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121篇 |
免费 | 10157篇 |
国内免费 | 155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69篇 |
大气科学 | 7916篇 |
地球物理 | 12139篇 |
地质学 | 36292篇 |
海洋学 | 7928篇 |
天文学 | 2272篇 |
综合类 | 4268篇 |
自然地理 | 114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0篇 |
2023年 | 938篇 |
2022年 | 1983篇 |
2021年 | 2163篇 |
2020年 | 2265篇 |
2019年 | 2597篇 |
2018年 | 2142篇 |
2017年 | 2390篇 |
2016年 | 2566篇 |
2015年 | 2760篇 |
2014年 | 3404篇 |
2013年 | 3324篇 |
2012年 | 3730篇 |
2011年 | 3860篇 |
2010年 | 3234篇 |
2009年 | 3909篇 |
2008年 | 3878篇 |
2007年 | 4260篇 |
2006年 | 4161篇 |
2005年 | 3643篇 |
2004年 | 3468篇 |
2003年 | 3266篇 |
2002年 | 2905篇 |
2001年 | 2537篇 |
2000年 | 2372篇 |
1999年 | 2190篇 |
1998年 | 1891篇 |
1997年 | 1737篇 |
1996年 | 1565篇 |
1995年 | 1306篇 |
1994年 | 1358篇 |
1993年 | 1117篇 |
1992年 | 874篇 |
1991年 | 622篇 |
1990年 | 528篇 |
1989年 | 450篇 |
1988年 | 323篇 |
1987年 | 225篇 |
1986年 | 127篇 |
1985年 | 84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31篇 |
1978年 | 37篇 |
1977年 | 24篇 |
1975年 | 4篇 |
1954年 | 1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2.
佳木斯地块西缘金矿带的形成受左行走滑断裂带和深部流体控制,壳-幔作用和地球动力体制转换是成矿物质活化→运移→聚集→成矿的基本动力学保障,构造应力场转换是其重要表现形式。深切地幔牡丹江岩石圈断裂的活动发生了深熔作用,使成矿物质得以活化、运移的重要驱动力,是成岩成矿作用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地幔流体通过壳-幔相互作用形成了含矿流体,为流体成矿作用提供了矿源,并沿深断裂运移到更高的层位,在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时沉积成矿。佳木斯地块西缘金矿带是受深断裂控制的,矿床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在一个构造应力体制下完成它们的成矿作用的。北北东向和伴生的北西西向断裂,并有中生代浅成-超浅成岩体或脉岩侵位是今后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3.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江苏省东海县南部)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包括二维地震测网和专门的地震剖面,大地电磁法和位场方法等.地震调查表明,在超高压变质岩出露区上地壳充满了反射体,包括倾斜反射体与上拱的反射弧. 本文介绍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中地震调查的成果.根据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井旁VSP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高波速的榴辉岩体、破碎断裂带和大型韧性剪切带都可引起倾斜的地震反射,而上拱的弧形反射体则是由近似直立的榴辉岩体和其中的破碎带的综合反映.由于地壳深部广泛分布着经受变质的岩石,上述研究结果对标定地壳中的反射地震信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4.
105.
本论文通过对南海北部三次台风过境期间基于浮标观测的海浪谱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大部分成熟的台风海浪谱为单峰结构,但实际上在台风海浪的成长和衰减阶段,双峰谱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双峰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风浪和涌浪的叠加以及不同波分量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能量密度的成长率对谱型变化进行高效的预报。此外,台风海浪的主要波向依赖于台风中心相对观测点的位置,而波向的分散情况在相距台风中心较远的区域无明显规律。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六参数波浪谱型拟合双峰谱,其拟合效果相较于前人的谱型更好。通过验证,形状参数和谱宽度之间的理论关系依然适用于单个谱峰。通过分析谱参量的变化特征,证明了谱参量不仅与台风强度和台风路径相关,还存在很强的交互相关。最后通过拟合海浪谱数据,本文得到了台风影响下海浪有效波高和有效周期之间的成长关系,这对海洋工程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东北亚地学研究》2005,(Z1)
Based on gross morphological and cuticular study, two species of Ginkgo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Changcai Formation in Helong of Jilin. were identified from this area for the first time, including Ginkgo coriacea Florin and G. sibirica Heer. The study is significant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paleophytogeographic, paleoecologic and stratigraphic characters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Changcai flora. 相似文献
107.
