时间轨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3大类,这些算法大多基于森林扰动提出;变化检测常用指标有波段型、植被指数型、线性变换型、组合型4大类,每类指标的优势不同,可综合多类指标以更全面地检测不同扰动类型。尽管Landsat时序变化检测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大挑战是缺少一致性的参考数据集进行变化检测精度评价。  相似文献   
973.
张廉萍  刘洪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8):1893-1901
本文基于拟微分算子理论和李代数积分法,根据程函方程和波场坐标变换,提出一种新的适于横向变速介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的地震波走时算法.该算法与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所用李代数时间积分表达相比,差异在于增加了波数一次项,且二次项的系数在求积时亦需进行修正.针对单平方根算子象征、李代数积分、指数映射和走时多项式的求解而言,皆需对以往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中所用算法进行深化调整.文中数值算例对比了本文李代数积分表达与时间积分的区别,本算法计算结果与线性横向变速介质中的理论值相当吻合.通过走时多项式中各项对结果的影响分析,可知非对称项使计算精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数值试验表明,本算法对横向变速介质中走时求取是可行的,且不需要存储海量走时表,有利于提高Kirchhof叠前深度偏移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974.
基于GPS高程时间序列粗差的抗差探测与插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抗差估计和稳健估计粗差探测IQR准则的粗差剔除算法以及缺值点插值的正交多项式最小二乘拟合方法。以中国3个CORS基准站从1999-03-01—2009-12-31日的单天解GPS高程时间序列为对象进行粗差探测与插补的试验。结果表明:抗差估计比IQR准则能更有效地探测和剔除粗差;三次样条插值当连续缺失历元超过5~10个时插值结果易发生扭曲;低次正交多项式拟合的结果稳定,一般选择2~3次拟合即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当连续缺失历元达3个月时,正交多项式拟合后的曲线与序列趋势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75.
新疆玛纳斯河年径流时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红波  徐海量  张青青  史薇 《中国沙漠》2011,31(6):1639-1646
基于肯斯瓦特水文站54 a的逐月径流实测资料,运用参数、非参数检验和R/S分析探讨了玛纳斯河径流量的趋势、跃变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径流量年内分配特征指数描述了径流量年内分配状况。结果表明,玛纳斯河径流量在1995年发生跳跃式的突变,并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也与径流量累积距平显示的结果一致;径流量的赫斯特指数大于0.5,具有持续性,预示其未来变化仍将保持增加走势;计算表明,玛纳斯河肯斯瓦特站径流量高度集中于夏季(6、7、8月),年内分配指数中的集中度比不均匀系数具有更强的分辨能力与灵敏性,集中期所对应的最大径流量出现时间与实际月份相同,并且各特征指数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976.
旋回地层学理论基础、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30余年中旋回地层学研究得到了极大发展, 对理解和解决地球科学领域众多科学问题做出了很大贡献.旋回地层学(Cyclostratigraphy)已被定义为"对地层记录的(准)周期性旋回变化进行识别、描述、对比和成因解释, 并将其应用于地质年代学以提高地层年代框架的精度和分辨率, 实现地层高精度划分与对比的一门地层学分支学科".能够反映古气候变化的岩性、岩相、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参数(即古气候替代指标)均可用于旋回地层学分析.通过岩性组合识别、频谱分析、连续窗口频谱分析、小波分析、滤波和调谐等方法可进行识别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和建立高精度天文年代标尺.中国学者在北方黄土剖面、南海新近纪海相沉积、古生代海相沉积和部分中新生代陆相沉积中获得了良好的旋回地层学研究成果.对中国东北松辽盆地陆相白垩系和华南海相二叠系乐平统—中三叠统开展旋回地层学研究有望取得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977.
????????????У????????????乤??????????У??????????????λ??????????????????????????????????λ?????????????????????????ε??????λ??????????????????????Matlab GUI?????????????????????????ò??????????????????????????????????á?  相似文献   
978.
Groundwater residence tim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hydrological cycle and essential for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groundwater residence time in non-flood season, flood season and water year has been determined from daily streamflow hydrograph of ten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Wudinghe River Basin locat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Results have showed that: baseflow recession constant in Wudinghe River Basin ranges from 0.72 to 0.94 with a larger recession rate in flood season than that in non-flood season. Spatially, the recession rate of baseflow in loess area is the biggest, but is the smallest in the sandy area. The half-residence time of groundwater varies from 1.8 to 45.5 days while overall residence time of groundwater is between 34 and 342 days in different sub-basins of the Wudinghe River Basin. The annual average overall residence time of groundwater decreases from 117 days in the upper reaches to 73 days in the lower reaches.  相似文献   
979.
兰宗敏  冯健 《地理研究》2010,29(6):1092-1104
基于北京5个城中村的问卷调查,从个体行为的角度系统研究了城中村流动人口日常生活活动的时间利用特征以及时空间结构。研究发现:工作日中工作活动是支配活动,对其他活动时间起到制约作用,休息日娱乐时间占据主导地位,男女在时间分配特征上体现出较大不同;城中村流动人口工作日和休息日活动的时空间结构在性别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在时间上,休息日大部分活动集中在自家;家中娱乐活动出现较强晚间高峰;在性别上,男性比女性外出娱乐活动多,出行距离更远,女性家务活动多于男性。人群个体日常活动的规律性可以为掌握城市人群生活空间结构、制定城市规划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80.
城市化是城市圈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域空间演变的主要原动力。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构建城市圈空间演变的动力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2.0软件,通过回归分析,以城市化变量表征城市圈空间演变过程,分析武汉城市圈空间演变的相关动力机制,得出城市圈空间演变表现为动态螺旋跳跃式上升曲线,是城市化、工业化、服务产业化、信息化、运输化等经济社会要素相互作用、共同耦合的结果,同时,各影响因子在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城市圈空间发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主导因子表现为工业化(1949—1965年)—第三产业化(1966—1979年)—市场化与制度化(1980—1989年)—多因素(1990—2008年)推动作用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