1961 - 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降雪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162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量和天气现象数据,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 对近57年(1961 - 2017年)降雪的气候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降雪量和降雪日数最多出现在12月, 小雪和中雪最多出现在11月或12月, 大雪和暴雪在冬末春初出现概率最高。降雪分布为山地大于平原, 平原地区自北向南、 自东向西减少, 降雪高值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北部、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降雪强度中心位于长白山区和辽宁中部平原地区。年、 秋季、 冬季、 春季降雪量占同期降水量比例分别为4.7%、 7.0%、 84.4%和7.6%; 辽宁省西部山区和南部大连地区日最大降雪量占年总降雪量比例最高, 最长连续降雪日数在2 d以下, 降雪较高纬度地区更为集中。近57年降雪量和降雪强度分别以1.93 mm?(10a)-1和0.11 mm?d-1?(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 降雪日数以2.08 d?(10a)-1速率显著减少; 降雪量增加主要表现为各等级降雪量的增加, 降雪日数减少主要是微量和小雪日数的减少, 降雪强度增加主要为大雪和暴雪降雪强度的增加。年、 秋季和冬季降雪量占同期降水量比例平均每10年增加0.36%、 0.48%和0.45%, 春季以0.11%?(10a)-1的速率减少。中雪、 大雪和暴雪对降雪贡献率均呈增加趋势, 小雪降雪量和微量降雪日数贡献率减少; 1987年降雪量和降雪日数突变后, 微量降雪日数和暴雪日数、 小雪降雪量贡献率改变显著。就区域平均而言, 2001 - 2017年的降雪量较1961 - 1980年增加了27.8%, 降雪日数减少了22.4%。 相似文献
108.
结合地质剖面和薄片鉴定结果等资料,对龙门山地区泥盆纪埃姆斯期—吉维特早期混合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沉积相类型进行详细分析。基于研究区陆源碎屑沉积和碳酸盐沉积的2种相模式,总结了各类混合沉积的产出部位、沉积特征,归纳出龙门山地区甘溪泥盆系的混合沉积相模式,认为主控因素是由区域母源性质、构造作用、相对海平面变化等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109.
110.
G. Pinigin 《Astronomische Nachrichten》2009,330(6):578-581
We attempt to throw light upon the poorly known astronomical dynasty of Knorre and describe its contribution to astronomy. The founder of the dynasty, Ernst Christoph Friedrich Knorre (1759–1810), was born in Germany in 1759, and since 1802 he was a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t the Tartu University, and observer at its temporary observatory. He determined the first coordinates of Tartu by stellar observations. Karl Friedrich Knorre (1801–1883) was the first director of the Naval Observatory in Nikolaev since the age of 20, provided the Black Sea navy with accurate time and charts, trained mariners in astronomical navigation, and certified navigation equipment. He compiled star maps and catalogues, and determined positions of comets and planets. He also participated in Bessel's project of the Academic Star Charts, and was responsible for Hora 4, published by the Berlin Academy of Sciences. This sheet permitted to discover two minor planets, Astraea and Flora. Viktor Knorre (1840–1919) was born in Nikolaev. In 1862 he left for Berlin to study astronomy. After defending his thesis for a doctor's degree, he went to Pulkovo as an astronomical calculator in 1867. Since 1873 Viktor worked as an observer of the Berlin Observatory Fraunhofer refractor. His main research focussed on minor planets, comets and binary stars. He discovered the minor planets Koronis, Oenone, Hypatia and Penthesilea. Viktor Knorre also worked on improving astronomical instrumentation, e.g. the Knorre & Heele equatorial telescope mounting (© 2009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